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ar Acoustic LA-100是一部外表樸素的單聲道後級,雪白鋁色的機箱四四方方,談不上什麼設計;厚厚的面板與頂蓋深刻的字體看來內斂,不顯霸氣。面板上一個電源開關,一個LED顯示燈,如此簡單。唯有機箱的表面加工看起來細緻,可以稍稍彌補它的「樸素」,為LA-100帶來加分效果。來到背板,沒有RCA輸入端子,只有一個XLR輸入端子,擺明了只接受平衡訊號。咦?不是單聲道後級嗎?怎麼沒提到散熱片?散熱片藏在機箱中,並沒有外露。
寬鬆寬廣大器
老實說,像Linear Acoustic LA-100外觀這麼簡單的後級,對大部分音響迷而言吸引力並不大。何況,它標示的輸出功率每聲道高達250瓦(8歐姆負載),但它的體積並不大,重量也只有17公斤,對於深信不重則不威後級理論的人而言,說服力其實不高。
然而,如果您有機會聽到它的聲音表現,就一定會對這部後級產生不可置信之心:怎麼看起來其貌不揚的後級,聲音表現就然會如此具有吸引力?尤其是搭配他家前級時,更能發出寬鬆寬廣大器的聲音特質。而推力呢?老實說我家裡現有的喇叭無法測試出它的真正推力,因為無論是面對AER Momentum、Heco New Statement、Vivid G4等,它都能夠輕鬆以對。這些喇叭能夠推得輕鬆是應該的,它們的靈敏度都超過90dB。就算靈敏度不到90dB的ELAC喇叭,LA-100一樣推得輕鬆裕如。老實說我想找一對能夠考驗它推力的喇叭還真不容易。我猜,除非是靈敏度低到82dB左右的喇叭,才能考驗出它的推力深淺,其他喇叭它應該都沒在怕。
可以越級搭配更高檔前級
而在搭配前級的表現上,LA-100更讓我驚訝。一般而言它都搭配自家的LA-V4 MKII,這樣的搭配的確對味,你無法說它不好。不過,聆聽期間我還搭配過「門不當戶不對」的前級,例如,MBL 6010D、Wadax Pre 1 Ultimate,Spectral DMC 30 SS以及Constellation Pre Amp 1.0,除了Constellation Pre Amp 1.0我認為不是很搭之外(相對而言聲音變得太溫了),其餘三部前級都有讓人滿意的表現。尤其在搭配MBL 6010D與Wadax Pre 1 Ultimate時,LA-100的聲音表現連升三級,好像變成一部更高級的單聲道後級。
為何會這樣呢?我認為除了這二部前級的聲音特質與LA-100很搭之外,LA-100本身的實力也是關鍵,否則也不可能出現越級挑戰的表現。到底搭配MBL 6010D時發生什麼事?聲音密度高,黏滯性強,金黃光澤非常美,而且寬鬆大器有彈性。而搭配WadaxPre 1 Ultimate呢?此時聲音轉成靈動活潑、光澤感高、甜度高、寬鬆。而搭配Speatral DMC30 SS時,只有聲音變得更紮實些,密度高些,聲音個性倒沒有太大的轉變。
現在,該是我傷腦筋的時候了,到底寫LA-100時,我是要以搭配同廠LA-V4 MKII前級的聲音為準呢?還是要以MBL 6010D為準?或是Wadax Pre 1 Ultimate?老實說以我個人的偏好而言,我想搭配MBL 6010D,因為聽弦樂重奏時的表現太真實了;而聽管弦樂時那股寬鬆大器又帶著彈性的表現也是不容易聽到的。這樣的表現是在搭配AER Momentum喇叭時所聽到的,此時數位訊源用的是CH Precision D1 SACD唱盤。這套搭配雖好,問題是會不會太脫離現實了?我相信會買MBL 6010D的人應該不會考慮搭配LA-100才對,他們大部分都會優先選擇搭配MBL後級,畢竟LA-100的外觀與價格跟MBL 6010D差太多了。至於搭配Wadax Pre 1 Ultimate的聲音雖然也很迷人,另有一番風韻,不過我認為價差恐怕也是買家會考慮的。
LA-100的外觀採用雪白鋁合金為箱體,面板超厚,底板厚度也夠支撐整個機箱,全機素白沒有花俏,可說是樸素大方的極簡風設計。
LA-100的背板上只有一個XLR輸入端子,以及一組喇叭線接端,也是單純至極。
還是門當戶對好
說來說去,難道LA-100是吃虧在售價便宜,還有外觀樸素,所以不能跟MBL 6010D、Wadax Pre 1 Ultimate搭配?我不得不說恐怕就是如此。因為LA-100的外觀樸素,即使聲音表現再好,在賣相不夠出眾的制約下,此間代理商也不敢賣得太貴。幾經考慮,我還是回到現實世界,用同廠LAV-4 MKII前級來搭配LA-100,這樣不僅「門當戶對」,而且二者的價格也比較接近,不至於有頭重腳輕的不平衡感。不過此時我的數位訊源則改為以CH Precision D1 SACD唱盤做為轉盤,另外搭配COS Engineering D1數類轉換器。為何要這樣搭配呢?因為CH Precision D1 SACD唱盤的聲音比較內斂,密度高,也帶著黏滯性,但是這種聲音特質搭上LinearAcoustic這套前後級之後,高頻段的清麗程度會稍微不足,而且活生感與細微靈動的能力會稍遜,所以我必須改以COS D1數位類比轉換器來補足。至於喇叭我還是選擇AER Momentum,沒有選擇Heco New Statement,為的只是氣勢。後者的大型管弦樂氣勢不如前者,而Linear Acoustic這套前後級搭配的優點之一就是音樂氣勢,我必須搭配AER Momentum來讓它們盡情發揮。
打開LA-100的頂蓋,映入眼簾的佈局整齊又簡單,中央一個黑色金屬盒子,盒子裡面是環形變壓器,此外就是左右二邊內藏散熱片,以及直立的線路板。根據此間代理商告知,這個容量800VA的變壓器與以往所用者不同,不僅效能更高,而且聲音表現更好。變壓器能夠讓聲音表現更好?我相信,因為電源實在太重要了,光是一條電源線就能夠改變聲音,更何況一個電源變壓器。
為何電源變壓器要用金屬盒子密封?當然為了要降低變壓器對放大線路的干擾。您可以看到LA-100的放大線路分至左右二邊,距離變壓器很近,如果沒有加上金屬盒密封,恐怕會有干擾洩出。變壓器效能提高之外,濾波電容容量40,000mfd,就直接安置在功率輸出級線路板上,就近供應電源,提升速度反應。至於功率晶體,每個散熱片上鎖著二個Toshiba功率晶體,不過看不到是什麼型號。
立體聲橋接的單聲道
咦?LA-100不是單聲道後級嗎?怎麼箱內會有「左右聲道」呢?其實那不是左右聲道,LA-100的放大線路跟他家LAV-60 MKII綜合擴大機一樣,這部綜合擴大機每聲道輸出100瓦(8歐姆負載),LA-100等於就是把LAV-60 MKII立體綜合擴大機的線路拿來做橋接。奇怪,如果每聲道100瓦的立體擴大機做橋接,理論上輸出功率不是會變成四倍嗎?沒錯,如果電源供應夠強壯,功率晶體能夠承受,的確可以輸出400瓦。不過,LA-100每聲道標示只有250瓦,意思是保留了150瓦的餘裕,不要讓功率輸出級處於緊繃狀態下工作。
在此我們複習一下什麼是橋接?橋接是二個一模一樣的放大線路,一個輸入正相訊號,負責正半波放大;另一個輸入反相訊號,負責負半波放大。二者的輸出端都接負載(也就是喇叭),一邊接喇叭的正端,另一邊接喇叭的負端。此時由於輸出電壓變成二倍,所以依照輸出功率公式,可以知道在喇叭負載阻抗不變之下,二倍電壓的平方就成了四倍,這就是橋接之後輸出功率變成原來四倍的原因。
一部現成立體擴大機要橋接有二個要件,一是內部必須加一個倒相器來製造反相訊號。第二是用家必須把喇叭線接在二組喇叭端子的正端,負端棄而不用。有些廠牌的擴大機在背板上裝置有一個橋接切換開關,那個開關就是啟動擴大機內部的倒相器。如果沒有倒相器,立體擴大機無法轉變為橋接單聲道機。橋接理論上可以提升成為四倍輸出功率,那麼有沒有其他負面影響呢?有!因為此時內阻會增加,理論上對於低頻段的控制力會降低。而且,如果擴大機本身的供電不足,或元件耐電壓不夠,也會造成實質輸出功率的下降。LA-100會不會這樣呢?依照實際聆聽結果,我並沒有發現這些問題。
LA-100的內部佈局平衡,電源變壓器穩居中央,左右二邊是散熱片與直立線路板。可不要以為這是立體後級,其實這是橋接單聲道後級。
詳細聽感請見音響論壇322期
Linear Acoustic LA-100
類型:單聲道晶體後級
輸出功率:每聲道250瓦(8歐姆)、330瓦(4歐姆)
頻率響應:1Hz-200kHz(-3dB)
訊噪比:<120dB(A加權,最大輸出)
增益:33dB
總諧波失真:<0.1%(250瓦輸出)
輸入阻抗:33k歐姆(平衡)
輸入靈敏度:775mV(最大輸出,4歐姆負載)
輸出阻抗:<20m歐姆(100Hz)
外觀尺寸(WHD):450×105×330mm
重量:17公斤
進口總代理:仩益(02-28265656)
軟體圖說:
老虎魚的錄音對音響迷而言非常討好,寬廣的音場與龐大的人聲形體,加上溫柔的聲音特質,無論怎麼聽都不會有高頻生硬或飆耳的可能性,這張Allan Taylor的「Looking For You」也是如此。不過,您必須注意是否聽起來沈重軟爛,音樂活生感不足?如果覺得低頻量感太多,嚴重拖慢速度感,那就不對了。必須音場龐大,溫軟中帶著該有的音樂活生感與彈性,而且音質醇美,沒有沙礫雜質。假若您聽這張CD會覺得高頻段細瘦尖銳刺耳,那真是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