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前級擴大機] 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陶忠豪 發表於 2015-9-30 12:16:22 |已閱:151968|評論:0|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瑞士CH Precision 創立於2009年,所謂「CH」就是二位創辦人的姓,一位是Florian Cossy,另一位則是Thierry Hebb。此外,Ch也是瑞士這個國家在網域上的縮寫,所以CH Precision包含著雙重意義:瑞士精密產品與CH二人所創的精密產品公司。
在尚未創立CH Precision之前,他們二位已經聯手在1998年創立Anagram公司(另外還有一位共同創辦人Reynald Gentizon,他在2000年另創Orpheus,2004年就賣給Tellant),音響迷一定看過不少數位訊源內部使用Anagram的數位元件,或各種數位解決方案。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Anagram這塊招牌在音響界很響亮,最有名的就是ATF(Adaptive Time Filtering)模組,他們運用三個SHARC DSP來做運算,把數位訊號以演算方式提升到24bit/768kHz,達到非常精確的昇頻目的。這個金屬盒子您可以在許多數位產品中看到。其它有關數位音訊解決方案很多,在此不詳述了。
您知道Anagram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嗎?就是利用一個英文字的不同字母排列順序,重新創造一個字,例如Silent可以重新排成Listen,這是歐美學童流行的拼字遊戲,藉此訓練孩童的字彙組織記憶能力。當年他們會以這個字為公司名稱,我推測大概是想表達在數位領域裡,軟體硬體可以交互運用,創造出許多不同的應用吧?


Florian Cossy 2012年來台檔案照片。

為何他們二位會聯手創立Anagram與CH Precision二家公司呢?其實,Florian Cossy與Thierry Hebb小時候就認識,他們生長在同一個小鎮,只不過Hebb年長二歲(其實二人現在都只四十幾歲,年輕力壯)。長大後Cossy進入洛桑技術學院唸書,專攻電子工程,而Hebb則是軟體專家,擅長撰寫各種程式,包括數位DSP與數位音響解決方案,擁有四項專利。他們二位會湊在一起是因為Goldmund的關係,Hebb先進入Goldmund工作數年,有一次公司要招募電子專才,Hebb馬上就想到剛從大學畢業的Cossy,介紹他進入Goldmund工作,當年Cossy才23歲。四年後,他們二人都離開Goldmund,聯手創立Anagram,一路攜手創業到現在。


C1數位類比轉換器的內部設計成插卡模組,線路上有預留好的插槽,線性電源供應被隔離在金屬隔板之外。

Cossy與Hebb二人表面上看起來各有專業,事實上二人也都通曉對方的領域,例如Cossy也能寫程式,而Hebb也懂電子,所以二人才會惺惺相惜,創立CH Precision。從CH Precision目前所有的產品來觀察,他們的硬體中摻了許多軟體設計在內,日後不管硬體或軟體都可以升級。例如他家的D1 SACD唱盤可以抽掉數位類比轉換線路,變成「轉盤」,而C1數位類比轉換器也設計成儀器常用的插卡模組,只要有硬體升級,卸掉二個螺絲,抽出舊卡換上新卡就完成了。前級L1設計成可以用一部當立體前級,也可以買二部當單聲道前級。A1與M1後級則有三種使用模式,外接電源X1可以供應C1、D1與L1之用。您知道嗎?最早推出的C1與D1背板上早就已經設有外接電源的端子,而X1外接電源是最近才推出的,由此可見CH Precision在開創伊始,就已經完整的規劃好各種產品的藍圖,後續工作只是按照進程推出而已。據說,CH Precision的黑膠唱頭放大器也正在進行中,屆時除了喇叭之外,CH Precision可說全員到齊。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是一部高電平前級,與其他廠不同的是它有三種版本,第一種就是一般的二聲道版本。第二種則是單聲道版本,使用二部L1,每個箱體裡只裝一個聲道的線路。第三個版本則是所謂的Monoural Extended,同樣使用二部L1,每個箱體裡裝了二套線路板,讓輸入端子增加一倍。老實說我覺得CH Precision的工程師真的是「想太多」了,一般人用的二聲道裝在一個箱體裡就已經很棒了,何必再分開為二個箱體呢?我當然知道分開成為二個箱體、每個箱體負責一個聲道的用意是徹底避免左右聲道的相互干擾,而且可以獲得更充足的電源供應。問題是這樣的單箱體單聲道設計可以讓聲音表現提升多少?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第三種用法則更罕見,L1背板上有八組輸入端子,其中RCA二組、BNC二組、XLR四組,做為一部高電平前級,這八個輸入端子應該是夠了,有誰真的需要16組輸入端子?話雖如此,如果買二個機箱只比一個機箱貴一點點,那我也會買二個機箱,畢竟二個一定比一個好。其實,CH Precision特別為L1設計這三種不同用法,主要是針對多聲道環繞音樂而來,每個聲道可以拆開來給左、右、中聲道、左右環繞聲道或超低音聲道使用,並非要給一般二聲道用的。您看,我說CH Precision的工程師們「想太多」可不是開玩笑的。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的面板跟D1、C1一樣,左邊一個雙層圓形控制鈕,中央一個大AMOLED顯示幕(480x272),其他什麼都沒有,一切資訊都在顯示幕上告訴您。那個雙層圓形旋鈕除了擁有內外二層旋轉之外,還可按下,等於是有三種操控方式。這個旋鈕內部採用鐵弗龍軸承,非常耐磨,在您有生之年應該不可能轉換壞。
L1的使用方式可以選擇二種,一種是Normal Mode,另一種是Menu Mode,前者是一般二聲道前級使用方式,後者則是前述第二種與第三種用法(也就是要買二部),在此我只說Normal Mode。如果您想啟動L1,除了背板的電源開關要打開之外,還要輕按一下中央旋鈕,此時顯示幕就會出現一些基本資訊。同樣的,如果要關機,也只要輕按中央旋鈕。假若您要改變音量大小,除了以遙控器控制之外,也可以旋轉中央旋鈕。如果您想要選擇不同的輸入端子,就要旋轉外圈旋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還有簡單的一些調整,例如正相反相切換、Direct Coupling與DC Blocking選擇等,這些都要進入Set Up模式裡面去做切換。內中包括Audio Setting、Display Setting、Shortcuts、Factory Setting、Installed Options、Network等。此外還有Phase Polarity、Input Type、Input Coupling、Input Gain等。其中跟聆聽表現比較有關係的就是選擇每個輸入端的增益大小,以及每個輸入端的阻抗調整。輸入阻抗可以切換High Z(高阻抗)與600/300歐姆(600就是XLR端子的阻抗,300是RCA端子),一般而言選擇High Z是比較好的,除非您有特別考量。對了,您設定的每一個參數都會顯示在顯示幕上,包括極性、阻抗、是否Direct Coupling、輸入端子、音量大小等等。L1的音量大小除了顯示dB數字之外,還會顯示三角圖形,前端是綠色,後端是紅色,綠色代表這個區的音量是沒有失真的,紅色音量區代表進入警戒區域。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的遙控器跟D1 SACD唱盤一樣,小小支,有磁鐵,可以吸附在箱體側板上,避免找不到。遙控器上只有五個小按鈕,第一個是Standby/Mute,第二個是大聲,第三個是小聲,第四、第五個是輸入端切換,使用很簡單。
L1的箱體跟C1、D1一樣,是鐵灰色的金屬,一般人可能會以為那是含鉛的合金,其實是鋁合金,只不過顏色不同罷了。L1的箱體是找瑞士製造手錶金屬零件的工廠做的,精密程度沒有話說,四周接縫處簡直就是天衣無縫。事實上L1內部的線路板也是瑞士工廠做的,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盡量做到「瑞士製造」,當然有些電子零件瑞士並沒有生產,只好購買別國產品。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來到背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端子,包括二組RCA、二組BNC、四組XLR輸入端子。而輸出端子也不少,包括一組RCA、一組BNC、二組XLR輸出端子。此外還有一個Ethernet端子(外接控制介面)、接地端、外接電源端子(連接X1外接電源)、USB端子(升級韌體用)。那些RCA端子一看就知道是WBT製品,而XLR端子則是Neutrik,至於BNC輸入輸出端在一般前級身上很少見,那是給超寬頻訊源使用的。連這麼少用的端子都設想到了,CH Precision的產品真的與眾不同。
L1的箱體底部有一個小螺絲,那是固定電源變壓器的螺絲。當您要運送L1時,要把這支螺絲鎖上,以免搬運途中損壞電源供應線路。等到要聆聽L1前,再把螺絲卸下,讓變壓器能夠浮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的內部架構與一般前級不同,它是全平衡A類架構,在訊號輸入端先安排了一個緩衝級,所謂緩衝級就是沒有電壓增益,只是做阻抗匹配,達成高輸入阻抗、低輸出阻抗的要求,這個緩衝級原廠稱為Diamond Input Buffer。音樂訊號通過緩衝級之後就送入R2R音響控制系統,L1採用20bit R2R階梯式電阻繼電器陣列控制系統,以精密電阻搭配出118dB的音量控制範圍,每級0.5dB。R2R的好處是音樂訊號都只經過二個併聯電阻,可以避免電阻劣化音質。通常R2R音量控制系統可以採用Current Mode或Voltage Mode,L1採用Current Mode,理由是可以降低失真,所以在R2R音量控制系統之後還要有一個I/V電流電壓轉換,讓晶體可以放大電壓,也就是電壓增益級,此處有0dB、+6dB、+12dB、+18dB三種電壓增益。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的電壓增益級採用差動平衡架構,每聲道正相與反相各採用5對放大訊號的晶體,使得非平衡輸出(300歐姆)可以獲得8Vrms輸出;平衡輸出(600歐姆)可以獲得16Vrms輸出,這麼大的輸出可以透過很長的訊號線去驅動後級。
一般使用R2R電阻繼電器陣列音量系統的前級,在改變音量時,會有細微的搭搭聲,那是因為訊號路徑中有微量DC直流的緣故。為了去除這種細微的搭搭聲(其實不去掉也沒關係),也為了讓音樂訊號路徑沒有摻入DC,L1採用了特別的方法。一般要擋住DC很容易,在音樂路徑中加入電容即可,這樣很容易就把DC擋住,但電容器會產生音染與相位飄移,所以比較高級的擴大機都採用直接交連,所謂直接交連就是上一級與下一級線路之間沒有電容器。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不採用電容,而改以伺服環路搭配差動級來降低DC,不過這種方法的截止頻率太靠近耳朵可聞頻域,容易產生相位失真。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這二種方法都不採用,而是採用複雜的混合方式,包括類比低通濾波線路、A/D轉換、DSP運算處理、D/A 轉換,這一連串處理就是為了以軟體方式機動快速的改變濾波截止點,使得截止頻率可以滴至0.1Hz。老實說,以這麼複雜方式處理直流的前級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事實上這套阻斷DC的機制是配合機內自動檢測系統在運作的,只要是開機的時候,或切換輸入訊源時,這套自動檢測系統就自動檢測全機與各輸入端,速度快到您不會感覺到。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L1的基本架構表過,讓我們回頭看機器內部。打開箱體,可以看到內部採用紅色線路板,看起來紅色一片,很醒目。箱內左邊是電源供應線路,有一塊金屬板分隔放大線路板,電源線路所佔的面積大該是箱體的四分之一左右。電源供應有二個環形變壓器,大的供給線路工作,小的做為Standby供電,這是目前歐盟規定的作法。電源供應上可以看到濾波線路,還有一塊小線路是給面板操控供電的,分得很清楚,這樣就不會相互干擾。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在機箱右邊可以看到前面一塊、後面一塊大線路板,前面那塊竟然是分砌式元件、晶體、OPAmp組成的穩壓線路板,換句話說,L1的電源經過整流濾波之後,先傳送到這塊穩壓線路板上做穩壓,再把穩定乾淨的電源傳送到後面那塊大線路板上。而那塊大線路板就是前級放大線路,如果是單箱式,就會有上下二塊線路板,分別放大左右聲道音樂訊號。如果是二箱式,那就只會有一塊線路板。若是二箱式加上雙倍輸入端,每個箱體裡面也會有二片線路板。


除了線路板外,在L1箱體的四個角落,還可以看到四個圓孔,那就是CH Precision的獨特避震設計。如果您想把CH Precision的器材上下疊起來使用,就要把箱體四個角落的圓蓋子旋開,CH Precision有附特殊的角錐承片與金屬桿子套件,可以讓您把金屬桿子放入圓孔內,再把角錐承片鎖在底下那部機器的四個圓孔頂上,支撐那根金屬桿。由於圓孔內的金屬桿跟線路板完全沒有接觸,因此也就不會把箱體外部的振動傳遞到線路板上,這種獨特的設計也是別家沒有見過的。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聆聽L1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此間代理商一口氣送了L1、M1以及X1外接電源過來,還有Transparent最新的第五代平衡線、第四代電源線、喇叭線,以及CH Precision的平衡線與喇叭線等,讓我搭配使用。X1可以同時供給二部前級或數位訊源使用,只要一接上,原本內部的電源就會停止使用,完全由X1供電。我先把X1接上D1 SACD唱盤聽聽看,接上之後D1的顯示窗會出現X1字樣,表示已經跟X1連通。而此時X1顯示窗也會出現第一組輸出已經On、第二組Off字樣。如果二組電源線都連接,就會顯示Output 1 on;Output 2 on字樣。
X1接在D1身上有沒有效?有效!聽起來聲音更純化了,錄音空間的堂音與樂器人聲的細微氣韻都更豐富了,感覺上好像換了一條同廠牌更高等級的線材般。這麼說來,到底是要加購一部X1?或是更換更高等級的訊號線?這就看您的考量了,畢竟X1肯定比換線材貴多了,不過X1是從「根部」改良起,讓您的電源更純淨,這跟換線材還是不一樣。讓電源更純淨?難道X1是濾波器嗎?不!X1是十足的電源供應器,只不過內部的穩壓濾波線路做得更好。
拿L1來搭配M1是天經地義的事,事實上我也這樣搭配了,而且效果非常好,搭配上D1 SACD唱盤與X1外接電源,效果好得嚇人。問題是,我還有M1要寫,如果現在就用M1來搭配L1,那就等於寫二次一樣的評論了。為了避開這樣的窘境,我必須排除搭配M1,另尋適當的組合。或許讀者們會覺得這樣的邏輯很怪,怎麼最好的表現不寫,反而求其次呢?沒辦法,我不能二次評論都寫一樣的東西,雖然不是最好的效果,但一樣會是好聽的,而且可以瞭解另外一種搭配的可能性。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接著我拿L1搭配Pass X350.5、Linear Acoustic LA-100M、Clayton S100純A類後級,以及Audio Valve Baldur 70。在此我要老實說,沒有一部後級搭配L1之後能夠跟搭配M1並駕齊驅的。例如,搭配Pass X350.5時,弦樂器的黏滯感差了不少;搭配LA-100M時,樂器與人聲的實體感與重量感無法相比;搭配Clayton S100時,低頻的解析力與高頻段的甜味有段距離;搭配Audio Valve時,低頻段的控制力與紮實程度無法相比。以上這些結果都是以搭配AER Momentum為準的。
後來我又拿Heco New Statement來做搭配,嚴格說來它並沒有AER Momentum來得適合,因為此時弦樂的黏滯感會稍淡些,低頻段的量感也會稍少些。最後,我家還有一對大喇叭,那就是DynamiKKs! Monitor 10.15,不過這對喇叭屬於「經典」喇叭設計,低頻量感無法跟AER Momentum相比,但聲音的直接無隱,以及中頻段的寬鬆程度卻勝過它,於是我拿這對喇叭再把上述幾部後級搭配一次聽聽看。結果呢?搭配Pass X350.5、Linear Acoustic LA-100M、Clayton S100都不太恰當,不是低頻聽起來空空的,就是中頻段的寬鬆程度降低了,要不就是高頻段太尖銳些,唯有搭配了Audio Valve Baldur 70時,卻讓我耳朵馬上豎起來了。為什麼?第一、我聽到非常真實的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銅管演奏;第二、我聽到非常透明而且甜潤的聲音;第三、我聽到非常活生的彈跳感覺。第四、我聽到非常直接而且寬鬆的聲音。第五、我聽到樂器與人聲的輪廓浮凸,而且凝聚。當然,此時讓我無法完全滿意的就是低頻段的量感與Q彈程度,不過我認為這是Monitor 10.15天生的聲音特性,無法改變。還有,弦樂的黏滯感稍淡些,不過我還能接受。最後的最後,L1的音質純度與聲音的特殊味道美感也勝過DMC 30SS。就這樣,我決定採用Audio Valve這部每聲道才70瓦的真空管後級來搭配L1、以及DynamiKKs! Monitor 10.15。
既然搭配的器材已經決定,我還要找一部前級來做比較,此時唯一能上場的只有Spectral DMC 30SS,因為我估計只有這部前級還能夠跟L1 PK一番,家裡另外一部MBL 6010是第一代產品,其解析力與音樂的活生感肯定無法相比,事實上這部前級我每天都通電,拿來當做自己的收藏而已。
即使是拿Spectral DMC 30SS來做比較,在線材方面我也必須做一番搭配,最後使用的喇叭線是法國LEEDH E2喇叭所附的特殊喇叭線,這對喇叭線的聲音很好,容我留待寫LEEDH時再說。訊號線則用了CH Precision自家的訊號線與Vanthor訊號線。電源線則用了Transparent、Vanthor、Van Den Hul。
我先說L1與Spectral DMC 30SS比較的結果。Spectral的聲音味道比較淡,可以說比較中性,沒有特別味道。而樂器與人聲線條形體比較寬鬆些,弦樂沒有L1的那種黏滯感。高頻段Spectral比較容易飆出來,而L1則緊緊抓住。在聲音的密度方面,L1勝過Spectral,L1聲音比較濃,Spectral比較淡些。L1的樂器、人聲線條輪廓刻畫比較深,Spectral比較淺。L1的聲音的甜度比較高,Spectral甜度比較低。L1的音樂活生感也Spectral好些。還有,L1的樂器實體感與重量感都比L1好,尤其聽鋼琴與大提琴時。Spectral聽起來比較柔,音像形體比較鬆,L1聽起來比較彈跳。最後,L1的低頻延伸能力比較好,往下沈的低頻音粒形體也比較凝聚清楚。


以上這些差異,我在聽「喇叭的28道試煉」時,就已經可以得到答案。老實說Spectral DMC 30SS雖敗猶榮,因為價格差那麼多,L1全面勝過是應該的。何況,我是以L1為準去找後級的,一定要讓L1最好聽才是我的目標,所以,L1當然佔了所有的優勢。看到此處,我想應該有讀者已經看出我有點心虛。是的,總編不否認有點心癢,但身為總編必須具備的特異功能之一就是「心動不能行動」,否則豈不一天到晚有換不完的器材?
除了上述那些L1的優異表現之外,我還要補充幾張軟體的聽感。先說大提琴好了,L1的大提琴因為聲音帶著黏滯感,而且緊密,所以聽起大提琴時有一種特別的味道,簡單的說就是會讓人感覺大提琴更真、更迷人。例如聽奇美出版的瓦列芙斯卡「大提琴女神」時,就讓我覺得整張CD的音質表現更上一層樓,而且大提琴擦弦的細微沙沙聲更豐富,琴腔共鳴的細微振動感覺也更真實。
再來說鋼琴表現,我聽Oreobambo那張「Spininng Around Our Star」時,鋼琴音粒特別清晰、特別凝聚、實體感與重量感都很好,而且彈到低音鍵時,那一個個的龐大聲音並不是混成一團的,而是一個個清楚可以聽到手指彈下去之後的琴弦振動波動聲。老實說,這是我聽這張CD以來低頻表現最清晰的一次,而且鋼琴的音色很美,有名琴該有的水準。我當然知道這有可能是DynamiKKs! Monitor 10.15的特質之一,不過用L1聽起來鋼琴特別迷人也是事實。


接著我要說L1在三重奏、奏鳴曲上的表現,我用的是Ravel Trio,Debussy Sonatas for Violin & Cello(Decca 444 318-2)。在這張CD上可以聽到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以及鋼琴與小提琴、鋼琴與大提琴的奏鳴曲,這再次讓我體驗了L1在弦樂上的感受。L1除了讓我有黏滯感之外,小提琴拉到高把位時,雖然琴音一直往上拔尖,但卻被L1控制住,不會產生讓耳朵有壓力的尖銳共振,反而是內斂出木頭味,而且小提琴轉折間有一種嫵媚感。而來到德步西的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時,那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琴音同樣唱得非常美,非常真實(擦弦質感、琴腔共鳴、觸鍵、弦振感)。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聽過上述古典音樂之後,我要聽流行音樂的表現。當我聽Vanessa Fernandez「Use Me」第一首時,左邊那些細微的敲擊聲浮現得很清楚,音場內的透明感非常自然,分佈在寬廣音場內的各種聲音都能浮出實體感,而不是只有虛虛的聲音而已。女歌手的嗓音並沒有因為聲音密度高而變得沈重死板,反而是凝聚活生的,同樣也是形體浮凸帶著重量感的。來到第五首「That Loving Feeling」時,雖然低頻在音場的後面遠處,而且音量也不大,但卻能同時保有彈跳性與凝聚的形體。聽這張CD,等於是在享受清爽與實體感、重量感的融合之美。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再來聽綾戶智繪的「Shine」。我聽到的是Bass的控制力非常好,好像有一張看不見的網子把低頻緊緊網住。至於低頻的量感是適中的,足夠但不會過量。因為這種特性,所以腳踩大鼓與Bass合力營造的噗噗聲顯得特別紮實,尾音短,反應快。此外,低頻往下延伸的能力很強,可以聽到低頻往下鑽的尾音。事實上無論是江蕙的「半醉半清醒」或綾戶智繪的「Shine」,腳踩大鼓與Bass的噗噗聲聽起來都很迷人,那紮實短促帶著重量感又凝聚的噗噗聲會讓您豎起耳朵。
接下來是「Blue Coast Collection」。內中的吉他聲音也可知道L1的中高頻段是爽朗甜潤有光澤的。第一首當二人和聲時,那和聲的線條分得真清楚,而且二人唱歌時運氣唱出來的力度變化也特別清楚。從這短短的一首中,我就已經窺知L1的暫態反應非常快,而且中頻段人聲飽滿有勁,但是卻很圓潤,一點都不因為飽滿有勁密度高而偏向粗獷。第二首的女聲也是一樣,雖然唱得很溫柔,但音量與力度變化非常清楚。第三首男歌手唱得也是飽滿紮實有實體感,不僅人聲如此,吉他刷下去的聲音也是充滿勁道,有重量感但是又很美。可以這麼說,L1所發出的各種聲音都充滿實體感與重量感,聽起來就像真的,而不是虛的。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我跟Florian Cossy、Thierry Hebb只見過幾次面,簡單交談過而已,嚴格說來並不熟。不過,我卻可以從簡短的交談中感受到瑞士音響設計者的實力。老實說,從我所接觸過各個瑞士音響品牌的聲音表現中,我不得不承認瑞士的Hi End音響的確有它無法擋的魅力,這次的CH Precision L1也是如此。唯一能夠擋住它致命吸引力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不去聽它。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箱體看起來有如一塊堅固的鋁合金,接縫緊密,四個角落避震措施與眾不同。
②        面板顯示幕採用AMOLED,加上內部的邏輯控制,顯出科技一面。
③        可以變身單箱立體式、二箱單聲道式,以及二箱增加輸入端子式,這是其他廠家所沒有的應用。
④        聲音的密度高,弦樂有黏滯感,音質美,音色特別。

建議:
搭配其他後級依然能夠顯出特色,但強烈建議搭配自家後級、數位訊源,能散發出他家獨特聲音特色。



  
CH Precision L1
  
晶體前級
輸入阻抗
100k歐姆(非平衡)
(平衡)、8Vrms小於0.001%)
輸入端子
XLR×4、BNC×2
、RCA×2外觀尺寸)
440×440×120mm
公斤
元另購進口總代理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和申達CH Precision L1前級,擋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5-3-23 08:46 , Processed in 0.751301 second(s), 129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