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再次收看全音域喇叭實驗室。大家還記得上一集影片談的內容嗎?上次我們聊到了球形箱體的聲波繞射干擾最小,是最理想的喇叭箱體造型,不過球形箱體的製造困難,而且箱內容積會比一般矩形喇叭箱體小上許多,所以市面上真正採用球形箱體的喇叭並不多見。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可以降低聲波繞射干擾呢?以下歸納六大聲波繞射消除秘技:
一、寬障板靠牆擺
在前兩集影片中提到,徹底消除繞射的唯一辦法,是喇叭障板無限大,聲波永遠碰不到障板邊緣,也就不會產生繞射干擾。這種喇叭當然不切實際,不過早期許多喇叭巧妙利用寬障板設計,並且將喇叭靠近後牆擺設,甚至塞在牆角擺位,即可利用喇叭後牆當做障板的延伸,模擬無限障板狀態,補償中低頻向後擴散所損失的能量。
Sonus Faber創始人Franco Serblin設計的Stradivari喇叭就是這種概念的進化設計,寬障板向兩側收縮,藉此將聲波導向喇叭後方牆面,降低繞射干擾以及中低頻的能量損失。
此外Audio Note的喇叭之所以建議靠後牆或置於牆角擺位,也是運用相同原理,利用喇叭後牆反射聲波能量,借力使力,創造超乎想像的重播氣勢。
音響論壇前主編劉名振新代理的瑞典Larsen喇叭必須靠牆擺,而且單體投射角度特殊,也是利用空間作為喇叭箱體的延伸的作法。
二、單體偏軸配置
在上一集影片中曾經提到,繞射干擾最嚴重的喇叭箱體是單體置於圓形障板中央的設計,原因是單體距離障板邊緣完全等距,此時聲波繞射所造成的頻率波動會最嚴重。既然如此,那麼只要將單體偏向障板一側,讓聲波到達障板四周邊緣的距離不相等,不就可以降低繞射的能量抵消與增益現象了嗎?
這種作法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單體到底要偏多少呢?這必須依靠精密計算與不斷實驗,偏的不對,效果就非常有限。這是為何這種作法不難,但是卻不常見的原因。英國ProAC與波蘭Divine Acoustics都是擅用此道的高手。
三、短號角導波器
許多喇叭在高音單體前方設置類似短號角的導波器,主要目的是修正聲波擴散,但是這種設計,也能利用圓滑短號角開口,達到降低繞射干擾的目的。
加拿大喇叭廠Revel尤其是精通此道的高手,他們的「聲學透鏡(Acoustic Lens)」導波器已經進化到第四代,橢圓形的短號角開口,讓高音單體聲波與短號角表面接觸的距離完全隨機,大幅打散聲波繞射干擾,是非常高明的設計。
鑑聽喇叭大廠Genelec推出的8351 SAM喇叭,不但箱體造型圓滑,而且同軸單體與障板完全無縫銜接,沒有任何懸邊或螺絲干擾,排除任何可能造成繞射干擾的因素。
四、在單體周圍設置吸音材
其實在單體周圍設置吸音材料,就可以有效降低繞射干擾。方法似乎很簡單,但是副作用也不少。吸音材貼哪裡、貼多少都是學問,如果使用不當,吸音頻率不線性、離軸響應也會受到影響,聆聽區域將會較為侷限。
五、Dipole障板喇叭
大多數靜電喇叭、鋁帶平面振膜喇叭的背面都是開放式設計,屬於Dipole反相發聲,也就是振膜前方與後方的聲波是反相的。有趣的是,前方與後方聲波在障板邊緣產生的繞射,其實也是反相的,而且剛好可以相互抵消。所以理論上,Dipole障板喇叭是除了無限障板喇叭之外,唯一不受繞射干擾的喇叭形式,沒想到吧!
六、利用地面反射
現代喇叭大多是窄障板設計,並且將喇叭拉離後牆,換取更有深度與層次感的Soundstage音場表現,沒有辦法向古早喇叭一樣利用牆面當做障板的延伸。不過也有例外的作法,Estelon喇叭的低音單體設置在箱體「裙擺」的下端,不就可以利用地面,當做是低音單體障板的延伸了嗎?不得不佩服Estelon設計者的創意巧思,不但把喇叭設計的如此優雅流線,又能巧妙讓喇叭與空間結合,真是太聰明了。
如果你發現你的喇叭完全不符合上述七種設計,其實也不用太難過,影響喇叭表現的變數實在太多,相較之下,許多喇叭設計者認為聲波繞射的影響其實並不嚴重。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多功夫,設法降低喇叭箱體的繞射干擾呢?所謂Hi End音響,不就是把一般人認為不重要、影響不大的問題,盡可能的做到逼近完美嗎?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