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以前音響展Lumin原廠來台接受採訪時,當時就說開發部門的員工就有20人,而且軟體工程師就有8人。實際上Lumin是Pixel Magic System的旗下品牌,而Pixel Magic System本身就是視訊設備品牌,通訊相關技術本來就是專長。
Lumin產品命名概念很簡單,除了後級直接使用AMP作為名稱之外,訊源型產品字母代表某一型產品,數字則是代數,如果有Mini就是該型號迷你版。目前旗下除了L系列是內建硬碟的音樂伺服器,U系列是不含DAC只有數位輸出的訊源之外;其餘皆是串流DAC。目前的旗艦串流DAC是X1,接著依序是P1、P1 Mini、T3、D3。可以發現只有T3跟D3進入第三代,可見這兩款型號最受市場歡迎;事實上Lumin原廠就說過T3是性價比最高的戰鬥機種。
▲
Lumin的特色之一就是面板除了顯示螢幕外,就完全沒有其他東西,T3也不例外。包含關機都必須使用官方APP。有黑、銀兩色可選。
重視APP
不過在介紹硬體之前,Lumin在軟體方面的努力也必須獲得重視。Lumin所有器材都可以使用自行開發的APP,原廠對這免費軟體投入的心力並不下於硬體。比如去年2023年APP就進行過5次升級;這可是2013年就推出第一版,並不是剛上市需要大量修正的新軟體啊!Lumin的更新頻率足以並肩3C廠商。而且至今軟體方面無論新增多少功能,只要你是Lumin用家全部都是免費使用。值得一提的是Lumin也是目前音響廠商開發的串流App當中少數可以使用繁體中文者。
目前APP支援串流平台除了較常見的TIDAL、Spotify、Qobuz、AirPlay之外,還包含Plex、TuneIn這些較少見的平台。也支援Roon、MQA相關功能與最基本的UPnP。Lumin致力於讓所有串流平台都可以用Lumin APP連接。因此去年原廠來台時就提到Lumin也有跟Amazon、KKbox等平台接觸,可看出Lumin非常重視增加支援平台的數量。
其中Plex特別值得一提,因為Lumin是第一家支援Plex的Hi End音響品牌。Plex是跨平台多媒體管理系統,功能定位上有點類似可以管理影音、圖片的Roon。除了整理自家NAS、電腦上的影音檔,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裝置播放之外,還具備連結、整合線上影音平台的功能。Plex基礎版可以免費使用,付費高階版甚至還有資料庫,可以為音樂配上標籤、歌詞,以及EQ與響度調節等DSP功能;看來Lumin已經嗅到Plex未來可期了。
▲
T3除了提供RCA、XLR類比輸出各一之外,還提供BNC同軸、USB數位輸出。那個USB Type A是兩用,也可作為隨身碟插槽。至於RJ45則是主要輸入方式。
Leedh Processing
Lumin的音控採用32bit浮點計算,就算是用傳統數位音控也可以降低資訊損失;不過現在還多了Leedh Processing數位音控,這是由法國Leedh發明的新音量演算法。傳統數位音控是藉由衰減bit位元來達到增減音量的效果,會降低音樂資訊量;因此有些廠商在數位音控前會先升頻,減少資料實際損失。但是Leedh發現如果不要那麼講究準確度,那麼訊號損失可以大幅減少。舉個例子,一般數位音控的-1dB,Leedh Processing會變成-1.16dB;-2dB實際上是-1.8 dB,-3dB是-3.25dB……可以發現Leedh Processing並沒辦法精準衰減音量。但是除了錄音工作者之外,對多數聆聽者來說衰減精確度根本無所謂,減少音樂資訊損失才是能夠反應在聽感上的差異。目前有幾間音響品牌已經獲得Leedh Processing專利授權,包含瑞士Hi End品牌Soulution的音控都已經全面使用,Lumin當然也是。不過要提醒的是DSD格式無法音控,所以開啟數位音控之下DSD會轉換成PCM。
從Leedh Processing到Plex平台,可看出Lumin是間對新技術很敏銳的廠商,而且很積極地整合進自家產品內。雖然T3沒有,但Lumin可是音響界第一批採用SFP網路端子的先鋒。實際上本刊第一款評論到內建SFP網路端子的器材,就是Lumin現役旗艦X1。
新處理系統
T3的設計宗旨,就是保留T2受歡迎的元素之下大升級。箱體同樣採用旗艦X1同樣的CNC技術切削而成,具備高剛性高屏蔽性(入門D2並非採用CNC)。DAC核心繼續使用兩枚ES9028Pro數類轉換晶片構成雙單聲道線路。類比端的緩衝放大線路使用旗艦X1下放的技術,電源部分採用以金屬罩屏蔽,打上Lumin字樣的訂製交換式電源。就連外型與大小也幾乎相同,搭載端子種類也一模一樣。
不過差異部分也很明顯。首先機殼改採P1使用的高階表面處理,不容易留下指紋,質感也完全不同。再來,T3內建的是Lumin最新一代的處理系統,尤其是更換更強大的ARM。光是規格可見差異就是T2只能升頻至DSD128,T3已經可以升頻成DSD256。當然,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也能夠應付未來可能新增的功能。
在介面部分,T3提供RCA、XLR類比輸出各一。輸入方式除了RJ45之外,還可以選擇隨身碟。此外T3也保留BNC同軸、USB DAC兩種數位輸出;請注意背板上的USB Type A是雙向設計,既可以給隨身碟輸入,也可以輸出給另外的USB DAC。
▲
T3內部只有一個大電路板跟一個交換式電源,而電路板也分成兩大區塊,DAC與類比輸出的左半側是非常工整的雙單聲道設計。
豐富設定提供打磨空間
打開頂蓋,可以發現T3內部實際上就是一片大電路板(局部小電路板)與一個遮罩打上Lumin字樣的交換式電源模組。而電路板上也很明顯分成數位處理、數類轉換與類比線路兩大區塊;後者有非常工整的對稱線路,也就是從DAC晶片開始就一分為二的雙單聲道設計。這種一片式設計代表T3訊號傳輸幾乎沒有轉接損耗,傳輸距離也大幅縮短;尤其是類比輸出端子幾乎緊貼電路板,沒有長長的機內線。
在操作方面,T3機器本身除了背板的電源開關之外沒有任何可操控之處。所有操控都必須要使用APP操作。
跟聲音表現有關的設定包含音量控制開關、Leedh開關(關閉就是用Lumin自家算法)、左右平衡、輸出電平、De-Emphasis、輸出方式、MQA、Roon Ready、PCM輸出位元度,以及詳細的升頻選擇,或者應該說升降頻。除了DSD512不能轉換之外,任何規格都可以選擇要轉換為DSD256到44.1kHz之間的任一規格。比如可以選擇將DSD256的音樂轉成44.1kHz。而原廠表示音量控制是所有數位處理的最後一個步驟,理論上升頻後再經過音量控制損失會比較小,當然用家可以用聽感自行確認。
試聽在2號試聽室。搭配器材有Arcam A15綜合擴大機,KEF R5 Meta。雖然Arcam沒有真正意義上跳過音控直入後級的功能,但筆者轉到最大聲使用T3的Leedh音控,聲音表現竟然更好一些,甚至覺得Arcam好像比當初評測時更好;也許在這價位帶,沒有任何音控會是Leedh音控的對手。而在升頻部分個人沒有升到最頂,只將低於176.4kHz、192kHz的升頻至同樣規格。甚至輸出電平也從預設調成低檔位,在這系統上聽起來控制力反而比較好。重點是為了評論頻繁輸入指令,APP竟然都能順暢操作不會卡住或閃退,穩定性值得特別記一筆。
▲
所有功能都在官方APP內,包含介面顏色等設定皆能更改。如果有開啟升頻,播放時會顯示音訊原始規格,以及升頻之後的規格。
迷人的好音質
T3的聲底大致屬於精緻不銳利的走向,有清楚明確的形體定位但不特別強調形體線條。音色中性偏溫潤,不過這點多少有受到Arcam影響。總之T3的聲音風格是百搭型,跟多數器材應該都能搭配愉快。
在性能方面,聆聽中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音場更大,形體定位又明確的舞台感。T3的舞台寬深比個人對這價位DAC的印象大上一圈,不過更吸引人的就是優異的形體定位。就算是最難的交響樂,T3也可以將不同位置聲部分離的清清楚楚。雖然內中解析跟高價機種還是有差異,但已經能充分享受到交響和聲之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低音部也有與中高音同品質的分離度與定位,並沒有出現傳統數位音控在低音部分細節較少的常見情況。
T3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它的好音質。音質是許多方面推砌而成的最終結果,音質往往也是高價機與平價機種最直接的差異。今天T3就算是售價變兩倍,筆者仍然會想稱讚音質表現,何況T3還是相對較多干擾的串流DAC。聆聽時印象最深刻者,莫過於Kit Downes「Obsidian」這張管風琴獨奏專輯。這好像是第一次單純地被管風琴中高音的琴音煞到;那既像小提琴又像木管樂器的溫潤甜美音色,光是發聲就迷人,以前用其他系統聽就沒有這種感覺。再如聽Miles Davis「Bitches Brew」,其中一曲「Miles Runs the Voodoo Down」Miles Davis的小號生猛嘹亮、野性十足,也不見因此而嶄露些許毛刺感,發出令人不悅的金屬聲。聽T3,很容易不知不覺沉迷在悅耳的聲響當中。
難怪會是戰鬥主力
聽過之後能夠了解,為何T3被Lumin定位為戰鬥機種了;這價位帶能提供這種聲音確實性價比極高,且可能就是這價位帶最好的串流DAC之一。而且方便度、操作性方面也繼承Lumin一貫的優點,獲得最佳推薦實至名歸。
Lumin T3規格:
產品類型:串流DAC
最高支援規格:32bit/384kHz,DSD512
解碼晶片:ESS ES9028Pro×2
輸入端子:RJ45×1、USB storage×1
輸出端子:RCA×1、XLR×1、BNC同軸×1、USB×1
支援串流:UPnP、TIDAL、Spotify、Qobuz、Roon、Plex、MQA、AirPlay、TuneIn
重量:6公斤
外觀尺寸(WHD):350×60.5×350mm
參考售價:168,000元
進口總代理:愛爾法02-2695-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