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日下午,我來到盧卡斯魏Lucas Wei的地下室音響室,享受了一個下午的濃濃油畫風音響效果。而且,跟詹君儀那裏一樣,好像是站在指揮的位置上聽音樂。不同的是,由於空間大小的差別,詹君儀那裏的音樂規模感龐大很多,而盧卡斯魏這裡因為空間小,所以音樂規模感沒那麼大。但是,盧卡斯魏這裡的堂音細節、樂器泛音(尤其是鋼琴)、空氣的細微騷動感、聲音的溫暖、聲音的親密性我認為勝過詹君儀那裏。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踏入盧卡斯魏的地下室聆聽空間,您看到的絕對是可以稱為醜的布置,不過沒關係,這是一個私密的空間,不會影響到家人,只要能夠弄得很好聽,醜一點也沒關係。看到盧卡斯魏這個地下室聆聽空間,就讓我回想起大約40年前的我第一個音響室。跟盧卡斯魏一樣,當年我也住一樓,有一個獨立的地下室(大約七、八坪),這個地下室當然就是我的音響室。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當年沒有網路,室內聲學相關書籍也很少,佈置我的地下室音響室之前,我對建築聲學沒有什麼概念。不過,當我完成這個音響室時,讓我學到第一堂課,那就是喇叭後牆不能釘整面夾板。當時為了怕吵到隔壁的地下室,所以我在喇叭後牆增加一道夾板牆,裡面塞吸音棉。另外聆聽位置後牆則整面做固定的黑膠唱片架,所以二邊不容易吵到隔壁。在還沒有釘夾牆前,我就把喇叭放進去聽,當時覺得低頻量感是夠的。等到夾牆完成,牆壁也貼了絨毛狀壁布,也鋪了地毯。喇叭再放進去聽,我嚇了一跳。為什麼?因為低頻量感少掉很多,聲音虛軟無力,不知道被什麼吃掉了。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當時我就開始找相關建築聲學的書籍看,看到腔體震動等於就是一個龐大的吸音器時,這才知道我做錯了,於是只好再於木夾板牆前方再砌一道厚實磚牆,而且磚牆並沒有與木夾板牆接觸。施工完成我再聽,真奇妙,低頻量感又回來了,聲音也恢復飽滿。這是我空間聲學的第一課。此後我開始有機會在新生南路普洛、辛亥路六樓普洛各自打造一間音響室,我相信很多人還記得辛亥路六樓那個音響室全部都用圓弧,那也是我讀過相關聲學書籍之後的第一個嘗試。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
這上下二張圖有什麼不同?上面那張多了二張黑膠,這是聽CD時的調聲。下面那張圖少了二張黑膠,這是因為播放DSD或SACD時高頻量感會稍微多一點, 必須增加吸音,所以後面的吸音體必須露出比較多一些。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接下來我在新店的辦公室做了一大一小二間音響室,後來又增加一間音響室,這三間音響室就一直用到現在。當時這三間音響室就已經運用更多的知識,包括開始使用二次餘數擴散器。我應該是台灣音響界第一個提倡使用二次餘數擴散器的人,一直到今天,各式各樣的二次餘數擴散器依然是佈置聆聽空間不可或缺的聲學處理器。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在這期間,我曾搬到陽明山住過一陣子,那裏的音響空間更大,大概有十幾二十坪,在那裏我又得到一些建築聲學的經驗。最後我搬到目前的居所,在預購時,我就已經規劃好我的聆聽空間,也跟建築公司達成協議,也就是保留了客餐廳沒有隔間,大約有40坪左右吧,這就是目前我的聆聽空間一直沒變。當年我的設計是天花板要充分擴散聲波,所以天花板做成弧形,而且在天花板釘滿二次餘數擴散器。右側牆放書櫃,喇叭後牆是CD架,前面用Hunter Douglas風琴簾遮住,左側窗戶也通通用風琴簾。地板上則鋪一大塊羊毛,此外就是不少的家具。這樣的設計一直用到今天沒變。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
這是低頻陷阱,總共有四個。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算起來,我自己親手處理過的音響空間就有上述幾個,而去聽過的音響空間更是無法數清了,各式各樣都有。我深知每個音響空間都有自己的聲學個性,就好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嗓音一般。就以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雜誌社的三個音響室,如果把一套完全一樣的音響系統放在三個音響室中去聽,您會發現聽到的是三種不同的聲音表現。這清楚的告訴我們,空間條件完全制約了一套音響的聲音表現,所以我才會說空間因素占了聲音表現的50%。如果沒有多次親手打造過音響空間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回過頭來說盧卡斯魏這個聆聽空間,我一看就知道這是經過數不清的調整過程之後的結果,因為到處可以看到調聲布置的痕跡。對建築聲學沒有經驗的人,可能只看到這個空間的「亂」,但在我眼裡,這個亂是有章法的,而且是實戰經驗具體實施的結果。如果從大體來說,盧卡斯魏這個聆聽空間就是擴散、吸收、低頻陷阱。擴散用的是跟詹君儀家裡一樣的尖錐型擴散器與二次餘數擴散器。吸收就是東一塊西一塊的軟質布或吸音板,此外當然是滿室的黑膠與CD,那些也都有吸收聲波與打散聲波的效果。地板上則是鋪一小塊地毯,天花板上並沒有擴散處理。在這樣的空間中,聽起來殘響時間很適當,是會讓聲音好聽的殘響時間。殘響時間很難事先計算控制,但可以慢慢增加或減少吸音體來調配,最終達到自己聽覺認為最好聽的殘響時間。我的經驗是:殘響時間的適當與否會強烈左右聲音的好聽與否。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盧卡斯魏並不是隨便亂貼亂做,而是有儀器量測過的,所以他另外還用了四個低頻陷阱,用來處理50-120Hz頻域,其中二個是明擺著,另外二個是半遮著,各自放在不同的地方。另外他還用了吸收100Hz以上的吸音板。不過,最重要的是他長期用耳朵去敏銳感受高、中、低頻段的平衡,調出他想要的聲音特質,這種聲音特質就是我一開始所說的:濃濃的油畫風。我所聽到的是非常飽滿、樂器人聲形體線條都很大、非常清晰、非常溫暖、聲音能量非常強(經常處於100dB左右音壓)、聲音密度很高、很有震撼力的聲音。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
這張鋼琴的泛音多到嚇死人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更具體的說,盧卡斯魏這裡能夠清楚分辨出CD、SACD、24/96音樂檔、DXD、DSD256等不同音樂規格的細微差異。我相信一般人的音響系統恐怕連CD與SACD的差異都聽不出來,但在這裡卻非常清楚。更厲害的是,我在這裡所聽到的鋼琴泛音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聽過最豐富的。不僅鋼琴泛音最豐富,我認為細節表現(包括樂器的細微聲音、空氣的騷動感、空間感等)恐怕也是數一數二的。您一定不相信,盧卡斯魏所用的喇叭竟然是台灣沒人要代理的Magnepan 20.7,這是他家第二號人物,第一號是四件式的30.7。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20.7一對美金售價13,850元,頻寬25Hz-40kHz,這麼便宜的屏風喇叭竟然可以發出讓人震撼的大鼓聲,以及龐大的管絃樂音壓,而且還能發出那麼多的細微音樂細節,真的是了不起的喇叭。我自己以前也曾用過Magnepan喇叭,一直認為是性價比超值的喇叭,而且絕對值的好也說得上,唯一要注意的是必須搭配夠好的擴大機。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盧卡斯魏為了這對喇叭,試過多種擴大機,最後確定Goldmund前、後級最搭,所以他用了Goldmund Mimesis 22M前級,以及Telos 600單聲道後級。這套前後級就貴了,不過以現場我聽到的音響效果而言,貴得有理,貴得有價值。而訊源呢?盧卡斯魏也是用過許多數位訊源之後,最後採用Playback MPT-8 Transport/Server與MPD-8 DAC,這一套當然也是旗艦。或許您會說,數位訊源與擴大機用那麼貴的,但喇叭卻用那麼便宜者,這樣對嗎?我要說對,聲音聽起來就是這麼驚人。當然如果盧卡斯魏有夠大的空間,我相信他會用四件式的30.7。對了,盧卡斯還有用農夫接地盒。至於線材,我就不必說了,內行人一看就知。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盧卡斯魏這個地下室空間有多大呢?長度大約9公尺,喇叭後牆到聆聽位置大約4.6公尺,寬度大約3.4公尺,高度大約2.4公尺。喇叭離後牆大約2.2公尺,聆聽座位與喇叭的距離大約2.8公尺,喇叭的間隔(中線到中線)大約2.35公尺。二喇叭貼近側牆,因為屏風喇叭很寬。盧卡斯魏反覆聆聽測試,最終才決定這樣的喇叭擺位與聆聽位置,現場聽起來簡直就是站在指揮的位置,很濃的聲音密度,很美的各種樂器音質,很真實的演奏質感,很強烈的親密性,強烈的感染力。
如果您喜歡的是水彩般的清淡,可能會聽不慣盧卡斯魏這種濃彩油畫的聲音;如果您喜歡坐在音樂廳比較遠的地方聽,也可能會覺得盧卡斯魏這裡的聲音太近了。不過即使有很多的如果,也抹煞不了盧卡斯魏這裡如釹磁鐵般的強烈吸力,那是一坐下來屁股就被沙發緊緊吸住的吸引力。老實說,無論我怎麼說,如果您沒來聽過,應該都無法想像我所說的是什麼?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
以下都是高解析音樂檔,包括這張。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一開始,盧卡斯魏就跟我說,他要先放CD,接著放SACD,接著是96kHz或192kHz的音樂檔,再來是DXD與DSD256音樂檔。當這些聽過之後,最後會給我聽真正的「數位母帶檔」。當然,真正的數位母帶檔是靠機緣取得,所以並沒有封面。為何要用這種順序播放呢?盧卡斯魏說,如果先聽數位母帶檔,其他的聽起來一定索然無味。原本我還不相信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等我按順序全部聽過之後,慶幸從CD聽起,因為聽過真正的母帶數位檔之後,其他的真的是不太想聽了。在此我要強調,如果是在一般人家裡,可能還聽不出CD跟數位母帶檔有什麼不同。但是在盧卡斯魏這裡,每一種訊源的等級差異清清楚楚顯現,一般人都可以分辨,不必金耳朵。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在地下室聽音響有二個好處,第一是很安靜,細節可以盡顯。第二是可以盡情開大聲,不必怕吵到鄰居。這二項好處在盧卡斯魏家裡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使得盧卡斯魏一直不想換屋,因為一旦住在一般公寓裡,盧卡斯魏還能不能調出這樣的聲音,那只有天知道。我建議盧卡斯魏一定要三思,不要輕易換房,「千萬」難買好空間啊!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我很醜,但是我很好聽,盧卡斯魏的音響天堂
最後我要說,盧卡斯魏跟詹君儀一樣,都是親自實踐的人,而非純理論派。擁有基本的理論基礎,加上不斷嘗試的實戰經驗,才能造就出這樣的聲音表現。盧卡斯魏的空間雖然不如詹君儀那麼大,布置得也不如詹君儀那裏那麼漂亮,但聲音表現非常有特色,而且音樂的龐大規模感與震撼力絕對是一般人家裡無法聽到的。或許最後您想問:盧卡斯魏這樣布置花了多少錢?告訴您,錢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企圖心?以及方向對不對。盧卡斯布置這間音響室,真正花在聲學處理器的錢大概不會超過二萬塊台幣,因為有些東西還是人家不要送給他他的。毫無疑問,這裡是聽音響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