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湖」是柴可夫斯基(1840-1893)第一部芭蕾舞曲,在1875年接受Bolshoi Theatre委託,隔年3月就完成。其實,這部作品能夠那麼快就完成,部分原因是因為柴可夫斯基早在1871年跟他的妹妹Alexandra住在一起時(Kamenka),就已經為他的姪子姪女們寫過一齣小型芭蕾舞劇音樂,這是根據條頓傳說「天鵝湖」所寫。後來的天鵝湖音樂可能也取1871年那齣兒童芭蕾舞劇的音樂加入寫成。
天鵝湖芭蕾舞劇在1877年初開始排練,1877年3月4日於Bolshoi Theatre首演,可惜因為諸多原因而失敗了。不過這齣芭蕾舞劇還是持續上演,只不過內中音樂穿插越來越多不是柴可夫斯基原本寫的,以至於最後竟然只有三分之一是柴可夫斯基原本所寫的音樂,真是離譜。
1893年,著名的法國編舞家Marius Pepita(1818-1910)要求看柴可夫斯基的原譜,認為是傑作,於是請柴可夫斯基的弟弟Modest重新修訂,並於1894年在聖彼得堡Maryinsky Theatre(1860年開幕)演出第二幕,其餘是在1895年才演出。結果還是反應平平,沒有大獲成功,不過天鵝湖這齣芭蕾舞劇與音樂總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我相信,連柴可夫斯基可能都沒想過「天鵝湖」芭蕾舞劇在今天會那麼受歡迎吧?當然,他所寫的天鵝湖音樂也就這樣進入大家心中。
在此稍微插花Maryinsky Theatre。在帝俄時代,Pepita在聖彼得堡皇家劇院擔任芭蕾舞團長達30多年。後來這個劇院被旁邊原本馬術劇院所改建的Maryinsky Theatre(1860年開幕)超越。Maryinsky Theatre在1920-1935年間改名為國家歌劇院與芭蕾舞藝術學院,1935-1992年改名為Kirov劇院。1992年蘇聯解體,才又改回原本的名稱Maryinsky Theatre。所以這個劇院的管弦樂團也就跟著改名,其實都是同一所劇院,同一個管弦樂團。
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曲「天鵝湖」、「睡美人」與「胡桃鉗」音響迷可說耳熟能詳,這三齣芭蕾舞劇能夠紅到今天應該都是編舞家Marius Pepita的功勞。而音響迷會對這三齣芭蕾舞曲的音樂印象深刻,應該也跟1970年代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錄音,以及更早安塞美指揮的那套「The Royal Ballet」(1957年在Kingsway Hall錄音,1958年母帶後製完成,1959年發行)脫不了關係。這二套版本市面上已經出過過不知道多少種版本,再炒下去也沒有什麼新意。我猜,這次Esoteric復刻「天鵝湖」,會選擇Anatole Fistoulari(190-1995)指揮的版本,可能也想沾點新意吧?
Anatole Fistoulari在現今烏克蘭出生,7歲時就在基輔上台指揮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13歲就指揮聖桑的「Samson and Delilah」,成年後在歐洲、美洲指揮,也在蒙地卡羅指揮俄羅斯芭蕾樂團。二次大戰爆發,他去了英國,跟馬勒的女兒Anna結婚,後來入籍英國。他所指揮的唱片很多都是音響迷追逐收藏的對象,因為音響效果很好。
Anatole Fistoulari早在1950年就開始錄製唱片,曲目寬廣,1952年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錄製天鵝湖,這個版本後來由日本Opus Kura唱片出版。1957年,他在Decca錄製「天鵝湖組曲」。1960年,他替RCA Living Stereo錄製了Ballet Music From Opera(Orchestre Du Conservatoire de Paris),那張唱片音響迷應該都有。1961年,他指揮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錄製了「Scenes From Swan Lake」(Decca),也就是Esoteric復刻的這個版本。
我比較過Anatole Fistoulari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那個版本,認為Esoteric選擇這個版本復刻黑膠是對的,因為這個版本的音響效果比較好。不過,平心而論,這個版本的音響效果還是不如安塞美那個1957年「皇家芭蕾」錄音的版本。雖然如此,我們就當作收藏Anatole Fistoulari的錄音,因為他也是音響迷最愛的指揮之一啊!
Esoteric復刻黑膠,勝旗音響代理進口,各大唱片行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