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喇叭的分頻點,大部分音響迷都知道一些。以三音路喇叭為例,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的分頻點可能設在2.5kHz或3kHz,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的分頻點可能設在300Hz或更高些。然而,我相信很少音響迷會將喇叭的分頻點與樂器、人聲的頻域聯想在一起。如果無法將這二者聯想在一起,音響迷在做調聲判斷時,往往就會「想錯重點」,以至於做了錯誤的決定。
以下,我列出樂器與人聲的頻域,供音響迷調聲時參考。請注意,樂器或人聲的最低音域應該是比較準確的,而最高音域則只是參考值,因為最高音域會因為演奏或演唱者的功力或樂曲本身的需求而有所變動。例如小提琴,一般演奏最高音域了不起2000Hz以下,但是最高把位可能可以奏出超過4kHz的頻率,但那個頻域很少在音樂中被演奏,所以也不是實用的頻域。
還有一點要注意,樂器人聲所列出的頻域都是基音頻率(Fundamental Frequency),而我們所聽到樂器與人聲的聲音卻是由基音與泛音(Overtone)所組成。所謂基音就是Pitch,也就是音高。而所謂泛音就是在基音之上的整數倍頻或少數非整數倍頻率。每種樂器的泛音會高到基音的多少倍?每一倍的泛音量感都會不同,這就是泛音結構。
1939年,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ing Associations將中央A(A4)音高定為440Hz,不過實際演奏時,有些樂團會把中央A音的頻率定得高些或低些。樂團現場演出前的調音就是以雙簧管吹奏中央A音為基準。
鋼琴中央A音(A4)是440Hz,雙簧管的中央A音也是440Hz,其他樂器的中央A音也都是440Hz,但為何我們能清楚聽出那是鋼琴、那是雙簧管、那是其他樂器的聲音呢?因為有樂器泛音在做決定。每種樂器或人聲都會有不同的泛音結構,這些不同的泛音結構造成不同樂器、人聲的音色。
回到喇叭分頻點上,請你對照以下的樂器、人聲音域,就會發現樂器超過2.5kHz的基音幾乎是沒有,所以高音單體所發出的聲音基本上就是樂器、人聲的泛音。
再來看中音單體的音域,就說是從300HHz-2500Hz好了,這已經幾乎涵蓋所有樂器與人聲的基音,所以我一直強調中音單體是喇叭最重要的單體,可說是喇叭的靈魂。
而低音單體呢,就說負責300Hz以下頻域好了,也有很多樂器的頻域是在300Hz以內。當然,喇叭的分頻不是像切豆腐一般二面光,而是上下藕斷絲連,慢慢衰減,各喇叭單體之間還是會有重疊發聲的音域,只不過量降低了。
當你仔細審視過樂器、人聲的頻域之後,會不會發現,原來125Hz-500Hz之間的頻域是那麼重要,除了定音鼓、腳踩大鼓之外,其他樂器、人聲都難逃它的「魔掌」。以後如果小提琴聲音不好聽,請不要再怪罪高音單體了,中音單體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小提琴200-3.5kH或4186Hz
中提琴125 Hz–1kHz
大提琴63 Hz–630 Hz
低音提琴40 Hz–200 Hz
管風琴16 Hz–7kHz
鋼琴28 Hz–4.1kHz
木琴700 Hz–3.5kHz
女高音262 Hz–1047Hz
女中音110Hz-880Hz
女低音175 Hz–698 Hz
男高音130Hz-523Hz
男中音87 Hz–349 Hz
男低音87 Hz–330 Hz
短笛630 Hz–5kHz
長笛250 Hz–2.5KHz
單簧管165Hz–1.5kHz或125 Hz–2kHz
雙簧管225Hz-1.5kHz
低音單簧管75 Hz–800 Hz
巴松管55 Hz–575 Hz 低音巴松管25 Hz–200 Hz
巴賽管(Basset Horn) 90 Hz–1kHz
高音薩克斯風Soprano Saxophone225 Hz–1kHz
中音薩克斯風Alto Saxophone125 Hz–900 Hz
次中音薩克斯風Tenor Saxophone110 Hz–630 Hz
上低音薩克斯風Baritone Saxophone70 Hz–450 Hz
低音薩克斯風Bass Saxophone55 Hz–315 Hz
小號(小喇叭)170 Hz–1KHz或300 Hz–1kHz
中音長號(伸縮號)Alto Trombone 110 Hz–630 Hz
次中音長號Tenor Trombone 80 Hz–600 Hz
低音長號63 Hz–400 Hz
土巴號45 Hz–375 Hz
法國號110 Hz–880 Hz
定音鼓90 Hz–180 Hz
腳踩大鼓60Hz-100Hz
小鼓120Hz-250Hz(脆音可高達5kHz-10kHz)
中鼓60Hz-210Hz
鈸3kHz-5kHz
鋼弦吉他82Hz-1.4kHz
電Bass 41Hz-262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