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器材評論]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複製連結
陶忠豪 發表於 2021-4-1 15:57:15 |已閱:36610|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Siltech Symphony身高將近2米,單支喇叭重達207公斤,每聲道單體數量多達13只,其中包含8只18吋低音單體,還內建獨家動力輔助系統,可以讓擴大機更輕鬆的驅動喇叭。它的低頻延伸可以下潛到17Hz,失真竟然只有0.25%。它可以重現音樂最微妙的情感,也可以輕鬆擺平任何最具挑戰性的大動態樂段。沒聽過Symphony之前,別說你體驗過當今Hi End音響最強神兵力器。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空間大圖.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試聽地點在日月音響二樓空間,採開放障板設計的Symphony即使靠近喇叭後牆擺位,低頻也完全不受影響,輕輕鬆鬆就讓音樂能量完全充斥在這個大空間中。

對音響迷而言,來自荷蘭的Siltech毫無疑問是最頂尖的Hi End音響線材品牌,但是Siltech不只擅長製造發燒線,工程師出身的主事者Edwin Rijnveld其實是個滿腦子創意的發明天才,心中念茲在茲的一直是如何透過音響重播,完整重現音樂演奏現場。Siltech的頂尖線材雖然是音響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光靠音響線材並無法完整實現Edwin的夢想,所以Siltech在1998年開始跨足音響器材領域,推出了SEPA單聲道擴大機。2008年發表Pantheon「萬神殿」喇叭。2011年,Siltech發表C1前級,隔年再推出與C1配套的V1+P1後級,構成三件式擴大機系統。

歷時八年研發的鉅作
就在C1發表的同時,Edwin透露了全新概念喇叭「The Wall」的構想,當時這款喇叭還在研發階段,但是已經可以看到基本藍圖。The Wall令人驚訝的採用了開放障板設計,也就是所有單體只固定在一塊障板上,單體後方完全開放,完全排除箱體共振干擾。高音與中音單體都是多單體排列成一直線的線音源設計,低音由兩只16吋單體負責重播。早在那時我就非常期待聽到這款喇叭的表現,沒想到2011年發表之後,就沒聽到The Wall的任何後續消息,原本我以為這項計畫已經無疾而終,沒想到Edwin並沒有放棄,潛心研發了八年之後,在2019年正式發表的Symphony喇叭,就是The Wall的終極進化版本。

Edwin顯然企圖將一切設計推向極致,打造出這款身高將近2米,單支喇叭重達207公斤,每聲道單體數量多達13只,其中包含8只18吋低音單體的超弩級巨獸。不計成本實現理想設計的結果,雖然讓價格飆到天價,不過我相信Edwin重現音樂廳演奏現場的夢想,終於在這對喇叭身上實現了!

專精音響線材的Siltech,懂得如何設計擴大機與喇叭嗎?我相信這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Edwin的起家背景開始說起,Edwin說他早在12歲時就對音響產生興趣,開始自己動手DIY製造擴大機,大學畢業之後,他先在Philips與Exxon兩家大企業工作了十年,1981年決定自行創業,成立了音響製造廠Transvalve,1983年又成立Audio Service公司,專門幫知名Hi End音響品牌幕後操刀,設計與製造音響產品。

當時Siltech就是Audio Service的客戶之一,許多資深音響迷應該知道,Siltech那時還有另一個副品牌Sphinx,專門推出擴大機產品,Sphinx的擴大機就是由Edwin幕後操刀設計的。1992年Edwin買下了Siltech,技術不斷進化,終於造就Siltech在Hi End音響線材領域獨霸一方的地位。總之,設計擴大機其實是Edwin的起家本業,絕非音響線材廠撈過界的舉動。

動用航太級軟體輔助設計
至於喇叭呢?Siltech也絕非半調子。為了研發喇叭,他們竟然大手筆購入了Comsol電腦模擬軟體,這套軟體功能強大,主要運用在航太與汽車產業,美國NASA的火箭設計就必須仰賴Comsol輔助設計才能飛向宇宙。Siltech用它來設計喇叭,對Comsol來說簡直小菜一碟。你知道嗎?Siltech最近一次升級Comsol軟體的費用,竟然就要將近2萬歐元!一般Hi End音響小廠怎麼可能負擔得起這種軟體,沒想到Siltech竟然斥資購入,可見他們打造頂尖喇叭的企圖心有多強烈。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線.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音響線材畢竟才是Siltech最賺錢的主要事業,為什麼Edwin要投入鉅資開發擴大機與喇叭呢?前面已經說過,一切都只是為了實現他對於音響重播的夢想。也因為Siltech並不靠擴大機與喇叭賺錢,所以他們得以擺脫商業考量,盡情實驗各種創新技術。每一款Siltech推出的擴大機與喇叭,也的確都像是「概念車」一般充滿原創精神。

1983年推出的SEPA是純A類單端真空管後級,輸出功率100瓦,連變壓器都使用了Siltech的金銀合金導線繞製,全球限量50套,目前二手行情已經飆到將近五萬歐元,是當年定價的兩倍!後來推出的C1前級採用電池供電以及獨特的低放大倍數設計,可以大幅降低音量衰減對於重播動態的限制。V1與P1後級則是電壓放大、電流放大分離式設計,可以降低喇叭阻抗變化的影響,大幅提升喇叭的控制力與驅動力。

2008年發表的Pantheon喇叭是靜電、動圈單體混血設計,靜電振膜採用電池供電,低音箱體配備兩只16吋單體,其中一只藏在箱體內中,兩只單體以Isobarik方式運作。2010年Siltech雙生品牌Crystal推出Arabesque喇叭,除了造型獨特的水晶玻璃箱體引人注意之外,完全捨棄箱內阻尼的作法也是一大突破。

為何我要一一細數Siltech歷年推出的擴大機與喇叭呢?因為他們這些年來在這些產品中累積的技術與經驗,幾乎全都落實在本篇介紹的Symphony喇叭身上,並且進一步發揚光大。簡單的說,Symphony絕非天外飛來的產物,而是凝聚Siltech多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無音染的開放障板架構
在介紹Symphony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Edwin為這對喇叭設定的目標。為了忠實還原音樂廳演奏現場,Edwin認為Symphony必須具備三個先決條件:第一,失真必須降到最低;第二,重播頻寬必須極寬;第三,重播音壓必須要忠實還原現場演奏的音壓水準。除此之外,Edwin還另外設定了另一個高難度挑戰:Symphony必須能夠克服聆聽空間限制,盡可能降低空間聲學的干擾,即使在較小的空間中,依然能夠充分展現實力。

Symphony該如何達到上述要求呢?讓我們先從Symphony的箱體開始看起。Symphony一共分為三個獨立箱室,從上到下分別是中低音、中高音與低音箱體,三個箱體之間以金屬角錐隔離。令人驚訝的是,Symphony竟然用上了紅寶石做為金屬角錐的墊片。紅寶石的硬度僅次於鑽石,成本雖然極度昂貴,卻是Siltech認為最適合做為箱體之間耦合的介質,可以大幅降低箱體共振的相互影響。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9-2.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紅寶石的硬度僅次於鑽石,價格極度昂貴,Siltech竟然大手筆用來打造箱體之間的耦合介質,可以大幅降低箱體共振的相互影響。

繞到Symphony的後方觀察,我才發現Symphony的箱體竟然是開放式的設計,三個箱體的「背板」,其實只是三個網罩。是的,就是一般喇叭用來報戶單體的那種黑色網罩。卸下這三個網罩,箱體內部隨即一覽無遺。不僅如此,上方兩截箱體的兩側也是開放式設計。也就是說,上方兩截箱體其實根本沒有「箱體」,而是真正的開放障板設計。最下方的低音部分,則只有背板開放,兩側板各設置了一只18吋大型低音單體。

為什麼要採用開放障板設計?因為沒有箱體,就沒有箱體共振,也就沒有箱體共振所造成的音染干擾。不只如此,連箱內阻尼也可以完全捨棄。根據Comsol軟體的分析,箱內阻尼的吸音頻段並不均衡,而且會造成能量延遲釋放,其實是造成音染的另一個元兇,這是Edwin在開發Crystal Arabesque喇叭就得到的發現,也是Symphony之所以採用開放障板設計的原因之一。

Symphony的「箱體」雖然簡化到只有前障板,但是Siltech依然盡可能的消除一切共振影響。經過Comsol軟體模擬,Symphony的中低音與中高音部分採用厚實的鋁合金打造前障板與兩側框架。低音部的前障板與兩側板則使用了四種不同材質構成複合式結構,將共振降到最低。簡單的說,與其他廠家想盡辦法用各種重量級繁複箱體結構,試圖去除箱體共振音染的作法不同,Symphony透過開放障板設計,真正實現了零共振、零音染的最理想喇叭型態!

更容易擺位的聰明設計
既然開放障板設計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市面上採用這種設計的喇叭這麼少呢?因為開放障板有一個先天缺陷難以解決,那就是單體前方的聲波,會與單體後方的反相背波相互抵銷,重播能量會因此大幅降低。大多數喇叭之所以將單體裝在一個箱子上,就是為了將單體背波封在箱子裡,避免單體向前發出的聲音能量被背波抵銷耗損。只是,悶在箱子裡的背波能量,必須用大量吸音材質吸收,箱體共振還會造成音染,成為另一個無解難題。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3-1.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中音障板的後方,所有單體一覽無遺,所有配線當然都是Siltech製品。

事實上,市面上的確可以找到少數採用開放障板設計的喇叭,例如採用鋁帶平面振膜與靜電振膜的喇叭,就都符合開放障板的理念,只不過這些喇叭大多只有中高音部分採用開放障板設計,低音部分還是必須將單體裝在箱子上,才能取得足夠的低頻延伸與量感。為什麼低音部分不能採用開放障板設計呢?因為低音的波長較長,如果採用開放障板設計,障板尺寸必須非常大,才能充分隔開單體向前發出的聲波與背波,障板的尺寸越大,可以隔開的波長越長,低頻的延伸也就可以越低。障板尺寸與聲音頻率的關係,有一個簡單的公事可以計算:
障板寬度(高度)=音速(每秒343公尺)/聲音頻率的四倍。
如果開放障板喇叭要發出40Hz的低頻,那麼障板的寬度與高度至少要2.14公尺才行,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放得下這麼大的障板,所以將低音單體裝在箱子上,也就成為不得不然的妥協作法。

前面所說的問題,就是採用全開放障板設計的Symphony最令我好奇之處了。Symphony該如何克服低音單體背波的能量抵銷問題呢?答案就在於兩側那兩只18吋單體。當前方兩只18吋單體與兩側這兩只18吋單體同時、同相發聲時,單體背波會被兩側單體向外擴散的聲波所大幅抵銷,讓低頻呈現Cardioid心型擴散狀態。此時朝向喇叭兩側與後方擴散的低頻能量將會大幅降低,前方兩只18吋單體則可以在不受背波抵銷的狀況下,全力向前投射。藉由這種設計,就可以巧妙克服開放障板喇叭的低頻抵銷難題。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10-2.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只要轉動喇叭後方的撥盤,就能輕鬆調整中音與高音障板的垂直投射角度,可以依照聆聽距離,調整到單體時間相位一致的最佳狀態。

如前所述,因為Symphony的側向與後方低頻能量較弱,所以這種設計也同時也解釋了我在日月音響二樓試聽Symphony時,為什麼喇叭可以貼近後方牆面擺位,左側喇叭又特別靠近側牆,但是低頻卻不會渾濁,左右喇叭能量也不會不均衡的原因。難怪Edwin說Symphony的體積雖大,低頻能量雖強,但是即使在較小的空間中使用也沒有問題。簡單的說,Symphony低音部分的開放式障板設計,不但解決了背波能量抵銷難題,還一併降低了喇叭後牆與側牆的低音反射干擾問題,讓巨大的Symphony可以更貼近側牆與後牆擺位而不受影響,大幅提升了喇叭在空間中的擺位適應性。你說Symphony的設計是不是太聰明了呢!

總共8只18吋單體
再進一步探究。為什麼Edwin要刻意使用大口徑低音單體,而且每聲道還一口氣使用了4只18吋超大口徑單體呢?與時下喇叭普遍採用多只小口徑低音單體併聯發聲的作法相較,Symphony的設計實在罕見。
Edwin之所以如此設計,當然不是因為大單體的能量比較強,或是看起來比較壯觀這麼簡單的理由而已。Symphony之所以每聲道配備4只18吋大型低音單體,靈感其實來自於大型平台鋼琴。別忘了Edwin的夫人Gabi Rijnveld是一位鋼琴家,當Gabi在家中演奏鋼琴時,Edwin刻意在空間中的不同位置聆聽,甚至鑽到鋼琴下方研究。他發現鋼琴的頻寬雖然極寬,低頻能量雖然極強,但是在空間中卻不會產生任何駐波問題。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5-1.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從這張結構圖可以看到四只低音單體的配置方式,兩側單體的後方緊緊相貼,可以大幅降低共振。

為什麼鋼琴可以不受駐波干擾,但是喇叭卻有這個問題呢?他得到的結論是,因為平台鋼琴的共振發聲面積極大,可以更輕鬆的推動空氣,也更能自然的與空間耦合,在這種狀態下,駐波問題將會大幅降低。

喇叭該如何模擬鋼琴的發聲狀態呢?關鍵就是盡可能的採用大口徑低音單體,更輕鬆的推動更多的空氣。請別以為單體尺寸越大,振膜會越重,反應速度就會越慢。Symphony的18吋低音單體即使重播低頻能量最強的音樂,振膜運動的幅度也不超過1mm,在這種狀況下,單體的反應速度不但極快,而且失真也可以大幅降低。你知道嗎?Symphony的低頻延伸可以達到17Hz,這種極低頻已經超過人耳可聞的低頻極限,但是卻可以透過身體感受到極低頻的存在,讓音響重播更接近現場聆聽音樂的感受。更驚人的是,即使在重播17Hz極低頻時,Symphony的諧波失真依然低至0.25%!

不可思議的0.25%超低失真
不要懷疑,這是Edwin親口說的,Symphony的0.25%超低失真,真的是在重播17Hz極低頻時測試的結果。市面上其他喇叭的失真可以達到這麼低嗎?很抱歉,市面上99%的喇叭都不公布失真數據。為什麼?因為喇叭的失真實在太高,沒有廠家想要公布這樣的數字。而Symphony的0.25%諧波失真,已經比大多數真空管擴大機還要低。重播極低頻的失真都可以這麼低了,哪麼Symphony的中高頻失真是多少呢?答案是誇張的0.05%!真的已經達到一般喇叭難以迄及的超低失真境界了。

我在日月音響試聽時,就刻意用極大音壓播放「天使與魔鬼」原聲帶,一般喇叭如果用這麼大的音壓播放其中的大動態樂段,低音單體的活塞運動肯定會因為超過負荷而呈現不穩定的失控狀態,但是Symphony的18吋低音單體卻依然穩如泰山、輕鬆自若,不仔細看,你甚至察覺不到單體的震動,但是實際上,Symphony卻已經。實際試聽,也可以感受到Symphony在大音量重播大動態音樂時,不論是低頻重量感、寬鬆感、層次感、穩定感、開闊感或是暫態反應速度,都已經達到無懈可擊、超凡入聖的境界。

獨特的橢圓形音圈中音單體
低音部分分析完畢,接下來看Symphony最上方的中低音單體,這只單體最特別之處,是採用了橢圓形音圈結構,可以大幅提升音圈活塞運動的精確度與穩定性,Edwin認為這只單體是營造純淨人聲中頻的關鍵。Edwin說這只單體是Scanspeak製造的,但是我從未見過其他喇叭用過這種單體,所以特地上Scanspeak官網查詢,才發現這是他們最新開發的單體,Symphony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的喇叭,這款單體直徑8.2吋,採用了最新開發的Elliptic Voice Coil橢圓形音圈,連磁隙也是橢圓形結構,搭配獨家AirCirc花形磁力系統,具備低失真、高效率,以及超快暫態反應速度。高頻延伸可達6kHz,低頻延伸可到36Hz,幾乎可以當作全音域單體來使用了,不過Edwin只讓它負責重播80-320Hz頻域,減輕這只單體的工作負擔。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7-1.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這只8.2吋中低音單體是Scanspeak最新製品,採用了獨特的橢圓形音圈,可以大幅提升音圈活塞運動的精確度與穩定性。

事實上,Symphony之所以採用複雜的五路分音架構,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每個音路單體的工作負擔,每個音路各自只負責大約兩個八度的頻寬,工作負擔減輕,失真也得以大幅降低。

三只中音構成線音源
最後看到Symphony的中高音部分。位於Symphony中段的開放式障板上,一共設置了8只單體,其中包括3只中音單體、1只凸盆高音單體、2只鑽石振膜高音單體,以及兩個鋁帶振膜高音單體。這麼多種類的單體該如何協調運作呢?

先看那三只4.7吋中音單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Scanspeak技術最先進的頂級Illuminator系列中音單體,專利三明治紙盆振膜上有獨特的花形紋路,防塵蓋與振膜是一體成形結構,搭配低耗損懸邊以及少見的短音圈、釹磁鐵系統。重播頻寬100Hz-10kHz,在Symphony身上只負責重播320Hz-1.25kHz頻域,而且是由三只單體分擔工作,難怪失真可以降低到0.05%的驚人境界。

這三只中音單體垂直排列,是典型的線音源架構,特點之一是垂直擴散角度較小,可以降低天花板與地面的聲波反射干擾。特點之二是聲音能量可以傳得比一般點音源喇叭更遠,即使在大空間中遠距離聆聽,依然可以聽到充足凝聚的中頻能量。
再看位在障板最右邊中間的那只高音單體,Edwin說這只單體來自德國,由一位曾經在Accuton與Morel工作過的高手精工打造,Edwin並沒有透露太多有關這只單體的技術細節,不過從這只單體負責重播人耳最敏感的2-3kHz頻域,可以看出這只單體的重要角色。

可以切換鑽石或鋁帶高音
最後看到兩只鑽石高音與兩個鋁帶高音單體,這兩組高音單體並非同時發聲,而是可以切換使用。那兩只高音單體在Crystal的Arabesque喇叭身上已經用過,高頻延伸可達100kHz。另外那兩個鋁帶高音垂直並列,與左邊三只中音單體一樣具備線音源重播特性。Edwin說這兩組高音單體的聲音各有特色,在研發階段,他實在無法取捨到底該選哪種高音單體,最後乾脆兩種都用,讓用家依照不同音樂類型,自行切換使用。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8-2.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這只神秘的高音單體來自德國,由一位曾在Accuton與Morel工作過的高手精工打造,人耳最敏感的2-3kHz頻域,就是由這只單體負責重播。

我在日月試聽時,特地比較了兩種高音單體的重播表現。切換到鑽石高音單體時,泛音延伸極度豐富而飄逸,音色極度鮮明豔麗,散發著華麗的貴氣,重播鋼琴時,音質晶瑩剔透,觸鍵真的有如寶石一般閃爍動人。重播小提琴時,線條凝聚、能量犀利、運弓轉折暢快敏捷,但是琴音卻毫不緊繃刺耳。整個下午的試聽,幾乎都是切換在鑽石高音時進行,重播任何音樂類型都非常適合。

切換到鋁帶高音時,聲音果然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音質更溫柔、更綿密,質感細緻滑順,重播人聲演唱時,微弱氣音變得更為清晰,女聲低吟時,那種魅惑人心的感性魅力,更是讓人難以抗拒。重播鋼琴時,泛音一樣充足,雖然沒有鑽石高音那麼通透飄逸,不過卻是另一種自然溫潤韻味。重播弦樂時,柔美綿密的音質也是另一種美感。

這兩組不同的高音單體,讓Symphony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特性,根據不同的音樂進行切換,的確可以讓用家體驗到加倍的聆聽樂趣,難怪Edwin在研發時會難以取捨了。

讓擴大機更輕鬆工作
寫到這裡,有關Symphony的開放障板設計與單體架構已經說明完畢,不過這款喇叭還有另一個前所未見的創新技術必須介紹,那就是獨特的「半主動式」架構。

一般我們說「半主動式」喇叭,指得通常是中高音採被動式、低音採主動式設計的喇叭形式。但是Symphony的「半主動式」完全不同,它的所有單體都經過被動分音線路,都需要擴大機驅動,所以它完全符合被動式喇叭的定義。但是另一方面,Symphony的單體與分音器之間,的確有一個類似擴大機的線路存在,用來輔助外接的擴大機更輕鬆的驅動單體。由此觀之,Symphony又像是一對主動式喇叭。

到底Symphony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喇叭呢?那個「類似擴大機」的裝置又是什麼東西呢?最精確的說法,或許我們應該說Symphony是一款內建「動力輔助系統」的被動式喇叭。Edwin說這個「動力輔助系統」就像是汽車的動力方向盤一般,駕駛者一樣必須施力轉動方向盤,但是有的動力輔助系統之後,方向盤就變得好轉多了。

Symphony內建的「動力輔助系統」可以算是擴大機嗎?並不完全相同,因為這個線路完全沒有電壓放大,只提供電流放大。這種技術對Siltech來說並非首次採用,其實早在他們推出V1+P1後級時,就採用了電壓放大、電流放大獨立處理的架構,V1只負責電壓放大,P1則負責電流放大。Symphony的「動力輔助系統」,其實就是將P1的技術內建在單體與分音線路之間。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4-1.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這個黑盒子內中就是獨特的動力輔助系統,面板上有許多切換按鍵,除了可以切換兩組高音單體之外,低音單體也可以切換為四只同時運作,或是只有前方兩只單體發聲,可以依照空間環境切換使用。

為什麼要如此設計呢?主要原因之一,是Symphony的5音路13單體架構實在太龐大複雜,對擴大機的驅動力絕對會是一大考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ymphony才加入了獨特的「動力輔助系統」。有了這項技術之後,一方面單體的控制力可以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擴大機受到喇叭阻抗變化與反電動勢的影響將會大幅降低,等於一舉克服了傳統被動式喇叭的諸多缺陷。

你知道導入了這項技術之後,Symphony對於擴大機輸出功率的最低需求是多少嗎?Edwin說只要搭配一部可以持續輸出20瓦擴大機,就可以推動這對喇叭了!這次日月音響搭配的雖然是8歐姆輸出功率高達550瓦(4歐姆1,100瓦)的T+A M40 HV單聲道後級,但是即使將它切換到輸出功率較小的高電流狀態(前60瓦是純A類輸出狀態),一樣可以將Symphony推得虎虎生風,可見這款喇叭的確不如想像中難以驅動。

繁複卻合理的設計
Symphony的獨創技術實在太多了,再進入實際試聽之前,讓我們再一次總結Symphony設計架構。為了盡可能降低失真,所以Symphony採用了複雜的5音路13單體架構,每個音路只負責兩個八度的頻寬,大幅降低了單體的工作負擔,失真也得以隨之大降低。
為了降低喇叭在聆聽空間中的駐波問題,Edwin從平台鋼琴得到啟發,每聲道用四只18吋超大尺寸低音單體同時推動空氣,讓喇叭與聆聽空間有更自然的耦合。

因為兩聲道一口氣動用了八只18吋單體同時運作,所以即使用極大音壓播放動態超大、低頻超強的音樂,低音單體振膜的運動幅度也不超過1mm,低頻延伸下探17Hz,此時的失真竟然只有0.25%。
為了徹底相除喇叭箱體的共振音染,Symphony的三截獨立箱體都是開放障板設計,同時也排除了箱內阻尼對音樂重播所造成的音染與相位失真。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6-1.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每聲道配備4只18吋大口徑低音單體,即使大音壓重播低頻強勁樂段,振膜運動幅度也不超過1mm。

為了讓巨大的Symphony在較小的聆聽空間也能使用,Symphony的低音開放障板搭配兩側18吋低音單體,可以大幅降低單體的背波與側向低頻能量,讓Symphony更適合靠近喇叭後牆擺位。除此之外,採用線音源設計的中、高音單體陣列,也能縮減中高頻的垂直擴散角度,降低天花板與地面的聲波反射干擾。
最後,為了讓Symphony的五音路架構更容易驅動,它內建了獨特的「動力輔助系統」,原廠建議只需要搭配20瓦擴大機就能輕鬆驅動。

還原經典錄音真實面貌
面對一款每聲道動用13只單體的5音路喇叭,實在很難不讓人懷疑它的相位失真與頻段銜接表現。日月音響朱老闆似乎也知道我的疑慮,所以一開始就放了幾首我熟悉的爵士樂唱片。先說Stan Getz & Joao Gilberto那首「The Girl from Ipanema」,上次我來這裡試聽T+A Solitaire CWT 1000-40喇叭時,也聽了這首曲子。以往我一直以為這首Bossa Nova抒情經典不論用什麼音響播放都一樣好聽,用來測試音響實在沒有挑戰性。沒想到用解析夠好的音響系統播放,這張專輯將會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

這次用Symphony播放,Astrud Gilberto原本只是舒緩溫順的女聲演唱,此時嗓音細節竟然全部浮現,霧氣瞬間消散,呈現出無比真實的形體感,但是卻不會因為過度解析而失去了Astrud特有的質樸唯美嗓音韻味。Stan Getz的薩克斯風能量也更為凝聚,鐃鈸敲擊鮮活又靈敏的金屬敲擊聲響,更是我以往聆聽此曲所從未注意過的。我要說的重點是,Symphony的單體架構雖然繁複,但是音場定位卻極度精確,Symphony的身形雖然巨大,但是喇叭卻能輕易隱形於音場舞台之中,這是相位失真極低的明確證據。

再聽「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這張錄製於1963年的專輯,也是極度抒情舒緩的經典之作,以往恐怕沒人拿它來測試音響系統。沒想到在Symphony的重播下,John Coltrane溫柔的薩克斯風吹奏竟然煥發出了金黃色的光澤。Johnny Hartman的演唱同樣輕柔滑順,但是最柔的嗓音中,依然有著清晰真實的嗓音質感,中低音密度厚實卻不僵硬,音樂聽來依然柔美,依然抒情,但是同時又呈現出以往我所不體驗過的真實感。Symphony竟然可以將人聲中高頻到中低頻段表現得如此順暢、如此自然柔美,同時又如此清晰真實,可見Symphony的頻段銜接毫無破綻,種類繁多的單體陣列,已然完美融合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老實說,聽完這兩首曲子,我對於Symphony的實力已經佩服不已。能將這兩首黃金年代的經典錄音重現光彩,挖掘出以往不曾為人所注意到的細節,並且以最真實的面貌重現世人面前。這種聽覺上的感動,已經超越金錢所能衡量。

重新認識曾宇謙
聽聽看弦樂的表現。先聽香港上揚愛樂取得原始母帶復刻的「Niccolo Paganini : Sonatinas, Capricci」HQCD,這份錄音的小提琴與鋼琴演奏能量強勁直率,以往我用許多系統播放,聲音都過於直接剛硬,直到這次用Symphony重播,才終於體驗到琴音綿密滑順的質感以及輝煌豐富的光澤感。小提琴線條一樣凝聚強悍,鋼琴觸鍵一樣直率奔放,但是全曲沒有一個音符刺耳飆出,再一次證明Symphony的中高頻銜接極度和諧順暢,而且即使在極大音壓下,單體依然可以穩定工作,不會讓音質變得緊繃生硬。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參考軟體.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曾宇謙這張「Reverie」是我測試器材必聽的小提琴錄音,採近距離錄音,忠實記錄了小型演奏廳的自然殘響,錄音後製時沒有再添加任何人工殘響。如果你的系統解析力夠好、音質夠好、而且中高頻能夠承受大動態而不失真,就能聽到琴音真正的美質與細微的演奏技巧變化。

再聽曾宇謙「Reverie」專輯第九首柴可夫斯基 「憶懷念之地」,這也是一張錄音特別直接,琴音能量特別強勁的專輯,因為錄音後製完全沒有添加人工殘響,所以用大多數音響系統播放,琴音都顯得過於生硬不夠豐潤。沒想到這次Symphony不但充分展現曾宇謙所使用「Castelbarco-Tarisio」瓜奈里名琴渾厚飽滿的能量與緻密油亮的音色光澤,還忠實再現了曾宇謙強弱有致的演奏技巧與最細微的情感刻畫。雖然這首曲子我已經用許多頂級系統聽過無數次了,但是這次Symphony依然能讓我重新認識這位年輕音樂家對於樂曲深刻的理解力與掌握能力。在日月二樓,我從頭到尾把這首曲子聽了兩遍,希望將這份最美好的聆聽體驗,牢牢記在心中。

輕鬆擺平任何最艱難的樂段
該是測試低頻的時候了,聽碧昂絲的「Partition」,這首曲子的電子低頻可以一路延伸到20Hz極低頻領域,Symphony果然毫不勉強的輕鬆達陣。我以前也曾聽過將此曲表現的驚天動地的音響系統,但是Symphony所展現的電子低頻毫無疑問更為紮實、密度更高、控制力更強,而那氣定神閒的輕鬆感,更是其他系統所完全無法相比。在音樂播放時,我特地近距離觀察前方兩只18吋低音單體,證明原廠所言不需,即使極大音壓播放此曲最強最低的低頻衝擊,單音單體的運動幅度依然極度輕微,看來根本沒有使出全力,但是在日月二樓的大空間中,低頻能量就已經達到掀翻屋頂的地步了。

聽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錄製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這是我聽過最狂爆激昂的一個錄音版本,Symphony毫不客氣的盡情展現這份演奏豪邁粗獷的特質,弦樂凝聚、速度緊湊,低音大提琴不論能量或密度都拉到最高,整體演奏有如狂風暴雨,但是在此同時,我也可以感受到萊納對於樂團所展現的強大控制能力,即使演奏到最激昂樂段,樂團各部依然結構井然、毫不混亂,充分展現出這份演奏的偉大之處。這種盡顯樂曲激昂張力,同時又能穩穩展現樂曲結構層次的能力,是我以往所幾乎不曾體驗過的。

Siltech Symphony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02-1.jpg Siltech Symphony 鈦孚 日月音響 曾宇謙 評測
Symphony分為三截獨立開放障板結構,中音部分的兩只鑽石高音單體與兩個鋁帶高音單體可以切換使用,注意中音部分的側板也是開放式設計。

如臨現場的真實感
試聽尾聲,我選擇用Art Blakey的經典名曲「Moanin’」為這個難忘的午後畫下句點。實在難以想像,如此巨大的喇叭,竟然能夠展現出如此活生而緊湊的音樂氛圍,那銅管的密度感是如此真實,那鋼琴觸鍵是如此直率奔放,那擊鼓低頻的收放速度是如此敏捷,那貝斯撥奏的低音顆粒又是如此的彈跳而飽滿。我忍不住開大音量,盡情沉浸在爵士樂火熱的演奏氛圍之中,日月二樓彷彿瞬間變成爵士樂演奏現場。這種如臨現場的真實感,不就是Edwin夢想中透過音響重播所再現的音樂演奏現場實況嗎!好樣的Edwin,你成功了,Symphony這對喇叭真的辦到了!

橫掃千軍的神兵力器
還記得Edwin為了重現音樂現場演奏這個夢想,對於Symphony所設定的條件嗎?Symphony必須具備極低失真、寬頻重播特性,還必須展現比擬現場的極大音壓,並且能夠克服聆聽空間限制與影響。歷經八年研發,藉助高科技Comsol程式輔助設計,Symphony不但完美達成上述目標,還突破性的解決了許多傳統喇叭的設計難題,跨入了現代喇叭科技所不曾達到的高度。Symphony可以重現音樂最微妙的情感,也可以輕鬆擺平任何最具挑戰性的大動態樂段。Edwin恐怕自己也沒料到,Symphony不只是Siltech自家旗艦,還是一款實力足以橫掃千軍的核子動力潛艇。沒聽過Symphony之前,別說你體驗過當今Hi End音響最強神兵力器。

Siltech Symphony規格:
產品類型:5音路13單體開放障板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鑽石振膜高音單體×2  /  鋁帶高音單體×2  /  金屬振膜高音單體×1  /  4.7吋三明治紙盆振膜中音單體×3  /  8.2吋紙盆振膜中低音低體×1  /  18吋低音單體×4
諧波失真:小於0.25%
最大音壓:115dB
靈敏度:90dB(2 83V/1m)
建議最低擴大機功率:20瓦
重量:低音150公斤 / 中音35公斤 / 高音22公斤
外觀尺寸(WHD):800mm×1,900mm×700mm
參考售價:19,000,000元


進口代理:鈦孚音響 02-2570-0395
鈦孚音響:FB粉絲團
聆聽地點:日月音響 02-2721-2058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5-1-22 13:14 , Processed in 0.534911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