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交響曲,一般人馬上會聯想到穆拉汶斯基的版本,這已經是音響迷心中的首選。其實,還有其他版本也不錯,Pletnev雖然不是老大師,但他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相當不錯。卡拉揚所指揮的雖然不會被列為首選,但是仔細聽就會發現很迷人。傑利畢達克與慕尼黑愛樂的也很入心,雖然風格不同。Jansons指揮奧斯陸的版本也很棒。Piere Monteux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版本也不能錯過。
柴可夫斯基被認可的交響曲有六首,一般都將這六首分為前三首與後三首,尤其這四、五、六三首一般音響迷更愛聽。第一號名為冬日之夢,第二號名為小俄羅斯,第三號名為波蘭,不過都沒有第六號交響曲被命名為悲愴來得讓人印象深刻。而第五號交響曲雖然沒有名稱,但那沉鬱雄壯深沉的情感更為感人。而第四號交響曲也沒有標題,光是聽第一樂章就已經精彩至極。您知道嗎?光是第一樂章長度就有17分多,第二樂章才8分多,第三樂章5分多,第四樂章也8分多,相較之下,您就知道第一樂章所占的份量了。尤其,第一樂章中的許多旋律也可以在柴可夫斯基其他作品中聽到類似的手法,聽來讓人格外親切。
第四號交響曲是1877-1878年所寫,當年他一時衝動,跟愛慕他、交纏不斷的女學生結婚。沒想到才二星期就反悔,還逼得他跳河自殺,雖然沒死,但也成為一生中難以抹滅的陰影。1877年他來到義大利,在威尼斯一家旅館住下,就在那裏寫完這首第四號交響曲。從第一樂章那充滿光輝希望的音樂中,好像他已經從命運中解脫。或許這跟他之前就認識了神祕的梅克夫人有關吧?這首曲子就是題獻給她的。他與梅克夫人書信往返從1876年開始,一直到1890年才結束。也因為梅克夫人不再與柴可夫斯基通信,使得他再度陷入陰鬱中,三年後,柴可夫斯基就過世了。
Pierre Monteux(1875-1964)是法裔美籍指揮,早在1911-1914年就在俄羅斯芭蕾舞大腕Diaghileff的提拔下,指揮他的俄羅斯芭蕾舞樂團,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就是他首演的。後來跟著Diaghileff來到美國,從1917年到1919年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1919-1924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1924-1934擔任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絃樂團指揮,1929-1938擔任巴黎管絃樂團指揮,1936-1952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指揮,1961年擔任倫敦交響樂團指揮,一直到1964年過世為止。
Pierre Monteux從1903年就開始錄音,最後一張則是1964年錄製拉威爾作品,可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所指揮的法國、俄羅斯作品很受好評。這張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是1959年1月28的錄音,錄音地點就在波士頓交響廳,到1960年才出版。錄音效果好不好?很好,就跟RCA Living Stereo系列一樣。整體聲音直接無隱、細節多、透明度高、層次清晰、動態寬廣、銅管嘹亮凌厲、弦樂細緻,木管溫潤,是標準的好錄音。Aㄇ
如果您以前沒有這張黑膠,這次Analogue Productions的復刻版不要錯過了。對了,這張黑膠唱片的封面是美國著名的畫家、插畫家Joseph Hirsch(1910-1981)的手筆。他曾替Living Stereo系列畫了四張封面,包括這張柴可夫斯基、還有西貝流士、蕭士塔高維契,以及Marian Anderson,風格獨特,光是看封面這張畫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