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sky-Korsakov(1844-1908)是俄國五人團中最擅長管弦樂配器的一位作曲家,12歲舉家遷到聖彼得堡之後進入海軍學校,15歲開始學鋼琴。1861年他遇上俄國作曲家Balakirev,跟隨他學習作曲。1862年海軍學校畢業之後,馬上上船遠航,包括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挪威,1865年才回到俄羅斯港口。1865年12月31日,他就在聖彼得堡演出他航行時所完成的交響曲。從這段經歷中,看不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是怎麼學習作曲的,但他所寫的管弦樂配器卻好像生下來就已經會了,當時他才21歲。
在1871年,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竟然開始在聖彼得堡音樂院教作曲,這是在作曲家中很罕見的,因為他從來沒有受過系統性學院派的音樂教育。他自己在自傳「My Musical Life」中也坦白承認,他幾乎是在教學生之前自己才學會的。1873年,他終於下決心去學對位法與賦格,1875年,他寫了10首賦格曲給柴可夫斯基,算是完成了學業。1874年,他第一次以指揮的身分演出自己的第三號交響曲,同時被指派為聖彼得堡Free Music School總監,後來開始發展他的指揮生涯,一直到1907年為止。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寫了很多齣歌劇,不過現在他並非以歌劇著稱,也不以交響曲著稱,反而是管弦樂配器色彩輝煌燦爛的交響組曲或管弦樂作品讓後世稱讚。我們喜歡聽的「西班牙綺想曲」完成於1887年,交響組曲「天方夜譚」與「俄羅斯復活節」序曲完成於1888年。尤其是「天方夜譚」這首曲子幾乎已經是聽古典音樂者的必備,而且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
在諸多「天方夜譚」版本中,音響迷一定有萊納版,也一定有孔德拉辛版,名版多到不可勝數。既然如此,RR這張Jose Serebrier(1938-)指揮倫敦愛樂管絃樂團的版本有什麼理由要買呢?是的,當指揮Jose Serebrier接到RR唱片的邀約時,自己也很遲疑,市面上「天方夜譚」的名版已經那麼多,為何還要錄製呢?光是他老師Stokowski就已經指揮過6次之多,其他安塞美、Monteux、畢勤等等也都是很多人的最愛。於是他先從Stokowski的六個版本開始研究,發現為何老師錄製六個版本還意猶未盡,我們都知道Stokowski最喜歡改編作品,每次的錄音都有創新之處,使得管弦樂音響效果特別出眾。或許就是因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管弦樂配器是那麼的神妙,使得Stokowski愛不忍釋吧?
或許音響迷對於Jose Serebrier很陌生,他是烏拉圭人,1965年就在美國指揮美國交響樂團,至今獲得過葛萊美獎37次提名,得獎8次,錄製過的唱片無數。還有,他不僅指揮,還寫了很多作品,是著名的當代作曲家。RR唱片也錄製過他的作品(RR-90)。其他還有五張RR錄音。所以,是我們不認識他,他並不是無名小卒。
在CD說明中,Jose Serebrier寫了長長的說明,闡述自己研究過諸多版本的心得,也因此他獲得錄製這首曲子的信心。不過,當他與倫敦愛樂進行練習時,發現因為樂團已經錄製過非常多次的「天方夜譚」,總譜上甚至還有許多以前的註記,如果按照這些總譜的註記,他的詮釋一定會有某些指揮的影子,所以他也刻意排除。幸好倫敦愛樂是水準很高的樂團,可以按照指揮的要求去演奏,並不會食古不化,這才順利完成這次的錄音。
錄音的時間是在1999年3月9-10日,只有二天,RR的錄音師Keith Johnson親自飛到倫敦錄音,地點是Watford Colosseum。雖然時間很緊,但Jose Serebrier還是完成了這個傑出的版本。許多人一聽到開始的第一段銅管出現的氣勢時,會認為不如萊納與孔德拉辛版本,速度也沒有萊納那麼快(安塞美更快),所以誤以為這個版本的錄音效果不佳。其實不然,如果您仔細往下聽,就會發現錄音的音質很好,管絃樂的層次分明,細緻的小提琴與弦樂群很迷人。尤其每到高潮時,那龐大的動態範圍會讓人震懾,您只要把第四段整段聽完,就會發現這是個錄音效果非常棒的版本,就怕你不敢把音量開大。而「俄羅斯復活節序曲」的錄音效果更棒,我認為還在「天方夜譚」之上。雖然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這15分鐘都是高潮,那光輝燦爛的銅管、如坦克疾駛般的衝勁,以及龐大的動態範圍保證會讓您屏息聆聽,連大氣都忘了喘一口。
這是一張非常棒的錄音,指揮自己就是作曲家,由他來揣摩、詮釋同行的作品,讓我們聽到不同於其他版本的風味。加上錄音效果非常好,請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