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巴黎藝文圈是什麼模樣?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藝文勃發?香奈兒跟史特拉汶斯基的戀情催生了香奈兒5號香水,海明威與康丁斯基也在那裏呼吸芬芳的藝文味道,狄亞基列夫在此讓俄羅斯芭蕾發光發熱。這個Marcel Proust(1871-1922)筆下的「追憶似水年華」世界是多麼的精彩啊!當然,德布西、拉威爾、Poulenc、Milhaud也沒有缺席,這張唱片的標題就是Nuits Parisiennes巴黎人之夜。
德布西(1862-1918)的為小提琴與鋼琴而寫的奏鳴曲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所寫,1917年,德布西生病,但這首作品還是在5月5日舉行首演,首演地點是在巴黎市中心Salle Gaveau,這是1907年開幕的音樂廳,擔任小提琴的是Gaston Poulet。那次首演是德布西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拉威爾(1875-1937)有二首小提琴奏鳴曲,此處選的這首小提琴奏鳴曲是他在1897年所寫,當時他22歲,還是佛瑞班上的學生。這首小提琴奏鳴曲只有一個樂章,原本並沒有被收入拉威爾的作品表中,一直到1975年拉威爾百年誕辰才出版,被列為遺作。另外一首被編為第二號,創作於1923-1927年間,也是拉威爾最後一首弦樂奏鳴曲。
Francis Poulenc(1899-1963)的小提琴奏鳴曲寫於1942年,是這張CD中創作時間最晚者。普朗克雖然跟過幾位老師學鋼琴,但他從未進入音樂院就讀,不過卻跟許多音樂家成為朋友,並與Durey、Tailleferre、Honegger、Auric、米堯等作曲家定期舉辦小型音樂發表會,而被稱為法國六人組。法朗克的音樂風格受到沙替、史特拉汶斯基影響,後來又轉往宗教音樂以及浪漫主義。而Weill、蓋希文也對他產生影響,風格可說多樣。
這首小提琴奏鳴曲首演時,鋼琴是普朗克自己彈的,而小提琴則由早逝的Ginette Neveu擔任,Neveu對這首奏鳴曲的寫作有相當大的影響。雖然首演時普朗克對這首作品不是很滿意,但演出卻是成功的。
米堯(1892-1974)在1919年寫了Cinema-Fantaisie,這首曲子是米堯為卓別林默片電影所寫的配樂(小提琴與管弦樂合奏),不過卓別林並沒有使用。曲子原本是米堯為芭蕾音樂所寫,並命名為「屋頂上的牛」。米堯曾經在1916-1918年間,擔任法國駐巴西大使館的秘書,這首電影幻想曲中就有探戈、森巴、Fado等音樂在內,而且每種舞曲採用一種調性,色彩豐富。
除了上述幾曲奏鳴曲之外,還有德布西的「美麗的黃昏」(Beau Soir)、拉威爾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普朗克的Presto,以及米堯的「Brazileira」,這些都是好聽的曲子。其中除了拉威爾那首是Louis Fleury所改編之外,其餘三首都是海飛茲改編為小提琴與鋼琴合奏。
Manon Galy小提琴,Jorge Gonzalez Buajasan鋼琴,曲子好聽,錄音效果非常好,無論是小提琴或鋼琴,音質與演奏質感都棒極了。看資料,又是Little Tribeca 所錄製,時間是2022年9月8日到11日,錄音地點在比利時滑鐵盧Elisabeth Music Chapel。Apartemusic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