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CD看標題就知道與眾不同,什麼是Voice of Hope呢?Camille Thomas又是誰呢?這位女大提琴家生於1988年巴黎,是很年輕的法比大提琴演奏家,也是DG唱片公司近40年來唯一簽約的女大提琴家。而這張CD的標題為何名為Voice of Hope呢?主要是因為土耳其鋼琴家、作曲家Fazil Say所寫的一首大提琴協奏曲Never Give Up而來。不要放棄什麼?不要放棄對和平、愛與人性的希望。Fazil Say來過台灣演出,樂迷對他並不陌生,我也曾介紹過他彈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相當傑出。
Camille Thomas 四歲開始學大提琴,十歲進入法國巴黎國家音樂院就讀,十六歲就獲得生平第一個大提琴獎,此後歷經許多名師教導,畢業後與許多樂團合作,一直到2017年與DG簽下專屬合約,同年出版第一張專輯,演奏聖桑與奧芬巴哈作曲。第二張唱片就是這張希望之聲。為何會有這張CD的誕生呢?緣起於2014年,Camille Thomas與土耳其作曲家Fazil Say(1970-)相識,當時Say就允諾要為她寫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不過,寫曲期間,2015年11月巴黎遭受前所未有的恐怖攻擊,接著2016年6月、2017年1月,土耳其伊斯坦堡也遭受二次嚴重的恐怖攻擊,這三次事件催生了Say這首大提琴協奏曲的內容。曲子完成之後刻意名為Never Give Up,就是要彰顯即使處於恐攻的威脅下,但人們仍然不會放棄對人性、對和平的希望。
這首曲子在2018年由Camille Thomas 首演,成為一首著名的大提琴協奏曲。曲子的內容中,以大提琴代表人類的生活,唱歌、哭泣、舞蹈、恐懼、希望等等。大提琴的弦律帶領我們進入東方與西方的交界,也就是伊斯坦堡,同時也代表著東方與西方在文化、宗教上的衝突。當小鼓與打擊樂器奏出急促的音樂時,代表著是AK-47步槍的濫殺無辜,而此時哀傷的大提琴則是人們哀痛留下的眼淚。當亞美尼亞傳統樂器Duduk奏出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的旋律時,Say安排了水聲、鳥叫聲混著管絃樂與大提琴,象徵著大自然的美妙聲音引領人們走向光明,永不放棄希望。
Say這首大提琴協奏曲分三個樂章,全長大約只有21分多,這麼短的音樂當然不能填滿一張CD,於是製作單位特別選了10首很好聽的曲子,改編成大提琴與管絃樂團的演奏。這些曲子包括我們很熟悉的布魯赫晚禱、約翰威廉斯的辛德勒名單、華格納Wesendonck歌曲集改編、德弗札克吉普賽旋律、馬斯奈維特、唐尼采第愛情靈藥等等,曲曲動聽。樂團由布魯塞爾愛樂擔綱,指揮用了二位,一位是Stephane Deneve、Mathieu Herzog。
錄音柔細委婉精緻,大提琴的琴音尤其委婉優美,大提琴與管弦樂呈現高度的融合平衡性,音質很美。這樣的錄音很考音響系統的細微細節表現,如果細微表現不夠豐富,微動感不足,大提琴的優美琴音就會顯得呆滯,無法聽到纖細的冬瓜纖毛擦弦感覺。而管絃樂的內聲部也會變成混濁,無法呈現絲絲縷縷的美感。
這張CD的收益用來捐給法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買了這張CD,不僅聽到感人的音樂,同時也幫助了全世界在貧窮線下生活的兒童。DG出版,各唱片行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