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PaulTao 於 2013-3-13 09:39 編輯
英國聲學家霍華德和安格斯在他們的聲學專著中指出:音樂家用於描述樂音的重要指標有三個,音高、響度和音色。音色是用來描述具有特定音高和響度聲音的品質感受或聲音特質的。Scholes(1970)對音色的定義還涉及一些音色評價術語:“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粗糙的或光滑的,響亮的或微妙而富於穿透力的、像小號那樣鮮紅,像大提琴那樣深棕,或像長笛那樣銀白,這類顏色模擬會很自然地來到每個人的頭腦裏。聲音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音色有影響的因素是泛音的存在與否以及它們的相對強弱。”
美國國家標準化研究所關於音色的正式定義“音色是指聲音在聽覺上產生的某種屬性,聽音者能夠據此判斷兩個以同樣方式呈現、具有相同音高和響度的聲音的不同。”
國內音樂界對聲音評價與上是一致的。
通過上面的定義和表述,可以清晰的得出這樣的結論:樂音頻譜的基頻、泛音總和是不同樂器的聲音特徵。樂音頻譜中的泛音組成不同樂器的聲音顏色。樂器的頻域大約在27—4KHZ,人耳的聽覺極限是20HZ—20KHZ。樂器聲音的泛音超過17KHZ的頻率時,人耳就很難聽到了。(泛音和諧波這兩個名詞是通用的。一次泛音頻率等於二次諧波頻率,以此類加。)
高保真音響聲音再現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再現錄音軟體記錄的聲音。高保真音響能不能再現樂器聲音的顏色呢?要從探討器材參數和聲音入手。 不同檔次的CD機的編碼、解碼的取樣點在高頻端是少了。從CD機參數和實際聲音看,不同檔次、不同價位的CD機差別有讀碼失真、解碼失真、不同補償失真,都能出來音樂頻域的聲音。這個失真會改變樂音不同次泛音的幅度。CD機的容抗、感抗形成的非線性失真和相位失真,在系統器材裏應該是比較小。
功放的理論、零部件、工藝幾十年來不斷改進,幾近成熟。大多數功放的頻寬遠遠超過音頻的頻寬,特性曲線的不平衡也非常小,由於功放的線路比較複雜,容抗、感抗比較大,大多數功放局部有負反饋電路,非線性失真和相位失真比應該CD機要略大一些。
雖然音箱的結構比較簡單,但是音箱的幅頻曲線、阻頻曲線的不平衡度相比系統其他器材要大得多。音箱分頻器的電感、電容、音圈在恒定磁場做活塞運動的反電動勢,非線性、相位,幅頻曲線不平形成的失真,特別是小聲壓失真。在系統器材中應該是最大。
音響線材的非線性、相位失真最小,音響線材的功能是對特定音箱:電源線要給系統不同頻率的音頻信號放大以平衡的電能,信號線、音箱線要平衡通過音頻全頻電流,出平衡量感的聲音。對音響正確調音,音響線材挑選、搭配是個難點。
交流電源電線的作用也不容小視。它要供給音響系統全部電能。電源線和交流電線是串聯工作。如果用兩條電源線串聯,控制力會小許多,聲音會有較大的劣化。交流電線的要求,一、足夠的截面積。二、盡可能平一些的電流頻率曲線。我使用的是七股十平方毫米銅線,比同截面積的單股電線,更多股線的電線,對音響正確調音要容易一些。
這次是在假設音響正確調音狀態下進行的探討。而在音響調音沒完成的中間狀態,很多時候聲音失真要比器材固有的失真要大得多。高保真音響的低端器材,在調音正確的情況下,欣賞音樂足夠了。
音響器材固有的失真在CD機解碼過程主要是不同次泛音的幅度減小,功放主要是相位失真,音箱的幅度失真、相位失真都有。音響系統對不同次泛音幅度減小沒有增加的功能。【這個觀點可以參閱論壇的(高保真音響調音和音響線材理論探索)】
音響器材的這些失真大部分集中在高頻、超高頻。音響系統這些不同失真的迭加,會造成高頻不同次泛音有不同程度的失真,這些失真不會影響辨別是什麼樂器的聲音,只會影響樂器原有的聲音顏色和樂器聲音檔次的辨別。
用一個聽感評價術語“音色”來評價樂器聲音,和評價音響聲音有別,在高保真音響領域,不同器材組合重播相同的的樂器,聲音是不同的。用一個術語評價,語言也要分為兩個層面。
這應該是劉漢盛老師要把聲學界定義的“音色”,分解為“音質”和“音色”兩個術語的主要原因吧。這兩個聽感評價術語內涵有非常密切關聯性。用兩個術語可能比較精確地描述音響聲音聽感兩個層面。比較精確的描述聲音。且在中文裏的詞名有望文生義之妙。
大部分軟體的錄音,錄音師選擇錄音設備,指揮,樂團,歌唱家,演奏員,樂器,樂曲,錄音室都是一流的。原聲是真和美的完美結合。高保真音響正確調音,聲音能夠做到能小到音響器材固有的失真,這時與原聲之間的差別就不太大。能夠比較好的再現樂器的音質和音色。高檔音響器材在這些失真上做了不同的改善,
有不對的地方,請發燒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