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筆者曾經報導過的這對LEEDH E2喇叭嗎?今年八月也首度現身音響展,應該很多朋友都見識過這款喇叭不同於一般喇叭的設計與聲音表現,今天得知LEEDH負責人Gilles Milot首次來台,當然要逮住機會好好請教他關於這款喇叭的奇特設計。
這就是Gilles Milot,是一位非常謙和有禮的老先生,雖然講的是充滿濃厚法國腔的英文,旅途中也不小心受了風寒,他仍盡一切的所能告訴有關LEEDH喇叭設計的獨到之處與心路歷程。
我相信九成九的音響迷對Gilles Milot這個名字都感到陌生,背景究竟為何?
Gilles Milot當初是在法國巴黎ESME取得工程學位,並於1975年(官網寫1976)創立LEEDH(Laboratoire Etudes et Developpements Holophoniques )這個聲學工程研究機構。1982年轉與Daniel Shcar合作創立Micromega ,同時以CDF1這款經典CD唱盤打響名號(此唱盤為Gilles所設計,原本是以LEEDH貧排推出),合作沒兩年便將自己的股份賣給Daniel Shcar而離開公司,後來在1989加入Harman集團旗下的Audax進行單體與喇叭的研發,服務長達了17年。2007年Gilles Milot再次自立門戶成立AcousticalBeauty公司進行ABD單體雛形的研發,2010年起才陸續推出LEEDH C型、E型 以及現在最新的E2型喇叭。到目前為止,LEEDH的產品線就只有E2這款喇叭,因此筆者也就直接切入核心,直接請教關於ABD(Acoustical Beauty Driver)這款獨特的單體獨特之處。因為它的設計完全有別於一般錐盆運動單體,沒有懸邊與彈波,而是以特殊內外套筒的往復活塞運動發聲。
單體沒有懸邊,沒有彈波,到底如何維持正確的活塞運動?
Gilles 先生表示ABD單體主結構是由內外套筒構成,外筒的前端直接黏上了碳纖維材質的凹盆振膜, 內套筒與外套筒之間填充磁液,藉著磁液保持套筒能夠直線不扭曲歪斜的活塞運動,當套筒進行前後往復運動的同時,套筒內的空氣會壓縮讓套筒做大幅運動,正負可達7mm長衝程,構造容許值最大可達正負12mm衝程(有足夠緩衝)。這漾的活塞工作原理看似簡單,Gilles先生當初設計時可是吃盡苦頭,單體構造研發成功就花上至少5年時間,套筒間灌入的磁性油運用於也花了2到3年與磁油製造商溝通才研發出適合穩定工作的配方。在整體構造上,ABD單體穩定的前後活塞運動的關鍵不只是套筒與磁性油而已,同時也有線圈與磁鐵,如此才能以電流驅動磁鐵與磁性油間產生磁力作用,才能帶動前後運作。ABD單體的磁力系統設計也很獨特,內外套筒的前後端各安置上一圈環狀磁鐵(共4個),內筒除了正中央繞上經過環氧樹酯固定的線圈外,還有8個磁鐵構成的環狀磁鐵,外筒相對應處也用上了8個磁鐵,全部加起來共用了20個磁鐵(先前的E型共18個磁鐵)。換言之,ABD單體的活塞運動同樣也是靠磁力,只是少了彈波與懸邊這兩個最容易造成扭曲失真的元兇。
根據觀察,ABD單體的振膜尺寸除了高音單體外都用上5.4公分的碳纖維振膜,為何不將振膜做大一點?為什麼單體的效率又如此低(83dB)?又為何選擇碳纖維做為振膜?
Gilles表示,因為ABD單體的衝程很大,距離是一般錐盆設計的兩倍以上,因此僅需要一半的振膜大小就可發出相同大小的音量,因此無需做大。不過筆者所提到關於效率低的問題也是出在衝程比較長,加上振膜輻射面積較小,礙於物理特性,效率才會這麼低。不過如果要讓喇叭發出至少86dB的音量,擴大機至少要50瓦以上才夠。至於為何選擇碳纖維?答案就是堅固,產生的扭曲失真遠比其他材質好。既然振膜面積這麼小,是否有考慮到使用全平面振膜?Gilles告訴筆者他選擇用凹盆振膜的最大關鍵還是在設計分頻點銜接時,因為凹盆會在設定的頻段有著就大的陡降,因此不同頻率單體的銜接會有較少的重疊。
在分頻點的設計上,筆者也觀察到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E2喇叭採四音路設計,分別為極低(20-100Hz)、低(20Hz-1kHz)、中(20Hz-7kHz)以及高頻(7kHz-20kHz),有三組單體的頻段都可到20Hz,這樣單體組成目的究竟為何?
事實上以正負3dB的誤差來看,中頻段、低頻段與極低頻段的最低頻率響應數據都是50Hz,這種三個頻段最低端數據相同,上端延伸不同,單體發聲方向與前後位置不同的設計,配合上相同的振膜材質,目的是創造如單一顆全音域單體般無時間與相位失真的聲音表現。除了單體小與工作原理有別於一般單體外,負責不同頻段的單體也用上了其他特殊的設計。例如低頻與極低頻端都用上兩顆ABD以Push-Push的原理讓單體朝兩側發聲,其最大目的就是為了抵銷背波的能量,讓單體安置的箱體結構不會產生「任何」振動。為了取信筆者,Gilles特別播放了一段「1812序曲」中猛烈的砲擊片段,當砲擊聲出現,ABD單體進行劇烈長衝程活塞運動的同時,我也將手放在箱體上,居然感覺不到任何一絲震動,真的非常神奇,這也難怪不同頻段箱體結構只用上細細的碳纖維支架撐住,根本無需用上任何堅固的結構補強,因為單體運作時,整體結構並不會產生震動。既便如此,所有的箱體結構依舊用上了陶瓷混合樹脂的複合材質製作。至於上方朝前發聲的中頻段ABD單體,後方也放入了一顆啞單體負責抵銷震動。你或許會說,這麼弱不禁風的支撐骨架設計好像不太衛生合理,但當瞭解這對喇叭的設計原理後,就會知道這是一種強大技術力的華麗展現,也創造了E2讓人一見難忘的設計美感。
誰說數大才是美?Gilles偏偏要反其道而行。
第一階段的採訪內文先分享至此,我將會接著介紹關於搭配E2喇叭所使用的20.1主動式超低音喇叭與Universal喇叭線的設計,同樣顛覆我們對傳統設計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