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Siltech總裁Edwin van der Kleij-Rijnveld Siltech總裁Edwin van der Kleij-Rijnveld(以下簡稱Edwin)這次來台灣,跟以往有不太一樣了,昨天本刊主編書世豪採訪的產品發表會報導中已經告訴大家他已經將名字中的Kley改為Kleij。不過他到是很明白表示改名字只是基於一些特殊理由,我們要以舊名字稱呼他沒問題,此行他來台灣最重要的目的是正式發表saga計畫中最新的擴大機V1、P1。 剛見到面,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要把這一系列產品稱為saga計畫。Edwin回答:「其實這只是一個概念,saga在英文上的意思代表漫長的故事,目的就是告訴大家這系列產品是一項一項推出,就像寫故事一樣。」V1、P1的推出代表故寫完了嗎?非也,Edwin表示這個故事也將繼續寫下去,而且也跟筆者透漏了一些劇情。這部份稍後筆者會提到。回到正題,這幾年除了原本穩定的線材市場,較令人好奇的是為何Siltech會跨界設計喇叭與擴大機。其實只要跟Kley聊過就知道他是對聲音要求很高的人,會設計喇叭或擴大機其實一點都不意外。他也坦言會設計喇叭與擴大機必須感謝Comsol這套幾乎萬能的3D模擬軟體,才得以讓他自己與工程師的創新想法實踐。最近,Edwin才花了16,000歐元將自家購入的Comsol升級到最新的4.0版本。 在擴大機部份,繼先前推出的C1之後,這次V1、P1的推出再次顛覆大家的想法。因為V1與P1組成的擴大機系統很特別,電池供電的V1純粹負責電壓放大、AC供電的P1則負責電壓放大。到底這套擴大機有何厲害之處?這部份就必須連著C1前級一起說明。Edwin表示音響系統從CD唱盤到最後喇叭播出聲音動態損失極大,假設同樣在儀器測量下CD唱盤與喇叭都得到120dB的動態範圍,但是會驚訝的發現喇叭測得的動態範圍會有高達10dB的誤差(衰減)。Edwin認為會造成這種問題關鍵在前級放大倍率。目前的數位訊源其實都已經擁有夠大的增益值,但是市面上的前級多數卻依然堅持10倍的高倍數放大電路,因此大這些前級都是先行將CD訊號衰減再進行高倍率放大,這種作法除了會產生雜訊放大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動態範圍。 Siltech的想法就是盡量把想法跟電路單純化,先把C1放大倍率降低至一般前級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此CD訊號將無須經過太多衰減,然後經過C1前級的小倍率放大後再經V1電壓放大與P1的電流放大。除此之外,C1與V1這兩部都採用了真空管電路與電池供電,會採用電池供電大家都知道是為了求取電路的純淨度,會使用真空管是因為C1 與V1都只需要很低的電壓就足以驅動,因此不用擔心瞬間供電不足。至於需要快速電流供電給功率晶體的部份,就單獨獨立出來吃市電,也就是P1的功能。怎麼樣!這個想法夠聰明吧! 回到先前的伏筆,saga這個長篇故事的下一章大家該也想到了吧!應該就是訊源。不過Edwin語帶保留的表示:「下一個產品應該不會是單純的CD唱盤,而是一部能夠同時對應數位流的DAC。」此外,Edwin也跟筆者透漏,他們也即將於明年推出一款全新的喇叭The Wall,預計在明年慕尼黑音響展會發表。至於設計細節為何?Edwin跟筆者透漏許多的設計細節,但是無法告訴大家,只好跟大家說聲抱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