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nicola 於 2015-9-25 01:09 編輯
TBM-69:Summertime 山本剛、大由彰、守新治(1976年5月17日) 原文解說:藤井健夫
從「部份的存在」走鋼索到「全體的存在」 談山本剛的微妙變化
昭和49年5月,隨著三盲鼠的「Midnight Sugar」橫空出世的山本剛,一路平步青雲。現在站穩了樂壇最受注目新人的地位。從首張專輯發行後,也在Swing Journal的唱片賞中不斷入選得獎,Misty俱樂部常常晚上客滿到深夜,大家都聽他彈琴聽得樂陶陶,可想而知。
然而,讓我們把這些表象暫時放下,其實山本剛本人是一直在演化的。如同眾人所說,他抒情的歌唱、罕見的藍調風味、詩意的才情、野性粗獷的音量變化,都是活活生生的當代手法。自有一番魅力。
並不是說魅力會走樣,但若細聽,「Girl Talk」開始,他的演奏開始有了微小卻重要的不同。首先要說,從美國回來後,與初次發片的山本剛相比,他那耽美的旋律性格起了小小變化,能聽見多了些Soul、多了些Rock。他最近常說:「Soul跟Rock也有很多很棒的音樂,想用鋼琴來彈彈那些曲子……是不知道會變成怎麼樣啦……」
然後,最近還有一張「Daahoud」就是這麼個樣子。以往會很想知道自己究竟能「表現」到什麼程度。但現在他更注重樂手之間的呼應對話,要將互動樂手的精彩之處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山本剛不再一直「往前站」,而是找到自己在團隊裡應該有的位置,怎麼切入,怎麼讓出等等,都放了心思。看似「體貼」,對團員來說反而更「嚴格」,因為分攤到的責任變重了。從「部份的存在」走向「全體的存在」,是他近期的特點。他在美國從1月待到7月,這半年間的美國體驗應該有關係吧!
昭和50年1月,他毅然決然赴往波士頓,要在Berklee音樂學院好好學套功夫。但是去了才發現不是他原本期待的那樣。所以他就都在自己的住處借了鋼琴練Solo,有時候和朋友二重奏,就這樣默默的練習。但現在想想,這是他在日本辦不到的,能有機會好好正視自己演奏的音樂,是極為貴重的體驗。在波士頓三個月以後,他去了紐約。當時已在紐約當地有建樹的增尾好秋等人給了他支援,接觸了很多音樂,也有了在爵士俱樂部一週演出兩次的工作機會。那都是和貝斯的二重奏,是必須仔細注重互動的演出形式。紐約加上波士頓的練功經驗,對山本剛的演奏風格產生不小的影響,即前面所謂樂手之間的呼應對話。
話雖如此,更在乎「平衡」的山本剛會不會也「稀釋」了自己存在呢?對喜歡他的粉絲來說,這樣的變化又是有市場的嗎?未來究竟會怎麼發展誰也說不準,所以這樣的變化有如走鋼索一般危險。現在的他一樣可以彈出讓人開心的音樂,但同時也在朝著另一個方向努力實驗,這種冒險精神大概就是美國行最深刻的收穫。才剛開始走鋼索的山本剛正需要我們這些熱切支持的樂迷,有了我們聲援,他才能走得更好吧!
關於此輯 先來大致說說山本剛歸國後的近期動態。從美國回來之後,暫時是自由之身,所以有在銀座的「Junk」等俱樂部以臨時成軍的三重奏演出。昭和50年8月底,Summer Jazz Festival結束之後,山本剛與離開今田勝三重奏的鼓手小原哲次郎以及貝斯手大由彰組成「Yama & Jiro’s Wave」(日野元彥取的團名,今年二月夭折了),然後另一頭也回歸Misty俱樂部,積極地再出發。在Yama & Jiro’s Wave「收攤」之後,山本剛在Misty之外的地方只有大由彰是固定班底,鼓手常有變動,包括已經回去美國的Steve Jackson。
這張是山本剛領軍的第八張專輯,也是1976年「5 Days in Jazz」活動的其中一場現場錄音。今年是5月17、18、25、26、27日,場地則從之前的Toshi Center Hall移師到銀座的Yamaha Hall。
山本剛三重奏在第一天的「爵士鋼琴之夜」登場,排在板橋文夫三重奏、今田勝獨奏後頭出場,本日鼓手由守新治出任,這位是渡邊貞夫四重奏的現任團員,去年曾遠征Monterey Jazz Festival,是位實力派。守新治的特色是可以保持像時鐘一樣精準的步調,很有大都會般洗練颯爽的味道。另一頭,大由彰則可以說有草根味,有著絞繞黏纏的感覺,形成極大的對比。這場三重奏,山本剛和大由彰都認為與守新治一起玩音樂很新鮮,有著好像隨時會分家一樣的緊張感。
那麼,大家聽完之後覺得如何?我前面說他在走鋼索,這可不是漂亮地走完了嗎?
筆記: 難怪之前都說要去美國一年,後來才發現只去半年,理由這裡講啦!不過,Berklee音樂學院到底是哪裡「不符期待」?耐人尋味……另外,藤井健夫的評論總是在拗口的語句中閃現精準的觀察,雖然讀起來不輕鬆,卻總是有種苛刻的滿足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