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月,高雄音響展即將第一次移師高雄圓山飯店舉辦,而2023年的大展CD也在2023年1月16、17日二天,假台北關渡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廳錄音。這次錄音邀請木琴演奏家高瀚諺演出錄製。他出生於1992年,現就讀北藝大音樂系博士班,是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除了比利時國際木琴大賽首獎,也是義大利打擊樂大賽木琴獨奏組第一名。錄音師陳雨農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設計系,目前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從事劇場管理、音響設計及錄音相關工作。
▲
木琴演奏者高瀚諺
木琴演奏看似容易,實則困難,想想看二支手各夾二支或三支琴棒,總共四支或六支琴棒敲打在琴鍵上,敲擊點要準,力量要輕重分別,而且還不能打錯,這該有多難。曾經來台演出的木琴大師Ludwig Albert一次可以夾八支琴槌,再差二個音就跟鋼琴一次彈出10個音看齊了。而且,不要以為木琴敲敲打打沒有什麼,它的共鳴管所發出的聲音非常美,而且最小聲與最大聲的動態範圍可以很大,低頻也可以達到很低。所以,木琴演奏基本上可以是音響效果很好的錄音,市面上也有許多木琴獨奏錄音,甚至有二、三、四座木琴合奏者。高雄音響展2023年大會CD特別選了木琴獨奏,難道也有考驗音響系統的目的?
▲
錄音師陳雨農
▲
後臺使用的鑑聽喇叭
▲
大的是PMC 6-2,用來鑑聽音樂。小的是PSI,用來與演奏者聯絡之用。
根據官方資料,高瀚諺曾師事鄭翔夫老師、許正信老師、吳珮菁老師、吳思珊老師,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班,師事朱宗慶教授。2013年榮獲「比利時國際木琴大賽」第一名與最佳觀眾票選獎,同年於台北、屏東舉辦個人首場售票獨奏會「夢想啟程」,2016再獲「義大利打擊樂大賽」木琴獨奏第一名與「義大利打擊樂網路重奏比賽」第二名,並於2017年再度舉辦個人售票獨奏會「QIN」,2019年於第10屆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擊樂i世代」演出協奏曲,2019至2020年入選第三屆「JPG擊樂實驗室」育成計畫9月於華山烏梅劇場演出跨界音樂會「一起來吃飯」,2022年9月於國家兩廳院演奏廳第三度舉辦個人售票獨奏會「Once 曾經 愛是唯一」,優異表現深受好評與觀眾喜愛。現任朱宗慶打擊樂團專任團員,並兼任教於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
▲
舞台上的麥克風
▲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得更清楚
▲
音樂廳中有管風琴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廳在2005年啟用,觀眾席總座位為500席,舞台後方有德國舒克Karl Schuke製作管風琴。我站在台下聽了一下高瀚諺的練習演奏,木琴聲音溫暖柔和,和聲很美,可以清楚聽到琴槌與琴鍵接觸的打擊質感,音響效果很好聽。錄音時採用6支DPA麥克風,另外原本音樂廳有二支懸掛的麥克風,僅是作為輔助而已。麥克風的Phantom Power供應採用130V(一般48V),還用了許多發燒線材。而在麥克風架底部也可以看到避震墊材,顯然很發燒。
▲
各式各樣的琴槌,槌頭有軟有硬。
在錄音時,我看到陳雨農使用一對PMC 6-2主動式鑑聽喇叭來鑑聽,另外以一對小PSI喇叭當作錄音師跟演奏者之間的溝通所用。站在錄音師旁邊聽木琴演奏,再跟現場比較,現場的低頻延伸比較低,也比較豐富,而從鑑聽喇叭所發出的聲音則很精確,但沒有音樂廳內那種豐富的殘響,這就是場地不同所致。
▲
麥克風架底下有避震
2023年這張高瀚諺木琴演奏CD由陳雨亭負責製作。咦?怎麼跟錄音師的名字那麼像?錄音師就是陳雨亭的哥哥啦!對了,高瀚諺所演奏的那部木琴是他獲得比利時國際木琴大賽首獎時的獎品,木琴上有Ludwig Albert的署名,難道是大師贈送的嗎?陳雨亭說,這二天錄音完成之後還要剪輯,接著要把母帶送到洋活錄音室給王秉皇做Mastering,一定能夠如期在高雄音響展時跟大家見面。很期待!
▲
音樂廳的建造費用捐贈者嗎?
▲
造訪這座音樂廳的大師們
在音樂廳後台,有懸掛幾幅曾經來訪音樂家的簽名肖像,包括阿格麗姬、羅斯卓波維奇與小澤征爾,顯然這座音樂廳雖小,但曾經有許多大師蒞臨。此外,已故曹永坤先生也捐贈一架史坦威鋼琴與一架大鍵琴給北藝大,另外一架Fazioli鋼琴則捐給國家音樂廳。對了,我看到音樂廳內的椅背上都有名字,好像是當初捐贈修建音樂廳者,其中我竟然看到鈦孚音響,顯然鈦孚音響有暗中捐助藝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