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Hugh Masekela的「Hope」打臉了。
這話怎麼說呢?音響迷應該都有這張CD,尤其是最後一首「The Coal Train」更是大家最喜歡播放的曲子。為何大家都喜歡這首曲子?一來曲子好聽,再者錄音很好,更重要的是那段由小漸大的鼓點經常是音響迷大秀動態範圍的片段。
不過,也有人秀過頭了,把這首曲子刻意開得很大聲,就是要秀那由小漸大的衝擊感。要知道,這張CD是現場演出的錄音,這段由小漸大的鼓點不可能打得那麼大聲的。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有玩過Band的人就知道,套鼓就算鼓手用力踩大鼓,用力打小鼓,其最大的音量也是有限的,其他打擊樂器亦然,不可能像音響系統刻意開得很大聲那樣。
所以,想要開大聲秀這段衝擊性可以,但是不要說這就是「真實」,事實上已經是誇大了。
話說回頭,為何我會說我被這張黑膠唱片打臉呢?這不是一張黑膠唱片,而是二張一套。二張一套?那麼是45轉囉?不是!是33又1/3轉。不要忘了,這張CD有12首曲子,總長度73分多,這套黑膠唱片一首曲子都沒砍,想要用一張33轉容納當然不可能,只能用二張33轉黑膠來容納。
如果想要用45轉來刻片,恐怕要用到四面以上。重點是,這是數位錄音。錄音時間是1993年7月30、31與8月1日,而且是現場錄音,錄音地點在美國華盛頓特區Blues Alley,唱片中那些觀眾的呼喊聲都是現場觀眾發出的。聽到是數位錄音,許多類比死硬派的黑膠迷心就涼了一半。什麼?是數位錄音轉成黑膠的,這樣能聽嗎?這樣還會有黑膠味嗎?
本來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當我把唱針放下,一首一首開始聽時,我的嘴巴張得越來越大,這真的是從數位錄音轉刻的嗎?這真的是從數位錄音轉刻的嗎?這真的是從數位錄音轉刻的嗎?老實說,如果我不知道這張唱片的錄音時間,一定會以為這是類比錄音,因為從唱針下流瀉出來的聲音膠味十足啊!
我聽過許多類比母帶轉成數位母帶,再以數位母帶轉成類比去刻片的黑膠唱片,那些唱片聽起來總是讓我覺得不如純正類比母帶所刻者。而現在,我聽這套Hope時,卻「相信」它是類比錄音,您說我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不僅膠味十足,這套唱片的人聲、樂器都非常飽滿,而且勁道十足,每一支銅管吹出來的聲音,每個人唱出來的聲音都那麼的直接、3D立體感鮮明而且彈跳,更不要說套鼓的低頻表現也實在太迷人了。在一個層次分明、定位清晰,空間感真實的音場中,我聽到的聲音彷彿一點空隙都沒有,整個音場都被聲音的細節填滿。
說真的,這張CD我不知道聽過幾回,但從來就沒有這次聽黑膠那麼的興奮。為何我會興奮,當然是因為整體音樂聽起來更像真的,更打動我心。音響迷就是這樣啊,聽到好聽的聲音哪忍得住啊!
假若您以前一直因為這是數位轉類比去刻片而不買,我建議您一定要買,這樣才不會錯過一套傑出的黑膠唱片。對了,許多人可能一直以為唱片中那粗獷有勁的嗓音是Hugh Masekela唱的,其實不是他唱的啦,他是吹短號小號的,只是負責吹奏銅管,不像路易斯阿姆斯壯一樣又吹又唱。片中那些唱歌的都是團員,所有的團員都有唱歌,只有他與鼓手沒唱。
2019年12月19日補正:這張唱片當年是以錄音卡車錄製,車內有二部Studer A-820盤式錄音座。所以雖然是1993年數位時代錄音,但我合理推測應該是類比錄音。既然是類比錄音,我就不必被打臉了。
還沒有這套黑膠唱片嗎?趕緊跑步去Joy Audio買。Analogue Productions復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