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1770-1827)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很普遍,大多以現代鋼琴演奏,以古鋼琴演奏的版本則比較少。這張在2017年錄音的版本也是趁著貝多芬誕生250年慶祝的名目出版。由Kristian Bezuidenhout彈奏古鋼琴,Pablo Heras-Casado指揮Freiburger Baockorchester(巴洛克管絃樂團)演出。這個樂團成立於1987年,以發揚巴洛克時代的音樂為職志,不過也演奏貝多芬、舒曼、孟德爾頌作品,其編制與演奏的樂器以當代樂器(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樂器與編制)為主。
所謂當代樂器(或早期樂器)Period Instrument,其實有許多樂器與現代樂團所使用的樂器是差不多的,除非用的是更早的樂器,或用羊腸弦樂器。差別比較大的是木管與銅管。以小提琴來說,早期的樂器使用羊腸弦、沒有托腮、指板比較短,早期大提琴沒有尾柱。此外琴弓也比較短。早期管樂器有的沒有按鍵,有的沒有活塞。由於樂器不同,當時的演奏方式也不同,標準音也不同,巴洛克時期大概使用A=415Hz,到了古典浪漫時期大概A=427-430Hz,現代則是A=440Hz。基於這些不同,俗稱古樂器的當代樂器演奏無論在音響效果或演奏風格上都與現代不同。
而在鋼琴方面,巴洛克時代用的是大鍵琴,巴洛克末期到古典樂派時期,已經發展到古鋼琴Fortepiano,到了19世紀浪漫樂派時現代鋼琴雛型開始出現。莫札特時代彈的是古鋼琴,如果您去薩爾斯堡莫札特故居博物館,就可以看到裡面擺了一部維也納製造的Anton Walter古鋼琴,那是當時著名的古鋼琴。貝多芬時代早期還是使用古鋼琴,不過隨著時間改變,古鋼琴也一直在改變,從五個八度音階慢慢進展到6個八度或6個半八度,現代鋼琴一般則是7個八度加4個鍵總共88鍵。貝多芬死於1827年,當時他還沒聽過現代鋼琴的聲音,事實上他46歲就全聾了,即使有更新的鋼琴,他也聽不到其音響效果。
想要重演貝多芬時代的鋼琴協奏曲,除了要有當時的古鋼琴之外,還要有當時的樂團樂器,這張CD就是以這個目的來演出錄音的。錄音中使用的古鋼琴是模仿維也納1824年Conrad Graf(1782-1851)所製造的古鋼琴。為何選他的古鋼琴來模仿呢?因為貝多芬生前最後所使用的鋼琴就是Conrad Graf所製造的。出現在這張CD的Freiburger Baockorchester出場團員有40位,屬於二管編制(木管、銅管都是二人一組),這樣的編制接近貝多芬時期,所以,我們在這張CD上可以聽到比較接近貝多芬的原汁原味。
指揮Pablo Heras-Casado 1977年生於西班牙格拉那達,他是Harmonia Mundi旗下簽約指揮,目前錄製有舒曼大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孟德爾頌交響曲等。古鋼琴演奏家Kristian Bezuidenhout 1979年生於南非,擅長演奏大鍵琴、古鋼琴與鋼琴。他也是Harmonia Mundi簽約演奏家,錄製不少唱片,包括莫札特鍵盤音樂全集、孟德爾頌鋼琴協奏曲等等。這二位的唱片也是跟Freiburger Baockorchester合作的。如果要錄製浪漫樂派的作品時,樂團的樂器與標準音是不是會改變?這是我很好奇的。
到底二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聽起來如何呢?其實這套唱片有好幾張,把五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都錄完,這是其中的第二號與第五號。貝多芬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最早寫的,只不過他寫的第二首鋼琴協奏曲最早出版,所以反而變成第一號,而最早寫的這首就成了第二號。貝多芬的前三首鋼琴協奏曲都還不脫海頓、莫札特的風格,第四號就完全改變了,而第五號則是總其大成。這張CD刻意把第五號排在前面,第二號在後面,這樣聽起來這首尾二首鋼琴協奏曲的時代對比更為強烈。
以編制較小的樂團跟古鋼琴來演出,其音響效果與我們熟聽的現代鋼琴板是不同的,聽起來比較細緻,優雅,樂團的聲音聽起來也算是雄厚,可能是錄音效果的關係吧。而古鋼琴的聲音延續得比較短、低音鍵也沒有現代鋼琴那種震撼力,聽起來有一種晶瑩珠玉一直蹦出來的美感。錄音效果很好,也是在Harmonia Mundi慣用的柏林Teldex Studio所錄製。想了解貝多芬當時音響效果的人不妨買來聽聽看。上揚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