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1756-1791)的音樂渾然天成,很少有讓人聽不下去的樂段,假若要讓一個人喜歡上古典音樂,我認為最好的入門方法就是介紹他聽莫札特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五首小提琴協奏曲。莫札特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773年,其他四首都是完成於1775年,1775年莫札特才19歲,而此時的作品編號已經到了K.219,古典音樂史上有誰能夠跟他相抗衡?在此要介紹的是他的第三、第四、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比較特別的是,這個版本加入古鋼琴(Pianoforte)的伴奏。
莫札特的第一、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比較接近巴洛克風格,受到義大利作曲家的影響比較大。而第三、第四、第五號則開始建立自己的風格。這也難怪,因為莫札特在1769-1773年間,曾三次隨父親訪問義大利,聽過許多義大利名家的作品,受其影響是肯定的。不過,前面二首之後,莫札特也慢慢走出自己的風格,尤其是第五號更是總其大成,也是最為人稱道的一首,內中的土耳其風旋律人聽人愛。可惜,莫札特在1775年之後就沒再寫小提琴協奏曲了,倒是鋼琴協奏曲寫了二十幾首,顯見莫札特對鋼琴的偏愛。
莫札特寫這五首小提琴協奏曲時,任職薩爾斯堡Archbishop of Salzburg's Orchestra,當時的薩爾斯堡是由親王大主教(Prince-Archbishop)所統治,樂團也就是所謂的宮廷樂團,莫札特的父親是在1743年加入這個管弦樂團。後來薩爾斯堡由Schrattenbach (1698-1771,統治期 1753-1771)大主教接任,而莫札特則是在1769年入團,擔任第三樂團首席,不過當時是沒薪水的。
Schrattenbach大主教之後由Hieronymous von Colloredo(1732-1818,統治期1772-1803)大主教接任,由於後者本身也是音樂家,繼續任命莫札特的父親擔任管弦樂團的Vice-kapellmeister,而莫札特則是擔任Concertmaster,從1772年一直到1777年為止。從1779年開始,莫札特改任管風琴師。
莫札特跟Colloredo一直相互看不對眼,雙方不斷產生摩擦,莫札特抱怨大主教不懂得欣賞他的才華,薪水也太低,待他有若僕從,還刻意阻撓莫札特跟有力人士見面。1777年莫札特的父親寫信給大主教,希望能夠出國遊歷,大主教也同意了,於是莫札特與母親去了南德、巴黎,後來又到維也納,在那裏他找到事業的前途。於是莫札特寫信給大主教,希望能夠辭職,經過幾次書信往返,見面請求,最後大主教被惹煩了,終於在1781年5月准辭,放生莫札特。
莫札特這五首小提琴協奏曲都是為小提琴獨奏、弦樂群、二支Oboe、二支Horn所寫,如果想要還原莫札特當時所任職的Archbishop of Salzburg's Orchestra薩爾斯堡管弦樂團規模,大約25-35人之間的室內樂團就可以了。而這次擔任錄音的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演出人員大約20人左右,也算是相當程度重現莫札特當時的樂團規模。不過比較特別的是,錄音時由指揮Kristian Bezuidenhout一邊彈奏古鋼琴一邊指揮,不知所本為何?
聽莫札特的音樂,最大的享受就是不必管音樂背後到底有什麼高深的樂思哲理,或音樂的結構有多複雜,您只要播放音樂,不論是在品酒喝咖啡,或當作背景音樂,甚至坐在皇帝位上聽,都會覺得他的音樂如行雲流水般,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優美的旋律與天真無邪的曲風深深入心,這也就是為何從3歲到90歲都能接受莫札特音樂的原因。
而這三首小提琴協奏曲除了演奏詮釋清新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小提琴主奏的錄音效果非常好,一聽就會迷上。小提琴主奏者Gottfried von der Goltz用的是1720年的Antonio Testore。而古鋼琴則是2007年製。錄音效果好,演奏詮釋不落俗套,即使您已經有多個版本,聽起來依舊新鮮。
錄音時間2021年8月20-24日,地點Freiburg,由Little Tribeca負責錄音。Apartemusic唱片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