20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年,在法國凡爾賽宮的皇家歌劇院內,舉辦了一場紀念大戰結束100年的音樂會。那場音樂會演奏了一些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曲目。為何會在凡爾賽宮舉辦這場追思第一次世界大戰死難人員的音樂會呢?因為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就是在凡爾賽宮內鏡廳旁的一個廳簽署凡爾賽和約的。原本英國與美國都不主張嚴懲德國,但法國堅持加入苛刻的條件,這些苛刻的條件讓德國喘不過氣,種下日後二次大戰的遠因之一。
音樂會由Franz Welser Mot指揮維也納愛樂,加上法國廣播合唱團,以及王羽佳,還有幾位獨唱家。為何這場音樂會請奧地利的維也納愛樂來擔任呢?我猜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奧地利王儲被暗殺所點燃的,所以樂團由維也納愛樂來擔任,而因為內中有演出貝多芬的「莊嚴彌撒」與德布西(法國人)的三首夜曲中「海妖」(有女聲無詞合唱)、佛漢威廉士的曲子等,所以合唱團就由法國廣播合唱團來擔任。至於王羽佳為何參加呢?難道是因為中國參戰嗎?我猜不是,應該是因為王羽佳本身琴藝超卓,所以請她來彈拉威爾的「為左手的鋼琴協奏曲」。
拉威爾(法國人)「為左手鋼琴協奏曲」會入選,是因為拉威爾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且這首曲子是應Paul Wittgenstein(1887-1961)的委託而寫,這位委託人是鋼琴家,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失去右臂,他請幾位作曲家寫專給左手演奏的鋼琴曲,拉威爾也是其中之一。拉威爾這首作品在1932年完成,1933年由委託人在維也納首演。德布西的海妖被選入,難道是因為德布西死於1918年3月25日,當時巴黎正被德軍攻擊,所以才選入嗎?
Holst(英國人)行星組曲中的Mars, The Bringer of War也在演奏會中,看這首曲子的名稱,就知道為何會入選。華格納(德國人)的諸神的黃昏中的齊格飛送葬進行曲也被選入,這是為陣亡的德國軍人哀悼嗎?佛漢威廉士(英國人)的Dirge for Two Veterans為二位老兵的輓歌是他的作品「賜予我們平安」中的一首,這也是聲樂曲,選曲的意義也很明顯。貝多芬的「莊嚴彌撒」就不必說了。
有意思的是,這場音樂會的第一首是莫札特的魔笛序曲,莫札特歌劇那麼多,為何偏偏選魔笛序曲為第一首曲子呢?CD說明中扯到啟蒙時代人文主義價值、法國大革命的暴力劇變影響。當然,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改變了整個歐洲的王權思想,對民主思潮影響深遠,莫札特寫這齣歌劇時是1791年,難道也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嗎?
最後一首曲子選了美國作曲家Charles Ives(1874-1954)的作品The Unansewered Question。這首曲子充滿現代音樂風格,是Ives在1908年寫的,但是一直到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演出。CD中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並沒有在1918年11月11日結束,而是繼續在進行中。特別選了美國作曲家的這首標題曲子,真是含意深遠啊!CD中說明了每首曲子中選的理由,不過有些看起來還是有點牽強。
王羽佳在這場音樂會中的演奏非常亮眼,跟她在音樂會的穿著一樣,拉威爾這首曲子音響迷都有,因為音響效果很好,而且內中有許多低音鍵的表現,會讓音響迷格外興奮。當然,王羽佳的演出只是這場音樂會的亮點之一,整場音樂會的意義深遠才是我們要深思的。所以,您買這張CD,不僅是為了王羽佳,也不僅是為了音響效果,而是為了值得紀念的這場音樂會。這是現場演出錄音。
DG唱片出版,各大唱片行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