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八號交響曲是一部曠世巨作,先不要說馬勒花了多少心血才完成,光是演出陣容就嚇死人,包括管弦樂團、合唱團、獨唱家,加總起來認真論超過1,000人,所以又有「千人交響曲」之稱。像這種龐大規模的交響樂,不要說現場演出很罕見,連錄音版本也不多,所以,應該可以見一張買一張。
提到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的錄音版本,大部分音響迷腦海中馬上跳出來的可能是Decca Solti在1971年在維也納錄製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維也納合唱團版本。那個版本絕對是音響迷必收版,其錄音的精彩程度至今仍然可以掛頭牌之一。另外阿巴多1994年的現場錄音版本(柏林愛樂)也是很好的版本。近期則可以聽聽Yannick Nezet-Seguin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版本。而現在,我聽到Osmo Vänskä(1953-)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版本也不錯,所以在此介紹。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結合了拉丁讚美詩與歌德「浮士德」第二部份的最後一幕而成,也算是表明對妻子艾瑪的炙熱之愛。馬勒在完成這首作品之後,曾寫信給艾瑪:「The essence of it is really Goethe’s idea that all Love is generative, creative, and that there is a physical and spiritual generation,which is the emanation of the Eros。You have it presented symbolically in the last scene of Faust…」這段話清楚的表明了對艾瑪的愛。
自從1910年在慕尼黑首演之後,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很少有真正達到1,000人的演出,因為這實在太困難了,而且費用也太高。與其說是交響曲,倒不如說第八號交響曲就是天籟合唱曲,馬勒自己在完成這部作品時曾說:「Imagine to yourself the entire universe beginning to sound and sing! Those are no longer human voices,but revolving suns and planets。」這麼龐大的合唱團所發出的能量,那真的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整個宇宙在唱歌。
也就是因為合唱的能量太龐大了,所以尋常音響器材很難承擔,除非是大功率擴大機、大喇叭、大空間。一般音響系統想要聽到讓人震撼的音響效果是不可能的,如果您使用小系統,說聽了很震撼,那應該去大系統聽聽看,那才是真正的震撼。
第八號交響曲在慕尼黑首演時,總共用了250人的合唱團二團,350人的童聲合唱團一團,171名樂手,還有8名獨唱家,總共1,030人。那次的演出是馬勒最後一次演出自己的作品。音樂一開始就是管風琴,接著龐大合唱迸出,由於合唱團員眾多,想要錄出很好的音響效果真的不容易,加上管弦樂團的演奏,音樂動態範圍寬廣,而且音量強勁,使得大部分音響迷只能選擇謹慎控制音量聆聽,否則音響系統很容易爆開。
不過在第二部份中,管弦樂團的演奏就可以聽出非常好的音響效果,無論是銅管、木管或弦樂群,都能夠讓人感受到絕美的和聲。而在某些獨唱段落,同樣也能聽到優美的管弦樂音響效果。
Osmo Vänskä在2003年開始擔任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任期內大幅提昇樂團演出水準,並且與BIS唱片合作,推出全套貝多芬交響曲錄音,後來又錄製西貝流士交響曲,還獲得葛萊美獎。他與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合約延長又終止,又延長,一直到2022年樂季結束為止。而這張唱片就是在2022年6月10-12日、14-16日所錄製的,錄音地點是明尼蘇達管弦樂廳。
Osmo Vänskä總共已經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為BIS錄製了馬勒第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交響曲,只剩下第三號尚未錄製,我相信很快也會完成。這張第八號交響曲的錄音效果非常好,演唱也很感人,演奏也很優美,絕對直的收藏。BIS唱片2023年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