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普洛文化 於 2014-12-19 10:48 編輯
一般人選後級時,小功率可能會選擇管機,但大功率需求者通常會選擇晶體機,這種思維來自小管機音質的美與大晶體機推力與控制力的強。很少有大功率真空管後級能夠同時做到暫態反應快速、推力夠大又不粗糙、而且音質又美者,Siegfried Series II卻做到了。
Siegfried SeriesII是VTL的旗艦參考單聲道後級,每聲道輸出達650瓦(三極管輸出達330瓦),這樣的真空管後級遇上Wilson Audio的旗艦喇叭AlexandriaXLF,會撞擊出什麼驚人的火花?驚人的火花很多,但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無與倫比的龐大音樂規模感與氣勢、無與倫比的紮實感、無與倫比的空間感、無與倫比的音場寬深,以及無與倫比的真實感。尤其在聽類似「愛國者遊戲」這種氣勢磅礡的電影原聲帶,以及聖桑「管風琴交響曲」時,您真的會感嘆:如果沒聽過這樣的聲音,真是白玩音響一生啊!
當天器材外燴的現場,搭配的喇叭是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這對喇叭跟Siegfried Series II可說是天作之合。
徹頭徹尾的改良
這套頂尖音響系統是在哪裡聽到的?不是在我家,而是在此間代理商處。當天不僅是我,還有其他台灣音響媒體同業也都聽到這種讓人震撼、久久不能忘懷的美聲。只是我比較幸運,除了跟音響媒體同業一起聆聽之外,另外自己單獨又聽了二次,這才完成此篇「器材外燴」。
到底這套頂級旗艦合體的聲音是怎麼讓人無法忘懷的?我暫且按下不談,按照往例,還是先從本文的主角VTL Siegfried Series II說起。Siegfried Series II是從上一代Siegfried進化而來,上一代推出的時間是在2003年,當年推出時,咸認是第一部擁有真正自動偏壓的大功率真空管單聲道後級,同時也是第一部搭載精確穩壓線路的大功率單聲道真空管後級。而SeriesII第二代更是除了機箱外觀不變之外,其餘線路都經過徹頭徹尾的改良,從輸入級就開始改用差動平衡架構,接續的是差動分相器,再來是低阻抗推挽功率輸出級,最後是平衡輸出變壓器,從頭到尾達到全平衡一條鞭做法。除了從頭到尾平衡架構之外,音樂路徑也縮短了,速度反應更快,連局部負回授環路也是平衡架構(沒有施加整體負回授),使得鈴振現象徹底消除,讓擴大機不需要電容補償就能夠在更穩定的狀態下工作。
或許您要問:自動偏壓有什麼好處?Siegfried Series II每聲道採用12支6550或KT88功率管,那麼多的管子萬一壞了一支,或某支衰老得特別快,如果沒有自動偏壓的幫忙,很容易就會產生不穩定的工作狀態。有了自動偏壓之後,即令一支管子壞了都還能工作,當然此時用家也會從管子旁的燈號顯示發現管子損壞而予以更換。除了自動偏壓之外,SiegfriedSeries II的另一項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前述穩壓線路,這是分砌式穩壓線路模組,而非以一顆穩壓IC行之,穩壓模組還帶有散熱片,外露在背板上。穩壓線路針對輸入級與驅動級真空管的屏極、柵級做穩壓,以及對功率管的偏壓做穩壓,搭配自動偏壓的幫助下,使得真空管的工作偏壓能夠維持穩定。即使AC電源不穩,功率管還是能夠穩定工作,這使得擴大機在面對複雜的大動態音樂訊號時,還能夠維持很好的聲音平性。
Siegfried SeriesII採用直立箱體設計,精緻漂亮的面板與鋁合金箱體讓它看起來不像是真空管後級。面板上有一個「顯示窗」可以看到裡面,此外三個小按鈕負責電源、Mute以及四極管三極管切換。
從側面看,就知道SiegfriedSeries II的箱體其實相當巨大,電源供應放在下層,上層則是真空管與輸出變壓器。
Siegfried SeriesII的背板有二個保險絲,一組喇叭線端子,XLR/RCA輸入端各一,還有輸入選擇與相位切換開關。
阻尼因數四段可調
另外一個創新就是阻尼因數可調,讓用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改變輸出阻抗(藉著調整負回授量),獲得不同的低頻表現。負回授量分為四種,Low的負回授量最低,聲音最自然;Mid的負回授量稍高,對喇叭的控制力更好,不過對音質會有一點影響;High更提升了對喇叭的控制力,不過對音質的音質也更明顯;Max可以獲得最好的喇叭控制力,但對於音質的負面影響已經可以清楚聽出,除非真的需要那麼強的喇叭控制力,否則不需要調到此檔。為何要提供阻尼因數可調功能呢?有些人聽搖滾樂時喜歡控制力更好的感覺,此時就可以把阻尼因數調高;有些人喜歡聽古典音樂,此時阻尼因數就選擇Low檔最佳。這套阻尼因數調整機制可以滿足用家對不同音樂的偏好,可說是業界獨一無二的設計。
此外,為了調聲,SiegfriedSeries II的音樂訊號路徑上改採Mundorf的Silver Oil Capacitors,讓聲音更甜美。到底VTL是怎麼調聲的呢?根據LukeManley的說法,先聽樂器的演奏質感真不真實?再聽人聲夠不夠美,最後再以大型管弦樂來做整體音色平衡的檢驗。經過這樣的調聲程序,他們選擇了Mundorf銀油質電容。為了監管真空管,SiegfriedSeries II內建偵錯感知系統,一旦功率真空管出了問題,馬上就會啟動保護機制。也因為有這套偵錯系統與自動偏壓並用,使得Siegfried SeriesII所使用的功率管不需要配對。對了,如果您本來擁有第一代Siegfried Series II,想要升級,可以送回原廠,原廠會更換整套線路版,將第一代升級為第二代,當然這是要付費的。
當天使用的數位訊源emmLabsTSDX CD轉盤搭配DAC2 V2數位類比轉換器。
搭配的前級是VTLTL 7.5 Sereis III,唱頭放大器則是VTL TP 6.5 Signature。
黑膠唱盤是ClearaudioMaster Reference II,唱臂是Durand Telos,唱頭是Clearaudio Goldfinger Statement。
以Mute取代電源開關
Siegfried SeriesII的面板中央有一個顯示窗,可以看到內部。底下有Mode、Power、Mute三個小按鈕,Mode就是切換四極管或三極管狀態,Power就不需多解釋了,而Mute其實就是一般使用狀態下的「電源開關」,如果您每天都要聽它,使用Mute來「關機」就好,一旦進入Mute(其實等於Standby)狀態,通過管子的電流就降低,藉此增加真空管壽命。
背板有XLR與RCA輸入端子各一,以及XLR/RCA輸入切換小扳手,此外還有一個0度/180度相位切換小扳手。一個12V觸發開關以及RS232連接埠提供給用家更方便的中控使用。前面說到Siegfried Series II內部已經從頭到尾全平衡架構,為何還要有RCA輸入端呢?這當然是怕有人的前級只有RCA輸出端子,所以備齊待用。不過您放心,即使您用了RCA輸入端子,音樂訊號進入SiegfriedSeries II之後,馬上就會轉為差動平衡,執行全平衡放大任務。
如果您想調整阻尼因數,必須打開頂蓋,前方有二個小扳手開關,上面有標示,二個扳手全往上扳就是Low檔,全往下扳就是Max檔,另外中間二段就是Mid跟High檔。此外,每支功率管旁邊在運作時都有綠色LED燈會亮著,表示功率管正常工作。如果看到紅色LED燈,就表示該支管子已經壽終正寢,必須更換。
對了,有人可能會懷疑,第一代的Siegfried Series II每聲道輸出800瓦,比第二代還大,但所使用的功率管號與數量都跟第二代一樣啊!難道第二代的功率輸出真的比較小?非也!第一代的800瓦標示是在負載阻抗4歐姆狀態下,如果負載阻抗是8歐姆,輸出功率是600瓦。而第二代的負載阻抗標示5歐姆,最適當狀態是4-8歐姆,所以標示650瓦,其實二者的輸出功率是一樣的。
非常中性
聆聽SiegfriedSeries II時,二次使用的數位訊源並不相同,第一次使用的是emmLabs TSDX CD轉盤搭配DAC2 V2數位類比轉換器;而第二次使用的是CHPrecision D1+C1。前級則是VTL TL 7.5 Sereis III,唱頭放大器則是VTL TP 6.5 Signature,黑膠唱盤ClearaudioMaster Reference II,唱臂是Durand Telos,唱頭是Clearaudio Goldfinger Statement。二套不同的數位訊源有什麼聲音上的差異?emmLabs大開大闔,衝擊性強,低頻量感飽滿,屬於外放型美感。而CHPrecision則是比較內斂溫潤,密度高,低頻量感沒emmLabs多,但也已經夠了。以三次聆聽這套組合的經驗來說,我個人偏好採用CH Precision時的表現。
參考軟體:
「SupremeSessions 1」是Marten Recordings的處女作,完成於2013年。為何喇叭廠Marten Design要錄製CD?因為他們在研發ColtraneSupreme 2旗艦喇叭時,發現沒有夠真實的錄音可以讓這對喇叭表現,於是在自家Studio(聆聽喇叭的音響室)找來音樂家錄下這張CD。錄音時只用二支麥克風,而且是所有樂器同時演奏收音,沒有後製混音,沒有壓縮,沒有加味加料。錄音時鑑聽喇叭當然是MartenDesign,線材是Jorma Design,A/D轉換是MSB,聲學道具是SMT,麥克風是Schoeps。這張錄音是罕見真實又直接的錄音,必買!(上瑞)
詳細聽感請見音響論壇3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