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響技術35週年紀念黑膠
2016年8月11日,在台北圓山飯店TAA音響展中,碰上來台北看展的香港音響技術主編大草與總經理Rebecca,大草跟我說他們今年有製作一張35週年紀念黑膠唱片,要送一張給我,而且是「白片」。什麼是白片?黑膠迷都知道,所謂「白片」就是刻版完成之後試壓的黑膠唱片,由於內套都是制式的白色印黑字內套,所以習慣稱為「白片」,並非黑膠唱片是白的。看到這裡,您就會瞭解白片比一般黑膠唱片更珍貴的地方,那是第一版前的壓片啊,而且只壓少數幾張供相關製作人員檢視試聽,這是大禮,在此感謝大草與Rebecca錢總經理。
八月底我去德國參加Sony新產品發表會,回到公司,就看到這張黑膠唱片了。由於回來要趕Sony發表會的文章,還有柏林電子展IFA的報導,所以一直等到今天才有時間拆開這張黑膠唱片,聽過二次,終於可以動筆來向大草報告了。
A面五首都是人聲,四首女聲,一首男聲(小剛),B面則是五首古典音樂,包括小提琴與鋼琴合奏、鋼琴獨奏、室內管弦樂團演奏、吉他彈奏「漁舟唱晚」,以及選自RR唱片的史特拉汶斯基「火鳥選段」。在選曲內容方面,仍然本著雅俗共賞的原則,曲曲都能深入人心。我看過這十首曲子,估計應該都是數位錄音,不過大草在說明中有提到,這十首曲子都是請雨果唱片的易有伍轉成1/4吋盤式帶,再把盤式帶送到德國製版,而非用數位檔直接製版。我猜這樣做的原因應該是要讓原本是數位錄音的這十首曲子轉而帶有類比味道,讓黑膠味道更濃。
十首曲子中,除了最後一首「火鳥」之外,其餘九首的編制都是不複雜的,很容易表現,我相信大部分黑膠迷都能夠唱得很好,可以享受到歌手的嗓音之美,以及簡單伴奏的樂器演奏質感錄音之美。而「火鳥」特別安排在最內圈,當然在某種程度上考驗著黑膠系統的調整功力,如果聽得一團亂,那當然不行,管弦樂複雜的內聲部樂器交織一定要清楚呈現才行。
這張35週年黑膠唱片的包裝製作得極為精美,不僅是盒裝,盒子的封面還特別以半透明硬質塑料印成,質感與色彩極佳,真的擁有特別版的收藏價值。由此亦可以窺知製作單位的用心。
希望音響技術40週年時,還可以看到大草製作下一張紀念黑膠唱片。
香港音響技術35週年紀念黑膠唱片
35週年紀念版黑膠的包裝製作得極為精美。
香港音響技術35週年紀念黑膠唱片
這是「白片」,不是一般的黑膠唱片。
香港音響技術35週年紀念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說明書
香港音響技術35週年紀念黑膠唱片
這十首曲子選自這些專輯
香港音響技術35週年紀念黑膠唱片
十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