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音響綿羊講堂] 音響綿羊講堂51, 想要音響好聽,就從125Hz-500Hz不凹不凸做起。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23-9-24 09:08:09 |已閱:10730|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台北
字體縮放
對於很多音響迷而言,20Hz-20kHz只是一個數字而已,雖然它代表的是人耳可以聽到的最低與最高音域,但頻率的數字如果沒有跟樂器、人聲的頻域結合在一起了解,對聽感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音響綿羊講堂51, 想要音響好聽,就從125Hz-500Hz不凹不凸做起。 IMG_9489.PNG 音響綿羊講座 125Hz-500Hz

在20Hz-20kHz這段寬廣的頻域中,通常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暫時集中在125Hz-4000Hz這段頻域上,這也是許多聲學處理器的有效範圍。為何不處理4000Hz以上的頻域,因為4000Hz以上的頻域大多是樂器的泛音,即使沒有特別做吸收處理,也會被空間中的各種物件自然吸收,很少對耳朵聽感產生強烈壓迫感。而125Hz以下的頻域要處理起來很困難。廠商當然是檢軟柿子吃,所以傾向不處理,或以特別方式來處理。

音響綿羊講堂51, 想要音響好聽,就從125Hz-500Hz不凹不凸做起。 Dirac-Live-How-does-dirac-live-room-correction-work_02.jpg 音響綿羊講座 125Hz-500Hz

在125Hz-4000Hz這段頻域中,我認為125Hz-500Hz這段頻域很重要,嚴重影響聽感。如果這段頻域凹陷,你的音響聽起來絕對不會好聽,聲音瘦、乾、尖、澀、不夠溫暖、電Bass、腳踩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聽起來都會不夠飽滿,音場會不夠寬深。鋼琴實體感、重量感都不夠。反之,如果這段頻域突起呢?這種情況比較少見,除非家徒四壁的裝潢,我所測過的聆聽空間幾乎都是凹陷者。如果這段頻域真的突起,聽各種人聲、樂器都會覺得帶著鼻音,聲音太濃,太軟、太肥、音像太模糊。

在此你可能會有二個疑問:疑問一是腳踩大鼓、電Bass、低音提琴有時不是出現在更低頻域嗎?為何125Hz-500Hz凹陷連帶會讓低頻聽起來不夠豐富?這可能跟聽感的等響度曲線有關,不信你可以試試看。

疑問二是為何是125Hz與4000Hz這二個數字?因為我們在量測頻率響應曲線時,三分之一八度的標示就是將16Hz、31.5Hz、63Hz、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16000Hz等「中心頻率」數字標出來,其他比中心頻率更高或更低的則省略不標。如果要將20Hz-20kHz的三分之一 八度都標出來,那要標31個數字,判讀起來比較不方便。這些標出來的數字都是呈倍數的,方便我們判讀。所以我們習慣都會以這些數字來表示頻域。

到底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音響系統125Hz-500Hz之間是否凹陷或凸起呢?以前很困難,現在則易如反掌,建議任何音響迷都要懂得使用。方法就是去App Store下載頻率響應測試軟體(有的免費,有的要收費)在手機上,還要上網去找20Hz-20kHz粉紅色噪音(Pink Noise)測試訊號(有的App已經內建),也是放在手機上,或燒在光碟上。

將手機拿在聆聽座位耳朵高度,利用手機的麥克風指向喇叭(不指向喇叭也可以),開啟App與播放粉紅色噪音,音量大約取80dB,這樣就可以看到聆聽空間與喇叭組成的頻率響應曲線。將這條曲線記錄下來,觀察曲線變化,是否125Hz-500Hz凹陷或凸起(跟1kHz做對比)。

重點來了,假設這段頻域平均是凹陷的,或凸起的,要怎麼處理?換線材嗎?影響很小;喇叭擺位嗎?很難填滿或切掉。既然如此,要怎麼辦?目前有三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可用,一種就是利用前級或擴大機或AV環繞擴大機內建的自動空間校正來處理;另一種就是用外接DRC(數位空間校正)。第三種就是以PEQ(參數EQ)來處理。

這三種都是有效的手段,而且所費不高,有的內建甚至免費。不過,要做空間校正或PEQ,類比訊號都會被轉為數位訊號。有些人不喜歡被轉為數位訊號,那就看你想要的得失了。我保證,即使轉為數位訊號會有「一點點」劣化,你所獲得的改善幅度也遠遠超過這一點點劣化。

目前,「最簡易」的自動空間校正幾乎都內建在AV環繞擴大機中,所謂最簡易就是將原機所附的測試麥克風插上,選單打開自動測試,按Enter,測試訊號就出現,快則不到一分鐘就搞定。往往許多經過自動空間校正的多聲道音響系統,其整體聲音的平衡性聽起來反而比二聲道音響系統更好。

如果是二聲道領域,Dirac Live是目前頗受歡迎的處理方式,許多家用或專業音響都有使用。家用二聲道音響中,例如NAD與Arcam都免費內建「標準版」,標準版有效頻域限制在500Hz範圍內,剛好符合我對125Hz-500Hz的需求,顯然相關廠商也認為這段頻域很重要。如果想要延伸至20kHz的「完整版」則要付費。至於專業與AV多聲道領域使用Dirac Live者則更多,起碼超過20家。

除了Dirac Live之外,Lyngdorf(McIntosh)系統的RoomPerfect也很紅,但目前普遍的程度還不及Dirac Live。至於不採用麥克風的Linn 空間優化Space Optimisation,那又是另外一種處理空間的方式,並非自動校正。而DRC與PEQ參數EQ呢?有內建者,有另購者,不妨多詢問看看。

125Hz-500Hz這段頻域不凹陷、不凸起的結果是如何?鋼琴更有實體感,更圓潤,泛音更多。人聲更飽滿,更浮凸。大提琴更寬鬆,嗯嗯鼻音味更濃。銅管更光輝,更有權威感,更飽滿。弦樂群更厚更綿,更有彈性。木管更有光澤,更甜,線條更圓潤。整體音樂聽起來會覺得更豐富。

想要音響系統好聽,建議就先從125Hz-500Hz不凹不凸做起。在此要提醒,測過頻率響應曲線之後,這是參考值,實際聽感要配合等響度曲線的特性,在較低的頻域處適當增加量感,增加的幅度以自己的聽感為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12-23 02:09 , Processed in 0.531012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