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二聲道喇叭]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22-12-2 15:40:03 |已閱:32449|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台北
字體縮放
KEF無疑是少數技術含金量高的喇叭廠之一,從他們堅持發布諧波失真規格的態度,就可以知道他們是一家嚴謹的公司。從創業開始,KEF就不斷研發新單體新技術,從1988年第一代Uni-Q推出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二代Uni-Q,現在又加上Meta,無論在實質聲音表現上或行銷上,都是一大量點。而Reference 1則是結合Meta的最新產品之一。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1.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KEF Rrference 1雖然是書架型喇叭,但氣勢卻有如落地式喇叭。

KEF這個品牌的名稱來自於Kent Engineering & Foundry,創立於1961年10月2日,創立者是Raymond Cooke(1925-1995)。那個時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十幾年,有許多戰時在軍中接觸到雷達、電子領域的人,退伍之後為了謀生,就開創了音響事業,Raymond也是其中之一。他在二戰時期在皇家海無線部門服役,退役之後他去唸倫敦大學電子工程系,也將大部分退役金用在買音響器材上,是個音響迷。

大膽挑戰前輩
據說Cooke可能是在1940年代末期,倫敦錄音工程協會上的聚會中跟Wharfedale喇叭的創立者Gilbert Briggs(1890-1978,在1932年創立Wharfedale)認識的。當時Briggs已經是音響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寫了一本「Loudspeakers」,被業界奉為圭臬,但Cooke對書中許多觀點並不認同,並且向Briggs提出。沒想到Briggs竟然邀請Cooke來修改這本書,當時Cooke還在唸大學,有酬勞可以拿,當然就答應了。畢業以後順理成章進入Wharfedale的技術部門工作。

在進入Wharfedale工作之前,Cooke在BBC錄音工程部門也工作了二年,參與錄音座的研發工作,以及開發相關硬體設備。從1955到1961年,Cooke在Wharfedale工作。1959年,Wharfedale賣給Rank Organization,不過Cooke仍然留在那裏工作,因為他想研發新材料來取代音響界長期使用的紙盆振膜,但新東家對這個研究計畫沒有興趣,這使得Cooke認為自己應該出去創業,實現夢想。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5.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Reference 1 Meta採用12代Uni-Q Meta同軸單體,高音單體的橘瓣導波器與中音單體外圈的淺號角都有提升音壓的能力。

研發單體
KEF一開始是以研發喇叭單體為主,Cooke最早的目標就是:再生20Hz不必一定要用到15吋單體。在這樣的夢想驅使之下,KEF研發出各種著名單體,並與BBC合作,推出著名的BBC LS 3/5A。有一段時間,KEF的喇叭套件在全世界都暢銷,台灣許多音響迷可能也都買過。後來104、104ab、105等陸續推出,KEF成為著名喇叭廠。而Cooke則終生孜孜不倦在做研發工作,即使最後幾年身體健康逐漸惡化仍沒有放棄工作。1995年3月19日,Raymond Cooke終於撒手人寰。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2.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Reference 1 Meta是書架型喇叭,但它卻是書架型喇叭中少見的三音路設計,因為Uni-Q同軸單體就包括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再加上那個6.5吋低音單體,就能發出落地喇叭的音樂規模感。


Uni-Q是轉捩點
KEF的喇叭單體發展雖然可說豐功偉業,不過轉捩點還是在1988年推出Uni-Q同軸單體。其實KEF早已研發同軸單體多年,但一直礙於找不到體積夠小磁力夠強的磁鐵,無法將高音體積縮小裝在中央的軸心中。一直到釹磁鐵商業化之後,Uni-Q才得以在1988年推出。這麼多年來,Uni-Q不斷進行性能提升,到了2018年推出第十二代,改良處是在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之間的間隙加了吸音阻尼物質,第一個用的產品是R11。2020年,KEF又推出第十二代Uni-Q加MAT吸音設計,第一個使用的產品就是LS50 Meta。現在,KEF的Uni-Q已經跟Meta結合,成為他家新的科技亮點。

如果按照等級來排列KEF的產品,KEF最頂的當然是Muon,不過這是限量品,不知道賣完了沒有。再來就是Blade系列,接下來是Reference系列,R系列、Q系列、LS50 Meta、T系列。這些都是被動式喇叭。無線傳輸主動式另外還有LS 60 Wireless、LS 50 Wireless II,以及LSX II。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6.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Reference 1 Meta的面板以厚厚的鋁合金製成,後面還有樹酯材料阻尼層。

金屬面板
在這些系列中,比較有趣的是Reference系列與R系列,這二個系列的造型一樣,使用單體數量也類似,遠看會以為是同系列,而且Reference 系列的第一個字也是R。但事實上,這二個系列的價格差很大,重量也差很大,先不說單體品質的差異,Reference系列的箱體面板是厚厚的鋁合金製成,而R系列卻是一般面板。

就以一樣使用五個單體的Reference 5與R11來說,後者體積1249 x 200 x 383.5mm,淨重37.7公斤,而前者體積1350 x 205 x 462mm,淨重60.2公斤。二者體積差不多,但重量卻差很多。反映在售價上,R11只要26萬,而Reference 5卻要71.8萬。所以,如果您看到Reference 1 Meta這麼小小的書架型喇叭,售價竟然高達29.8萬,比R11還貴,那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無論是箱體、單體、分音器品質都不同啊!

Reference系列的型號分法很有趣,採用五個單體的就是Reference 5,採用三個單體的就是Reference 3,採用二個單體的就是Reference 1 Meta。另外還有採用五個單體的中聲道Reference 4,以及採用三個單體的中聲道Reference 2,這二個中聲道刻意以偶數來編號。當然,如果您想買超低音,Reference也有8b。另外鑲牆式的我就不說了。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4.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第十二代Uni-Q單體。外表看起來跟前一代差不多,實則內部有許多改良。


加了Meta
Reference 1 Meta的上一代Reference 1是在2014年慕尼黑音音響展推出,而Reference 1 Meta則是在2022年推出,二者相距八年時間。Reference 1 Meta與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後面加了Meta,所謂Meta我在音響論壇已經寫過好幾次了,那是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 ,取第一個單字的前面Meta為名。簡單說就是在UNI-Q單體後面加一塊圓形的黑色硬塑膠盤,塑膠盤上有30條溝紋,這些溝紋最短者0.5公分,最長者25公分,以四分之一波長原理來去除高音單體所噴出的背波,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吸收99%高音單體的背波。

除了Uni-Q單體後面加上Meta之外,Reference 1 Meta在外觀上跟上一代並沒有什麼分別,而箱體的做法也一樣。Reference 1 Meta的箱體主要還是以MDF製成,內部還有密度更高的MDF作為補強,這種做法跟一般喇叭箱體差不多。與眾不同的是Reference 1 Meta的面板,那是以厚厚的一塊鋁合金加上樹酯層(可是看起來像是銅板),再從後面以長長的四根螺絲貫穿箱體鎖住面板,讓面板與箱體緊密結合為一體。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REFERENCE_1_Meta_.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Reference 1 Meta的低音單體跟Blade一樣,是一片鋁合金壓出淺碟型,而且懸邊是內凹的,彈波用了二組,跟一般低音單體有很大的不同。

導波器有作用
Reference 1 Meta的同軸單體採用最新12代的UNI-Q Meta,高音採用1吋鋁合金振膜,中音單體採用5吋鋁合金振膜,低音則是6.5吋鋁合金振膜,這個低音單體從Blade首度使用迄今。高音單體的盆分裂頻率大約在40kHz,人耳不可能聽到。而那個橘瓣導波器則是在7kHz以上發揮作用,幫助高音單體控制擴散性,可以在15kHz以上提升3.5dB的音壓。中音單體的頻域大約是450Hz-2.1kHz,外框那個淺號角導波器大約可以增加7.5dB音壓。

而低音單體採用雙彈波,淺凹盆鋁合金,沒有防塵蓋,一體成形,內凹半圓懸邊。音圈採用鋁線繞製,音圈筒直徑很大,只比振膜小一點而已,這樣的設計會讓音圈與振膜的一體性提升。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7.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Reference 1 Meta的背板上有一個大大的低音反射孔,原廠附長短各一的反射管,讓用家自己調配。而那三組鍍白金的喇叭線端子中,中央那組是用來鎖內部高中音、低音單體跳線之用。如果不使用Bi Wire,就要將中央那組端子鎖緊,內部跳線才能連接。


獨特Bi Wire設計
來到Reference 1 Meta的背面,喇叭線端子有三組六個,鍍白金,看起來質感很好。上下二組是接喇叭線用的,中間那組則是純粹放鬆與鎖緊內部的跳線。換句話說,如果您想使用Bi Wire,必須將中間那組端子放鬆;如果只使用一條喇叭線,則必須將中間那組端子鎖緊,這樣內部跳線才能連接上下二組端子。

除了端子,還可以看到低音反射孔。Reference 1 Meta的低音反射管是可以更換的,原廠稱為Flexible Port Technology。低音反射管附帶二種,一種比較長,一種比較短,長管子的低盆衰減比較和緩,大約可達37Hz。而短管子大約40Hz。換句話說,低頻衰減得比較快。更換低音反射管時,要先將外面的錐狀物旋下才能更換。

諧波失真低
Reference 1 Meta最厲害的地方是二次、三次諧波失真,他家是少數敢於公布喇叭諧波失真的廠家。諧波失真越高,代表音染越嚴重,而Reference 1 Meta的諧波失真標示很詳細,二次諧波與三次諧波失真(90dB/1m)小於0.5% (40Hz -100kHz);小於0.2% (200Hz-2kHz);小於0.1% (2kHz -20kHz)。這些數字看起來比擴大機的諧波失真高很多,但在喇叭領域內,已經算是很低的諧波失真了。

Reference 1 Meta的分頻點設在450Hz與2.1Hz處,而且二支喇叭經過配對,誤差在0.5dB以內,算是很精確的。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它的靈敏度只有85dB,而且平均組抗在4歐姆(最低3.2歐姆,最高沒有標示,我猜會超過10歐姆以上),看起來不是容易驅動的喇叭,所以要搭配功率比較大的擴大機。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3.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Reference 1 Meta在雅士音響地下室聆聽空間。聆聽空間很大,喇叭顯得小,但它所發出的聲波能量卻不小。

大空間聽小喇叭
聆聽Reference 1 Meta的場地在台北民生東路雅士音響地下室,搭配的器材如下:Chord Hugo 2 Go+2Yu串流播放器,搭配Hugo M Scale升頻器。前級Chord Dave(內建DAC),後級Chord SPM 1050 MK2(200瓦8歐姆負載)。這個聆聽空間量測起來的頻率響應相當好,沒有致命的凹陷或很大的峰值,可以聽到比較平衡的聲音表現。

首先我要說,Reference 1 Meta在雅士地下室那麼大的空間中,Reference 1 Meta的高中低頻量感竟然還是那麼足,這是讓我很驚訝的。老實說Reference 1 Meta的低音單體尺寸只有6.5吋(165mm),根本只能說是中音單體尺寸而已,但卻能發出足量的低頻。而那個同軸單體其實尺寸也不大,但卻可以讓Reference 1 Meta完全脫離一般人對書架型小喇叭的固有印象。就我自己的聽感,如果閉起眼睛,您可能會以為是落地式喇叭在唱歌。

完全不怕流行音樂
例如聽Lady Gaga唱的「Top Gun Maverick」主題曲,飽滿又能量強勁的嗓音與搖滾伴奏直衝過來,沒想到那麼小的喇叭能發出那麼飽足的聲音能量,而且聲音線條清晰,低頻也夠勁,不會虛軟或含混。聽Fink唱的「Blueberry Pancakes 」時,搖滾樂的強勁衝擊性竟然也能再生出來,可以讓我感受到飽滿的中頻段與低頻段。

聽John Campbell的「Way Down in the Hole」時,沙啞又富磁性又帶粗獷的嗓音在Bass的伴奏下,同樣也讓我聽到飽足的中頻段與低頻段。聽Anette Askvik唱的「Liberty」時,不僅中頻段與低頻段飽足,薩克斯風也很飽滿,而整個音樂規模感龐大寬廣也超過一般書架型小喇叭所能表現者。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8.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器材外燴現場所使用的Chord Hugo M Scale升頻器。

夠飽滿夠有勁
再聽姚斯婷的「我的心太亂」,雖然音樂中沒有特別多的低頻,但突出的女聲唱歌與爽脆的鋼弦吉他伴奏也能充滿整個空間。Reference 1 Meta就像是沒有被束縛的喇叭,雖然只是書架型,但聽起來從高音到中音、低音都很平衡,聽起音樂來不會感覺有什麼不足處。再聽Hideaki Tokunage(德永英明)的「Yasashii Kiss O Shite」(美夢成真),Reference 1 Meta同樣也呈現龐大的音場,嗓音與電子合成器、套鼓都那麼飽滿。甚至聽葉蒨文的「曾經心痛」Live版時,腳踩大鼓的低頻也很飽滿,葉蒨文的嗓音中氣十足,穿透力強。整首歌的搖滾味道都能充分呈現。

甜味光澤俱足
Reference 1 Meta聽流行音樂氣勢十足,那麼聽古典音樂呢?我聽Sueye Park所演奏的那張「Journey Through A Century」小提琴獨奏,發現Reference 1 Meta的小提琴屬於內斂型的,有甜味,有光澤,但不是艷麗型,而是耐聽型,而且帶著溫暖。這種小提琴音質音色跟有些音響迷所認定的金屬振膜會有金屬聲有很大的落差,其實我聽過許多KEF喇叭,高音單體、中音單體都是金屬振膜,連低音單體也是,可是聽起各種音樂都不會有所謂的金屬聲。

如果用金屬振膜就會有金屬聲,那麼很多喇叭用的都是塑料振膜,它們聽起來不也應該是塑膠聲嗎?一般所謂的金屬聲可能發生在振膜的盆分裂點上,因為盆分裂,所以那個點產生多餘的振動,而讓聲波量感突出,導致音響迷所謂的「金屬聲」。從規格上看,Reference 1 Meta的高音單體盆分裂點在40kHz,早已超出Reference 1 Meta的頻寬上限,這可能也是小提琴聽起來內斂溫暖又甜潤的原因之一。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09.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現場使用的Chord SPM 1050 MK2後級。

溫暖寬鬆
Reference 1 Meta的大提琴是溫暖而且帶著寬鬆的。我聽馬友友與Emanuel Ax合演的「Hope Amid Tears」時,鋼琴是溫潤的,好像被一層柔光包圍住。而大提琴的恩恩鼻音相當濃厚,而且不會粗硬。在我的經驗中,如果中低頻段量感不足,很容易就讓大提琴聽起來單薄又粗硬,而且呆板。Reference 1 Meta唱起大提琴與鋼琴卻能夠夠讓人大腦產生快感,代表它所發出的音質音色都是很美的。
其實,聽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時,書架型小喇叭並不會比落地大喇叭差多少,因為這種音樂的基音範圍大多集中在中低頻段以上,Reference 1 Meta的這三音路三單體要應付這個頻段綽綽有餘。

平衡清甜
Reference 1 Meta聽弦樂四重奏如何呢?我測試器材,一定會用弦樂四重奏來聽,因為弦樂四重奏聽起來好聽,就代表這件器材的高、中、低頻段量感相當平衡,連帶也讓音樂平衡性很好。如果弦樂四重奏聽起來讓人坐立難安,或索然無味,那代表還有問題必須解決。
我用東京弦樂四重奏團所演奏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Op.18 No.1來測試。Reference 1 Meta所唱出的聲音相當中性,相當平衡,沒有特別突出之處,也沒有特別甜,四把弦樂器的融合度很好。

在此我要強調,Reference 1 Meta的高頻段有甜味,但不會特別甜。如果以水果來舉例,Reference 1 Meta的高頻段甜味屬於水梨的那種甜,而不是愛文芒果的甜。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10.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現場使用的Chord Hugo 2 Go+2Yu串流播放器。


低頻基礎夠
Reference 1 Meta聽管弦樂如何?如果以我的標準來說,大型管弦樂的音樂規模感當然很難完整呈現,但如果論音樂的平衡性來說,Reference 1 Meta的表現相當不錯。例如我聽Klus Makela指揮奧斯陸愛樂錄製的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發現管弦樂的低頻基礎相當不錯,弦樂群的厚度也也能呈現出Maazel來,而弦樂的細緻程度與絲絲縷縷的解析也相當好,已經可以完整感受到交響樂的音響性美感。

聽Lorin Maazel指揮克里夫蘭管絃樂團所演奏的布拉姆斯「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時,管弦樂的弦樂部厚度也夠,銅管也能發出溫暖厚實的破金之聲。更重要的是整體音樂很穩,很紮實,沒有一般書架型喇叭那種單薄的缺點。

大鼓有模有樣
像Reference 1 Meta這麼小的喇叭能聽大鼓嗎?我特別挑了梅林茂所寫的電影配樂「滿城盡帶黃金甲」來聽。沒想到Reference 1 Meta竟然也能將音樂中的大鼓再生得有模有樣,在那麼大的聆聽空間中,鼓聲還是凝聚紮實飽滿有彈性的。不過我也要說,Reference 1 Meta的低頻音量承受能力還是不如落地喇叭,聽這類音樂時,必須控制音量,不然低音單體可能會承受不住強烈的鼓聲。

KEF Reference 1 Meta  ,閉著眼睛聽,像是落地喇叭 409kef軟體.jpg 評測 KEF Reference One 小喇叭大氣勢 台灣金山 琦富國際
馬友友與Emanuel Ax已經是超過40年老搭檔了,可能是年齡火候的關係,這張以五首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為內容的「Hope Amid Tears」聽起來更為讓人感動,而且錄音效果很好,值得收藏。


以為是落地式喇叭
以書架型小喇叭的售價而言,Reference 1 Meta是相當貴的,不過您不要忘了它是三音路設計,不是一般書架型小喇叭的二音路設計。而且,它的Uni-Q同軸單體提供了優異的定位感,這也是一般二音路書架型喇叭所無法望其項背的。還有,它的重量達18.2公斤,一般書架型喇叭也沒有那麼重。更優的是,它敢秀出二次、三次諧波失真數據,這代表它的聲音是夠中性的。最後一個優點,閉著眼睛聽,您會以為它是落地式喇叭。府上空間小容不下大喇叭嗎?KEFReference 1 Meta讓您買書架小喇叭但卻能享受落地大喇叭的音樂平衡性。

規格:
KEF Reference 1 Meta
類型        三音路同軸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推出時間        2022年
使用單體        採用12代Uni-Q同軸單體一支,165mm低音單體一支
頻寬        45Hz-35kHz+/-3dB
平均阻抗        4歐姆(最低3.2歐姆)
靈敏度        85dB
分頻點        450Hz、2.1kHz
諧波失真        二次諧波與三次諧波失真(90dB/1m)小於0.5% (40Hz – 100kHz);小於0.2% (200Hz – 2kHz);小於0.1% (2kHz - 20kHz)
最大音壓        111dB(粉紅色噪音,1m)
外觀體積(WHD)        205×440×422mm
淨重        18.2公斤
參考售價        298,000元
代理銷售        琦富國際(02-27206916)

參考器材:
訊源:
Chord Hugo 2 Go+2Yu
Hugo M Scale升頻器
擴大機:
Chord Dave+Chord SPM 1050 MK2

焦點與建議:
焦點:
1.        採用第12代Uni-Q Meta同軸單體。
2.        低音單體跟Blade一樣作法,雙彈波鋁線圈。
3.        雖是書架型,但卻是三音路。
4.        聽起來有落地喇叭的音樂規模感。

建議:
至少要搭配100瓦以上擴大機,能有200瓦更佳。

圖示音響二十要:
音質:5
音色:5
高頻段甜美度:5
中頻段飽滿度:5
低頻段紮實度:5
音場寬深:5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4
透明感:5
層次感:5
定位感:5
音樂活生感:5
結像力與形體感:5
解析力:5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5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4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5
樂器與人聲質感空氣感:5
細節再生:5
空間感:5
整體平衡性:5

音響五行個性圖:
金:3
木:3
水:3
火:3
土:3
金:外放活潑爽朗。木:溫暖內歛親和。水:柔美中性溫潤。火:快速熱情衝擊。土:厚實飽滿穩重。

樂器人聲十項評量表
小提琴線條:纖細、中性、壯碩2
女聲形體:苗條、中性、豐滿2
女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男聲形體:精鍊;中性、壯碩2
男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大提琴形體:精鍊、中性、龐大2
腳踩大鼓形體:緊密、中性、蓬鬆1
Bass形體:緊密、中性、蓬鬆1
鋼琴低音鍵弦振感:清爽、中性、龐大2
管弦樂規模感:清爽、中性、龐大2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上瑞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11-8 20:01 , Processed in 0.597948 second(s), 123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