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貝多芬大提琴、鋼琴作品全集,意思是貝多芬所寫有關大提琴與鋼琴的作品,不過內中並沒有包括那首三重協奏曲,而是除了五首大提琴奏鳴曲之外,外加三首變奏曲,這三首變奏曲是韓德爾的歌劇主題「英雄得勝凱旋歸」(12段變奏)、從莫札特魔笛來的變奏曲「知道愛情的男人」(7段)WoO 46,以及另外一段從莫札特魔笛來的變奏曲「一個女孩或妻子」(12段)Op. 66。咦?貝多芬沒有大提琴協奏曲嗎?沒有!
法國大提琴家Pierre Fournier(1906-1986)與奧地利鋼琴家Friedrich Gulda(1930-2000)能夠湊在一起錄製這套貝多芬大提琴作品全集,可以說是DG唱片送給樂迷的珍貴禮物。這二位演奏家,一位的童年是活在帝國時代,當年的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控了整個歐洲與中東,傅尼葉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成長。而Gulda呢?他的童年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四大帝國解體的動盪不安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二人對事物的觀點一定是大不同。再加上傅尼葉是法國人,他的法國學派演風格與Gulda的德奧學派到底會激出什麼火花呢?
傅尼葉成名很早,也跟很多大師合作過室內樂,光是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就錄了四次,而貝多芬的大提琴奏鳴曲他也錄了三次。第一次是1947年跟Schnabel搭檔錄音,EMI出版;第二次就是1959年這套與Gulda搭檔;第三套則是1965年與Kempff在巴黎的現場錄音,也是DG出版。二人錄製這套唱片時,傅尼葉已經53歲,處於人生圓熟階段;而Gulda才29歲,還是桀驁不馴的時期。根據唱片說明書所言,二人早在1953年就開始合作,當時Gulda在維也納演出全本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串場的就是他跟傅尼葉合奏的貝多芬大提琴作品全部。在彩排時,Gulda突然停了下來,跟傅尼葉說:「你演奏得很美,但是太法國了」。雖然當時Gulda已經以演奏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作品出名,但對於傅尼葉來說,畢竟還是乳臭未乾,所以傅尼葉也當場回敬:對於Schnabel與Kempff而言,我的演奏風格聽起來並不法國味。傅尼葉會這樣說,是因為他早就跟那二位大師搭檔多次。Gulda聽傅尼葉這麼回敬,當場笑一笑也沒反駁,這就是二人長期友誼的開始。
到底Gulda有多恃才傲物呢?根據傅尼葉的兒子Jean回憶,大概是1961年或1962年吧,有一次傅尼葉跟卡拉揚說:很可惜你從來沒跟Gulda在柏林、維也納或薩爾斯堡同台過。卡拉揚回答:我知道,皮耶,你是站在Gulda那邊的,我尊重。但有一次,我跟Gulda在維也納彩排貝多芬C小調鋼琴協奏曲時,他對我的表現是我從來不會接受的,無論從任何獨奏者身上,他到底是有多偉大?此時傅尼葉這樣回答卡拉揚:Herbert,那真是可惜,在這個特別情況下,你是魯蛇(Loser)。由此可知Gulda在傅尼葉心中的地位。
這套唱片錄製於1959年6月17-28日,花了12天,錄音地點在維也納愛樂廳裡面的Brahms廳。錄音時現場準備了二部鋼琴,一部是Gulda一向喜愛的史坦威,另一部則是貝森朵夫。錄音時Gulda停下來,嫌那部史坦威鋼琴的平衡性太糟糕了,無法彈大聲。於是他走向貝森朵夫,就用那部鋼琴來錄音。1959年的錄音效果如何?非常棒,尤其是這套唱片除了二張CD之外,還附贈一張24bit/192kHz的藍光Pure Audio,我聽24/192的音響效果真的感動,60年前的錄音,一點都不比現在的錄音差。DG唱片終於開竅了,把類比母帶做24/192轉製處理,您只要有藍光播放機就可以聽24/192的音響效果,我相信這樣的做法以後會陸續推出,我們可以重新聽到類比時代的傑出數位轉製錄音。如果您沒有藍光播放機,也可以想辦法rip下來,自己在家裡聽,DG應該會諒解吧!
趕緊跑步去買吧!DG出版,環球唱片發行,各大唱片行都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