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 Cliburn(1934-2013),當年美蘇冷戰時期的美國英雄,他並不是上戰場打了什麼勝仗,而是去參加1958年的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獲得頭獎。當時由於是美蘇冷戰時期,Van Cliburn拿到金牌無疑對美國人注入一劑強心針,舉國歡騰,在紐約夾道歡迎他凱旋歸來。試想,蘇聯人主辦的鋼琴大賽,第一屆就被美國人拿走,美國人能不興奮嗎?不過回頭想想,當年的評審也真有風度,並沒有因為Van Cliburn是美國人就給他穿小鞋,一切以表演藝術成就為依歸。可能大家都不記得了,當年第二名是中國的劉詩昆,第三名才是蘇聯的Naum Shtarkman。據說當年評審團不敢馬上就把金牌獎給Van Cliburn,特別去徵求當時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的意見。赫魯雪夫只問:他是不是最好的?評審團說是,赫魯雪夫回答:那就把獎給他吧!
Van Cliburn獲獎後,回美國馬上成立Cliburn國際鋼琴大賽,每四年舉辦一次,參賽鋼琴家年齡在18-30歲之間。往後,他又去蘇聯演奏過多次。他獲獎回國後第一次演出就在卡內基音樂廳,樂團是空中交響樂團,指揮就是孔德拉辛,他也就是鋼琴大賽時負責指揮莫斯科愛樂替鋼琴家伴奏的指揮。當然,RCA唱片馬上就跟Van Cliburn簽約,他彈的那張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大賣,獲得白金唱片。當時比賽時還彈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Van Cliburn也為RCA錄音,同樣也是大賣。
這張黑膠唱片中收錄的是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由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起來別具意義,因為1921年這首曲子的首演就是芝加哥交響樂團擔任演出。為何當年這首曲子會在芝加哥首演呢?大家都知道普羅高菲夫(1891-1953)在1918年就因為國內動盪而到了美國,但是他在美國的時間很短,1920年就去了法國,此後就在巴黎、莫斯科之間迴游,一直到1936年才死了心回到莫斯科定居。在美國短短二年時間中,他並不得志,紐約這個大都市並沒有歡迎他,反而是芝加哥熱情的接納他,他那齣著名的「三橘之戀」歌劇就是芝加哥歌劇院委託他創作的。
在普羅高菲夫到美國之前,已經完成第一、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他一共有五首)。在芝加哥期間,他受邀此多場演出,總是演奏這二首鋼琴協奏曲,他覺得這樣不是辦法,不僅自己彈膩了,觀眾也會聽膩,於是就想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不過這首曲子是他去了巴黎,在1921年10月完成的,12月16日,普羅高菲夫回到芝加哥,為自己的作品舉行首演。鋼琴獨奏當然是作曲家本人,指揮是Frederrick Stock,樂團是芝加哥交響樂團。
Edward MacDowell(1860-1908)是美國作曲家,他的作品音響迷大概很少聽過,他總共寫了二首鋼琴協奏曲,這首第二號完成於1890年,是一首充滿浪漫風格的作品。MacDowell寫了許多管弦樂曲以及歌曲,但就是沒寫交響曲,也沒聽過他有弦樂四重奏等,事實上這首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就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子的旋律很美,管弦樂配器的音響效果豐富,音響迷應該都會喜歡。
Van Cliburn有一張唱片是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與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錄音時間比這張早。這張是1960年10月22日在芝加哥交響廳錄製的,指揮Walter Hendl(1917-2007),當時他是達拉斯交響樂團指揮(6年)、紐約愛樂助理指揮(4年),1958年萊納邀請他到芝加哥,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同時還擔任指揮,所以您經常會看到他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錄音。
這張黑膠唱片是Analogue Productions復刻,音響效果好極了,普羅高菲夫第三號一開始的單簧管吹出來,馬上就讓人感受到音質音色的美妙,接下來的鋼琴、管絃樂錄音效果更是好極了,有多處低音鍵的震撼力很好,管絃樂的龐大有勁更是讓音響迷興奮。錄音調性還是維持RCA那個時代的直接無隱,充滿活力,但卻不會有侵略性。假若您聽來覺得聲音噪耳,會感受到侵略性,那就不對了。
哪裡買AP復刻黑膠唱片?Joy Audio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