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八月音響展,我與IAG的音響設計總監Peter Comeau在QUAD與Audiolab新品發表會後有過一次訪談,一開始他就告訴我IAG是一家致力於保存英國音響品牌的公司,細數IAG旗下的品牌:QUAD、Wharfedale、Mission、Audiolab、Castle、FKCO等,還真的都是英國品牌。
其中Audiolab應該是最晚才加入IAG集團的英國品牌,在2004年從麥拉倫(TAG McLaren)集團手下買過來之後,IAG並沒有大幅拓展Audiolab的產品線,而是戰戰兢兢的將8000S與8000CD重新生產,意外的讓音響迷得以重溫年輕時的舊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當我考慮購入第一套音響系統時,8000A還是當時的口袋名單之一呢!這間由Philip Swift與Derek Scotland兩人在1983年創立的公司,當年所推出第一件產品就是8000A綜擴,後來他們在8000A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多樣的產品線,但8000A卻始終沒有停產,一直到1997年Audiolab被麥拿倫集團併購之後,依然是用8000A的電路進行改良,可見當時的設計有多麼經典。
Audiolab可能也是IAG旗下眾多品牌中產品種類最少的,在2012年LAB系列問世之前,也只有8200系列旗下的幾件產品。但其實,8200CD可不是拿舊的8000CD修改的產品,而是全面重新設計的產品,普洛影音網上就有一篇陶主編所寫8200CD V12E的報導(本刊299期器材補述),您會發現兩者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原來當時IAG找來了數位專家John Westlake操刀,難怪進化如此之大,而新的8300CD就是在8200CD的基礎上所做的改良版。不過嚴格來說,8300CD應該是8200CDQ(附帶前級的8200CD)的進化版才對,因為進入8300世代,這次Audiolab並沒有推出僅有CD唱盤的版本,而把CD唱盤、USB DAC,以及前級擴大機全都做在一部器材裡面。
8200CD V12E就已經採用了OLED螢幕,不過8300CD的螢幕更大,字體也更明顯,這是第一個改良。第二是本來承盤式的CD讀取機構改為吸入式的讀取機構,讓整個外型也更加洗練。本來8200CDQ只支援到24/96的USB DAC部分,這回也「做到好,做到滿」,直接支援最高等級的PCM 32/384與DSD256的規格。第四個升級就更特別了,就是多了AES3的XLR數位輸入與輸出端子,難道原廠認為8300CD會有連接專業器材的需求嗎?還是他們會推出具有AES3數位輸入(或輸出)的設備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AES3數位端子一直是錄音的業界標準,效果確實也比同軸或光纖的數位端子好,所以也是一大加分。本來就已經近乎完美的8200CD,再加上這些升級,讓音響迷也難以挑剔。
再來看到8300A,第一件讓我驚訝的事是它竟然降價了!若是依照本刊273期評論8200A時的定價,功率更大、功能更多、用料更好的8300A竟然還比較便宜?同樣的,8300CD雖然比8200CD貴了一點,但也比8200CDQ便宜了不少。如果這不是佛心,什麼才是佛心?8300A的外型完全延續8300CD,最重要的改變在於多了一組平衡輸入,上一代8200CD有平衡輸出,但8200A卻沒有平衡輸入,一直讓許多想要買整套的音響迷抱怨不已,這次Audiolab終於從善如流,把平衡輸入做了進來。
第二個改良是輸出功率從60瓦提升到75瓦。看到背板,可以發現8300CD依然保有Audiolab的優良傳統,就是滿滿的輸入輸出端子,不過喇叭端子換成更好用的製品。打開內部會發現,不只是帳面上的瓦數提升而已,內部本來在8200A兩聲道共用的散熱片,這回也變成了兩聲道各自有獨立的散熱片,等於是讓兩聲道功率模組完全獨立,濾波電容也增加為兩倍,一切都是為了降低噪訊。8300A具備Audiolab獨家的CFB(Complementary Feedback)技術,提供優越的線性輸出,同時能確保機器在高溫工作時的穩定性。更厲害的是ACD(Active Current Drive)技術,透過微處理器監測輸入訊號,不僅能依照訊號大小預先提供電流,如果訊號沒有需要大電流,但功率級卻不斷輸出電流時,就會啟動保護線路。
更讓人興奮的是,8300A的唱放部分竟然直接附送MC放大,不再是以前的陽春MM放大而已,讓選擇8300A的黑膠玩家也可以搭配高檔MC唱頭,完全沒有遺憾。不過您一定也發現了,8300A只有平衡輸入,並沒有平衡輸出,如果有平衡輸出(給後級擴大機)需求的用家,則可以考慮用8300CD當作前級。
8300CD參考售價:56,900元
8300A參考售價:51,900元
進口代理:迎家 02-2299-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