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ndel In Concert
Alfred Brendel(1931年生)當年是Philips唱片公司的台柱之一,無論是音樂迷或音響迷,看到他彈的唱片一定會買。這張唱片是他早在1976年2月8日在倫敦Royal Festival Hall所舉辦的一場演奏會現場錄音,B面最後演奏完畢時掌聲如雷久久不止,可見當年那場演奏會的成功,當年他才45歲。
Brendel生於現在的捷克,小時候又搬到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在那裡才開始學鋼琴(6歲時),後來又搬到目前奧地利第二大城Graz,在Graz音樂院就讀(那裡距離以前的南斯拉夫、現在的斯洛維尼亞很近,我去過),學習鋼琴與作曲,二次大戰快要結束時,那年他才14歲,被送到南斯拉夫挖戰壕。二戰結束後,他還是年輕人,彈鋼琴、作曲、畫畫就是他的生活,在當時一片廢墟中,並沒有能力去找大師學琴。17歲時,在Graz舉辦他的第一場獨奏會,1949年去義大利參加Busoni鋼琴大賽,不過並沒有獲得第一名。21歲時(1952年),他錄製了生平第一張獨奏唱片,彈的是李斯特「Weihnachtsbaum」,這是這首曲子的世界首次錄音。不過,他在幾年前已經錄過普羅高菲夫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這是維基上的資料,不知道是否屬實,當年他還沒沒無名,而且那麼年輕,怎麼會有唱片公司找他錄製鋼琴協奏曲呢?音樂迷應該還記得,Brendel最早的錄音可以從Vox唱片上看到。
Brendel開始受人注目應該是在倫敦依麗莎白女王音樂廳舉辦的鋼琴獨奏會,演奏的是貝多芬的曲子,演出大獲成功,馬上有三家唱片公司找上門來簽約,包括Philips唱片公司,他從維也納搬到倫敦,從此開始錄製唱片。這張黑膠錄製的時期大約就是Brendel開始紅的時候。2008年12月18日,他在維也納舉辦最後一場演奏會之後就退休了。
Brendel不像許多鋼琴家,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下學琴,還跟過許多名師,他可說是自學派的,家裡沒有音樂淵源,二十歲之前處於全世界動盪的大時代中,他不僅彈鋼琴,也畫畫、寫作,寫詩、甚至作曲,是一位很有內涵的鋼琴家。也因為如此,Philips為他出版的唱片封面中,總是讓人感覺他並不是一位光芒四射的明星,反倒像是內斂蘊華的老師。他擅長德奧系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貝多芬。他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就錄了三次,一次在早期Vox唱片,另外二套在Philips。
聽Brendel所演奏的唱片,要有平靜的心,要有解析作曲家的企圖,他的演奏不會帶給人太多的刺激與興奮,但聽完之後卻往往會有解開一道謎題,或完成一套數學演算一樣的滿足感。他的演奏會帶給您對那位作曲家的新感受、新思維,讓您可以很清楚的去跟別的演奏家做比較。這張黑膠唱片收錄的就是貝多芬的「Diabeli Variations」。樂迷都知道,這33首變奏曲是來自Diabeli所寫的一首圓舞曲,當年(1819年)他邀請許多著名作曲家根據他這首圓舞曲來寫變奏曲,據說達51位之多。其中只有貝多芬所寫的33首變奏曲被單獨集成一冊,就因為貝多芬寫的這33首變奏曲遠高於其他。後來這33首變奏曲常被拿來跟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相提並論,Brendel自己也曾說過,這是他認為最偉大的鋼琴作品之一。
與巴哈「郭德堡變奏曲」不同的是,一般人都會覺得這33首變奏曲好聽,容易接受。而這張黑膠唱片的錄音效果相當好,鋼琴音粒鏗鏘有勁,實體感十足,細微細節清晰豐富,Brendel對此曲的解析清楚呈現。我聽的這張片質很好,沒什麼雜音,如果您聽到唱片最內圈,覺得雜音增多、或音質變差,那可能是唱頭角度沒調好,或者唱臂本身循軌不夠好之故。也有可能是抗滑力施加過度,此時可以嘗試降低抗滑力,甚至把抗滑力歸零聽聽看。
這張黑膠唱片是音橋唱片購買版權復刻發行,音橋能夠選這個版本復刻,相當有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