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迷如果到朋友家裡聽音響,通常第一個感受就是他家的聲音特質跟我家的有很大的不同,總之不外乎高頻比較漂亮、中頻比較漂亮或低頻比較漂亮、或比較差等等,很難說出一個比較具體的評斷。事實上,我們的聽感受到喇叭與空間所形成的頻率響應曲線影響最大,再來就是殘響時間長短與結構的影響。
頻率響應曲線會關鍵性的影響到我們對音樂「平衡性」的認知,而殘響時間所影響的聽感更為複雜與抽象,很難具體量化。以我的經驗來說,當我踏入一個聆聽空間時,不必播放音樂,大概就可以從講話的聲音特質中推測這個聆聽空間播放音樂時的聲音特質,這就是我的耳朵對這個聆聽空間的殘響特性反應,而非從0-2-0.4秒的平均殘響時間中判斷。
先不談殘響時間,就說影響最大的頻率響應曲線,在此我要將它粗分為高頻段、中頻段與低頻段。按照這樣的粗分,我們可以將聆聽空間的頻率響應曲線想像成以下幾種型態:
一字形:高、中、低頻段相對平直(不可能完全平直)。這種曲線理論上是最中性的曲線。不過,這種相對平直的曲線不一定好聽。有些人認為以DRC或等化器將頻率響應曲線弄平直之後,聲音並不好聽是有道理的,因為頻率響應平直只是代表器材或空間「被扭曲」的程度很輕微,但被扭曲的程度輕微跟人耳聽感的好不好聽之間並非等號,因為人耳的聽感會受到等響度曲線的制約。
翹翹板形:高頻段量感太多,或低頻段量感太多。高頻段量感太多時,聲音會偏亮,偏侵略性、解析力會比較強,通常在沒有裝潢、物件很少的房間會有這種形狀。而低頻段量感太多時,聲音會偏暗,溫暖,清晰度降低。通常在吸音比較強、或比較小的房間中會產生這種形狀。
U字形:高頻段、低頻段二端上翹,中頻段微凸,也就是一般所謂微笑曲線(Smiley Face Curve)。這是人耳所感受到比較「平衡」的聲音,也是Harman Curve的形狀,還跟等響度曲線接近。一般來說,U字形曲線是大多數人喜歡的聽感,也是認為音樂平衡性最佳的曲線。因為其形狀類似我們微笑時嘴角二端翹起,所以稱為「微笑曲線」,剛好這也是大部分人聽起來舒服的曲線。
V字形:高頻段、低頻段二端上翹,中頻段凹陷。這種曲線會產生比較強的刺激聽感,也會覺得聲音中頻段比較乾淨,音場前沿會內縮,而且會有解析力高的感覺。
到底以上幾種聽感真正聽起來是如何?如果家中沒有等化器,很難具體瞭解這些聽感的差異。不過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很快的瞭解上述這些聽感,那就是去買一付帶有等化調整的耳機,價格不必高,但一定要帶有多段等化調整。利用這付耳機,透過App來按照上述高、中、低頻段量感的多寡來調整,很快就能夠瞭解上述幾種曲線的具體聽感。同時,你也可以透過耳機的等化,瞭解自己「現階段」所偏愛的聲音特質是哪一種。
重點來了,就算你透過耳機來瞭解自己喜歡的聲音特質是哪一種,但是要如何在二聲道音響系統上調出喜歡的聲音特質呢?AV環繞擴大機有內建等化功能,可以做到。有些擴大機內建的Dirac Live或RoomPerfect或其他調整工具也可以做到。買一個外接等化器也可以做到。
如果你不想採用這些方法,能夠以更換線材、墊材、電源處理等調聲方式來做到嗎?不能!因為這些調聲方式變動的幅度很小,不足以調出你想要的曲線。你能做的就是增加或減少聆聽空間吸音材料、吸音物件的數量來增加或減少高頻段。至於低頻段量感的增加就只好靠超低音喇叭,或更換一對低頻量感比較多的喇叭。
最後我要簡單解釋什麼是「Harman Curve」。所謂Harman Curve是Harman集團最早在2012年所發表的聽感曲線,由Sean Olive監督研究調查而成。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耳機聆聽者,透過統計瞭解參與受測者對聲音的偏好。雖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耳機聆聽者,但聽感的標準是二聲道喇叭在聆聽空間中的最佳表現做參考。從2013年發表到2019年,Harman集團不間斷在研究Harman Curve,總結產生四種不同曲線,不過都只是小幅度不同,大走向是不變的,那就是所謂的U形曲線。
附圖是Harman 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