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 Records是筆者相當喜愛的歐洲發燒廠牌,2013年他家發行了成立25年來的精選「The Spirit of Turtle」,由Bert van der Wolf擔綱製作,錄音器材全數使用dCS製品,當年發行一套要價1,200元(SACD/藍光雙碟,響韻代理),但購買DSD檔案只要6.6歐元(約台幣230元)。全輯14曲,音樂內容多元,錄音優異,值得愛樂者收藏。
Los Angeles Guitar Quartet「Spin」(Telarc SACD60627)
接著DMP遇到第二位挑戰者:MAC筆電。筆者先將整張「The Spirit of Turtle」(DSD 64)存到USB隨身碟中,然後將隨身碟插入DMP面板,再以HDMI線接到DDAC,這時送的是原生DSD(.dsf)檔案;筆電部分則是用USB線接到DDAC,軟體是iTunes+BitPerfect,以DoP(DSD Over PCM)方式傳遞訊號,透過這樣的接法,兩邊播放同一首歌,就能夠切換DDAC的輸入源,即時比較筆電與DMP。
DAC搭配方向
評測至此,DMP是不是非得搭配DDAC才行呢?如果您已經有很好的DAC,搭配DMP是否會有個性不合的問題?於是筆者依序比較Bladelius Thor MKIII Novitas(使用內建DAC)、Mytek Manhattan,以及MSB The Analog DAC三部來測試。測試軟體換回LAGQ吉他四重奏「Spin」,為公平起見,數位線也都用同一條同軸線。先聽Thor內建的DAC,Bladelius雖然用上高階DAC晶片Burr-Brown PCM1792,但聽感明顯不及DDAC,中低頻質感缺乏寬鬆感與彈性,遇到動態變化明顯的段落,容易有火氣,不耐久聽。
售價25萬的Mytek Manhattan是DDAC可敬的對手,它有兩項優勢是DDAC所不及的,一是高輸出電平,聆聽同一曲子,Manhattan可以讓綜擴音量開到35,換成DDAC就需要提到高60,擴大機搭配Manhattan時負擔較小,音質自然比較寬鬆,第二是聲音密度與重量感,在保留該有的細節與音色之餘,讓您感覺樂器形體變得更厚實,相較之下,DDAC的音場表現就比較收斂,貴在音場透明度與中性無染的音色。有趣的是,Manhattan本身也能解DSD,筆者實際用「Spirit of Turtle」相互比對,更加確定上述差異。
再來是售價60萬的MSB The Analog DAC黃金版,它簡直就是Manhattan的強化版,其內建的類比音控不僅能夠降低擴大機負擔之外,還能徹底收斂Thor的火氣,讓四把吉他的音色像是金屬經過拋光一樣,展現油光水滑的質感,其中低頻的細節量、密度與重量感也極為出色,讓PMC Twenty5.22能夠媲美同系列落地款的23。可惜The Analog DAC不支援DSD解碼,對信奉DSD解碼的發燒友而言,吸引力自然不如DDAC。總結來說,筆者認為DMP不論搭配何種DAC,都能忠實反映它們該有的特質,要不要加購DDAC?得視後端器材搭配的平衡性,以及您對SACD與DSD有多認同?若是認同,先吸引您的必然是DDAC,接著心一橫,乾脆也把DMP收編。
給SACD藏家的最高禮讚
筆者平常都會到nativedsd.com購買DSD檔案,有一套專輯是筆者始終無法整張聽完的,就是Yarlung Records的「Sibelius Piano Trio」(DSD 128),這張專輯對於聽慣發燒片的人而言是比較乏味的,但經由DMP+DDAC一播放,筆者才發覺自己錯失的錄音細節。此輯樂器演奏質感錄得既樸實又純粹,不強調堂音、動態、高貴音色,只讓您細細品味樂手演奏時的情緒變化,伴著細微動態與真實樂聲,帶您進入作曲家的異想世界。而這種原汁原味的錄音質感,正是PS Audio數十年所追求的境地。DMP的存在,無疑是實體唱片的強心針,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禮讚!
PS Audio DirectStream Memory Player規格:
類型:SACD/CD轉盤。相容光碟類型:SACD、CD、CD-R/RW、DVD±R/RW、DVD±R DL、AVCHD、HRx、Blu-ray Pure Audio。相容檔案類型(光碟或USB輸入): FLAC、APE、WMA、MP3、M4A、AAC、DTS、AC3、WAV、DSF、MKA、PCM、OGG。數位輸出端子:HDMI(I²S)x3、RCAx3、AES/EBU×1。數位輸入端子:USB A Type×1,另具Ethernet端子消耗功率:30瓦。外觀尺寸(WHD):430×100×360mm。重量:13.5公斤。參考售價:18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