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Fiedler(1894-1979)可能是指揮同一個管弦樂團最久的指揮,他從1930年接任波士頓Pop管弦樂團,一直到1979年過世,足足指揮了50年。由於他大膽革新,從1935年開始與RCA唱片公司簽約,錄製了很多唱片,不僅讓波士頓Pop揚名美國與全世界,也為團員帶來豐厚的收入。在他那個時代,他可能是美國最著名的人物之一。這張普羅高菲夫的「三橘之戀」與蕭邦的「仙女」就是在1961年出版的。
波士頓交響樂團成立於1881年,四年後的1885年,波士頓Pop就已經成立,成立的宗旨就是演奏一些能夠親近大眾的音樂以及古典音樂。從創立到1930年為止,波士頓Pop總共換了17位指揮,只有Arthur Fiedler一站上指揮台就50年,一直到1979年他中風復原還在5月上台指揮50周年音樂會。果然他還是熬不過病魔,就在1979年7月過世。波士頓Pop大體是在春季以及12月聖誕假期季演出,由於團員跟波士頓交響樂團大多重疊,所以每當波士頓Pop演出時,也就是波士頓交響樂團休息之時。由於Arthur Fiedler錄製很多唱片,這也為團員帶來比其他樂團更豐厚的收入。雖然他不是如福特萬格勒、卡拉揚般著名的指揮,但絕對可以說是傳奇性的指揮。
普羅高菲夫(1891-1953)的Love For Three Oranges三橘之戀完成於1919年,是一齣諷刺性的歌劇,歌劇內容敘述一位王子罹患重病,需要去找尋三個橘子。最終王子跟第三個橘子幻化的公主修成正果。此處演奏的是從歌劇中擷取好聽的管絃樂,而編成的組曲。普羅高菲夫在1918年就因為俄國大革命而離開俄羅斯到了美國,本來想在美國發展,但並不如意,在經濟困頓之下,終究還是在1920年到了巴黎找機會,這首曲子就是在他困頓時期完成。一開始的樂曲會讓許多不聽浪漫派之後音樂的音響迷嚇到,不過只要耐心往下聽,就會發現其實很好聽。尤其曲子本身的音響效果很好,假若音響系統調校得好,就會被吸引住。反之,如果音響系統調校不當,就會覺得吵雜難耐。
蕭邦(1810-1849)不是以寫鋼琴曲著稱嗎?什麼時候也寫芭蕾舞曲仙女Les Sylphides?其實這首芭蕾舞曲並非蕭邦所寫,而是蕭邦死後,為了演出芭蕾舞曲,而拿蕭邦的一些鋼琴作品改編為管絃樂的。曲子本身很好聽,可說是消痰化氣的作品。您只要坐著享受優美的旋律與美好的音響效果就可以了。
這張黑膠唱片的製作人是Peter Dellheim,他是RCA唱片的製作人,製作超過300多張唱片,音響迷喜歡的那張史托科夫斯基改編匈牙利狂想曲就是他製作的。錄音師Anthony Salvatore從1955年起為RCA唱片工作,一直到1993年為止退休,後來擔任無約錄音師,1998年過世,享年77歲。他錄製超過1000張唱片,三度獲得葛萊美獎,跟他合作過的指揮與演奏大師太多了,寫不完。
這張黑膠唱片錄音效果很精采,尤其是A面三橘之戀。動態範圍寬廣,大小聲對比強,音場錄得很深,樂器層次很好,各種主奏樂器浮凸傳真,鼓聲低頻更是迷人。不過,想要把鼓聲表現得飽滿又有形體,必須在唱臂調校上下點功夫。弦樂群細緻綿密,空間感很自然,也是典型Living Stereo系列中的好錄音。假若您聽來覺得粗糙吵雜,音質不佳,那就錯得離譜了。Analogue Productions復刻,Joy Audio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