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éla Bartók(1881-1945),匈牙利著名作曲家。Rafael Kubelik(1914-1996)捷克著名指揮家。這二位大師湊在一起,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呢?在這首「Concerto for Orchestra」中,您將聽到非常精彩的演奏,以及犀利的音效。庫貝利克1914年生於布拉格附近,身高193公分,一生有大部分時間離開祖國流亡國外,但他並不孤僻,他的座右銘是「con amore e umore,」((with love and humour)。他對自己的敘述是:「I have worked all my life very much in trouble, but I am philosopher. I go my way as an artist and I know my conscience. I don't regret one single thing. What one does, one always does in good faith」。
巴托克出生地現在屬於羅馬尼亞,不過在1920年以前是屬於匈牙利領土,所以我們都稱巴托克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從小由母親教他彈鋼琴,據說4歲就可以演奏幾部鋼琴作品,10或11歲歲就登台演出,內中還演奏了一首自己寫的作品。1899年他進入李斯特音樂院(後來的布達佩斯音樂院)學習鋼琴與作曲,四年後畢業,1907年擔任該校鋼琴教授。
由於認識了Zoltán Kodály(1882-1967),巴托克開始對匈牙利民間音樂產生興趣,從此與高大宜投入民間音樂的採集,並且於1906年二人合力出版了「Hungarian Folk Songs for Voice and Piano」。他的民謠採集遍及東歐甚至土耳其,並不只限於匈牙利。他在布達佩斯音樂院任教超過30年,生活無慮,產生了許多作品,不過作品數量並不多。1940年二次大戰中他到了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但生活得並不如意,作品也少被演奏,終因白血病而過世,他死後,其作品才慢慢被人重視。
巴托克從1906年開始採集民謠,或許我們會很好奇,當年沒有錄音座,巴托克是怎麼記錄那些民謠的?靠紙筆嗎?不!除了紙筆,巴托克當時還帶了一部愛迪生的「留聲機」(Phonograph),將被採集者所唱的民謠「實體」記錄下來。他總共收集了超過9,000首Magyar、Slovák、Romanian、Serbian、與Transylvanian的民歌,還有超過200首阿拉伯曲調,還編輯了超過16,000首歌,為後世研究者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
巴托克只寫過一部歌劇,那就是1911年開始寫,1918年首演的「藍鬍子公爵的城堡」,這齣歌劇只有二個角色(男高音與女高音),是一齣恐怖劇,後來還被改編為許多恐怖電影。此外還有芭蕾舞劇「The Wooden Prince」,寫於1914-1916年間,1917年首演。這二部作品在心理上是極端的對比。此外還有「奇異的中國官吏」等,而「Concerto for Orchestra」無疑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巴托克作品本來就不多,1939年那首第六號弦樂四重奏是他離開匈牙利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到了美國,因為生活困頓,幾乎沒有作曲,這首「管弦樂團協奏曲」是受Serge Koussevitzky(1874-1951)委託所寫。當時巴托克住在紐約一家醫院裡治療血癌,對人生了無希望。一天,庫塞維茲基出現在病房,說要委託巴托克作曲,交稿沒有期限,定金先給500美元,樂譜完成再給500美元。其實這是一些朋友想幫忙巴托克度過難關,這筆錢對當時的巴托克而言無疑是及時雨,他只花了五十幾天就在1943年完成這首曲子,1944年首演。也就是因為有了這份委託創作收入,讓巴托克重拾創作熱情,管弦樂團協奏曲之後,巴托克又完成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中提琴協奏曲、為弦樂、打擊樂器、鋼片琴的音樂,為二部鋼琴與打擊樂器的奏鳴曲以及一些聲樂曲等。
從取名不是小提琴或鋼琴協奏曲,而是管弦樂團協奏曲來看,就可窺知這是為弦樂群、木管群、銅管群所寫的協奏曲。這首曲子也讓管弦樂團中的各樂手有輪流擔綱的機會,更可以讓音響迷或音樂迷可以透過這首曲子而更瞭解管弦樂的曲式結構。不過,對於許多人而言,巴托克的音樂充滿現代語法,不像浪漫、古典、甚至巴洛克音樂般那麼容易接受。其實,這首曲子如果多聽幾遍,就會覺得相當好聽,尤其音響效果也很豐富。
1936年,庫貝利克22歲時就被任命為捷克愛樂指揮,6年後更成為首席指揮,不過在1948年就攜家帶眷逃到英國,後來到了美國。一直到共黨垮台後,他才回到捷克,在他創辦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上,他指揮捷克愛樂演奏史麥塔納「我的祖國」,透過轉播,感動了全球樂迷。
1950年,庫貝利克受邀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讓該樂團發光發熱。隨後,在1961-1979年間,庫貝利克擔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抽空指揮歐洲、美國許多樂團。在這段期間,庫貝利克於1970年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為DG錄製了史麥塔納「我的祖國」。1973年11月,又錄下了這張巴托克「管弦樂團協奏曲」。
庫貝利克在1973年11月27、28二天就完整管弦樂團協奏曲錄音,地點在波士頓交響廳。第一天只用3個半小時,第二天也是3個半小時,總共7小時就完成全曲。奇怪的是,當年的錄音檔案並沒有明確記載剪輯混音的時間,只寫1974年1月17、18、21日三天、2月5-8日剪輯,不知道總共花了多少時間。
這張Original Source復刻版黑膠是名版,音響效果很犀利,各種獨奏樂器鮮明又真實,聽起來很過癮,只是家裡是硬調空間者要小心了。原版1974年發行,復刻版2024年由DG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