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NAD推出的M10很犯規,利用最先進的空間響應校正技術Dirac Live加上當時性能最佳的D類功放Ncore,使這款綜合擴大機的性能在十萬元內難逢敵手。今年NAD旗艦綜擴M33在年初CES發表立即受到矚目,同樣採取「強強聯手」的設計概念,結合Dirac Live與「Ncore之父」Bruno Putzeys花了五年時間開發設計的Purifi Eigentakt D類功放,別的不說,光是Eigentakt能否超越Ncore成為新的D類王者就已經話題性十足了。
任何音響品牌想要拿到一個EISA Award都很不容易,但是NAD卻能以同一種類型的產品「串流綜合擴大機」連續四年奪下這項大獎,最近三年獲獎的全部都是「Masters系列」:前年是M32獲獎、去年是M10,今年則是以M33獲得EISA 2020-2021最佳智慧擴大機。
我連續多年觀察EISA Award、誰家的擴大機會獲獎對我而言已經愈來愈「沒有意外」,甚至可說「從客觀條件分析」就能看出來:只要該年出品新款綜合擴大機有頂尖技術的應用與結合,加上非常突出、與眾不同的規格數據就有很高的機率奪下EISA Award,就像今年一月在CES 2020期間發表的NAD M33,我從當時起就向代理商「緊迫盯人」,雖然在此之前我從未試聽,但早已料到它會獲得很多單位、媒體頒發的獎項,這不是我有先見之明,而是M33的客觀條件「很明顯不尋常」。
內建最新「BluOS 2i」串流系統
我先為您說明NAD M33的基本功能,它是一部內建Wi-Fi與藍牙的串流綜合擴大機,相當於「串流播放機+綜合擴大機」兩機合一,只要加上一對喇叭就能組成一套二聲道串流音響系統,它還配備了超低音輸出端子,在選單中可設定超低音分頻點,讓M33比絕大部分綜合擴大機更容易搭配與調校2.1或2.2聲道喇叭。
M33內建最新版本的BluOS 2i串流系統、支援AirPlay 2,在連網狀態下可讓用家聆聽免費或付費音樂串流服務,例如Spotify、TuneIn、KKbox、Tidal、Qobuz…等20多種線上音樂串流平台,用家也可以「聽自己的音樂」,播放家中網域連網狀態下儲存在PC、NB、NAS之中的音樂檔,支援播放的檔案類型MP3、AAC、WMA、OGG、WMA-L、ALAC、OPUS、MQA、FLAC、AIFF與WAV,可播放音樂檔最高規格為192kHz/24bit。
要是您覺得設定電腦或NAS分享音樂檔有點麻煩、有時候播放高規格音樂檔還可能因為家人同時使用網路造成卡頓問題,您可將所有音樂檔存進USB硬碟、插入M33背板的USB端子,給它一點時間「匯入」整理之後,USB硬碟就成為您的音樂庫,用BluOS App就能點選音樂檔播放了。
對應HDMI ARC,相容MM/MC唱頭黑膠唱盤
從外觀來看,M33長得跟M32幾乎是一模一樣,然而在兩者在設計上卻截然不同:NAD為了預留自家擴大機的升級空間採取MDC模組化設計,M32就是靠著MDC擴充槽添加BluOS串流模組獲得網路數位流能力,M33則是原本就「內建」網路串流,不用加裝串流模組,現有的兩個MDC空槽可以先閒置,等以後NAD做出能對應8K/60p、4K/120p的HDMI 2.1 MDC模組再考慮要不要買來裝;此外NAD還即將推出「USB DSD模組」,M33用家可加裝此模組、為它添加「支援DSD音訊的USB-DAC」功能。
在訊源對應方面,M33相較於M32增加了對應薄型電視數位音訊回傳的「HDMI ARC」端子、讓用家更方便使用音響系統替代電視內建喇叭發聲,在黑膠唱盤相容性部分,M33內建完整的唱放電路、Phono輸入能對應MM/MC唱頭(M32僅對應MM)。
NAD M33不僅內建串流音樂播放功能,且單端與平衡類比輸入齊備、可接黑膠唱盤;數位輸入有AES、同軸與光纖,還有「HDMI IN」能對應薄型電視數位音訊回傳(HDMI ARC)、讓音響系統可替代電視內建喇叭發聲。M33有兩個超低音輸出端子,它能為超低音喇叭分頻,不僅讓用家可採取2.1或2.2喇叭配置,且利用Dirac Live、可以把超低音喇叭校正得非常好(數位等化)。
NAD擴大機十年間巨大的轉變:頂尖技術的引進與融合
我認為NAD是在過去十年產品性能與內涵改變最大的音響廠商之一,在2010年以前,NAD給人的印象是「傳統的」英國系老牌,他們的強項是調聲(典型的英國聲)與平價製品的性價比。2010年之後,NAD部分的擴大機設計雖然還維持傳統,但最重要的新製品產生極大的變化,NAD的新設計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Direct Digital」:應用DDFA技術直接把PCM音訊轉換為PWM作放大,它可以說是「純數位放大」,在放大過程中沒有使用DAC晶片做數類轉換(只有在負回授路徑使用ADC),NAD去年以前Masters系列綜合擴大機(包括M32)都是採取這種設計。
另一條新世代NAD綜合擴大機開發的主線則是以平價製品為起點,從2012年的D 3020到後來的C 338、C 368、D 3045都是結合數類轉換電路與Hypex UcD D類功放的「Hybrid Digital」擴大機。在Direct Digital與Hybrid Digital雙線並行的時期,NAD還積極導入瑞典Dirac Live空間校正技術成功應用在自家的環繞擴大機,憑藉著優異的頻率響應與暫態響應優化能力、大幅提昇NAD環繞擴大機在眾多玩家心中的地位。
於此同時,已有別家品牌高階擴大機搭載Hypex「Ncore」、讓人幾乎難以相信D類放大電路竟能有如此驚人的音質與性能,NAD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M10,在2019年我認為M10是融合Dirac Live空間校正技術與當時D類功放之王Ncore的「夢幻設計」,它也是NAD Masters系列第一部Hybrid Digital綜合擴大機,M10的設計雖然比M32新、但M10的價格與輸出功率和M32之間有明顯差距,NAD想讓M33超越前作(M32)會採取什麼作法?一年前M10在台灣發表時NAD產品經理Cas Oostvogel就透露NAD正與Purifi合作放大電路。
相當於Ncore的次世代D類功放電路「Purifi Eigentakt」
前面提到的Hypex UcD、Ncore D類功放的創造者都是Bruno Putzeys,業界都知道他是D類功放的權威,他在2014年與Peter Lyngdorf(不用我多解釋的音響界名人)、Lars Risbo(全世界第一部純數位擴大機TacT Millennium的設計者)創立Purifi Audio,這間公司真的很神秘、直到2019年才開始被人注意,Bruno Putzeys與Lars Risbo兩位頂尖技術人聯手會做出什麼功放電路?它就是Purifi Eigentakt,Eigentakt是德文「自帶Clock」的意思,實質的作法是自體振盪(self-oscillating)有負回授的D類放大電路,其實不只是Purifi Eigentakt,Bruno Putzeys過去設計的UcD與Ncore也是相同的電路型態,只是隨著時間不斷演進、優化、提高性能。
數位或類比輸入皆採取數位音訊處理,DAC晶片採取「雙單聲道」配置
Bruno Putzeys離開Hypex出來自立門戶,當然是要讓創業作Eigentakt超越自己的上一代作品Ncore,NAD也利用了這個機會:結合Dirac Live與Purifi Eigentakt,同時運用當前最先進空間校正技術與最先進的D類功放電路設計製作新款的旗艦級綜合擴大機M33。從電路架構來看,M33與M10同屬「Hybrid Digital」設計,機內電路可大致分為「串流前級」、「D類功放」與「電源電路」三大區塊。
在串流前級部分M33以雙核1GHz ARM Cortex A9處理器為核心,由於M33講究「聲音的正確性」以Dirac Live優化暫態與頻率響應,因此在「類比」音訊輸入狀態下M33會先作A/D轉換,它使用相當高階的ADC晶片AKM AK5578EN把類比音訊轉換為數位音訊,用家可在選單中設定A/D轉換的取樣率48kHz、96kHz或192kHz(皆為24bit),基於音質考量我建議設為192kHz。
至於數位輸入(或聽串流)的狀態下則是直接作數位音訊處理、聲音表現與ADC無關。在數位音訊處理過後,M33「每個聲道用一枚」ESS ES9028Q2M,這款DAC的動態範圍高、諧波失真低,M10也是用它做數類轉換,但M33的用量多一倍、採取Mono Mode取得更高的分離度與動態。
客觀條件比較:M33的性能勝過M31與M10甚多!
在功放電路部分,Bruno Putzeys從Ncore到Eigentakt都有為各音響品牌的研發人員「預留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兩種D類功放都是整個後級放大電路的「中段+後段」,目前Purifi公布的Eigentakt只有「1ET400A」這一款425瓦(4歐姆)輸出的D類功放電路,它的增益只有+13 dB、Purifi建議在Eigentakt前面加上增益+14 dB左右的平衡緩衝放大電路。
▲本圖左半部可以看到本機的後級電路由三塊電路板構成,有裝散熱片的兩塊電路板就是Purifi Eigentakt功放電路,在金屬板後方的電路板則是NAD自行開發的Buffer Amp(平衡緩衝放大電路)、相當於後級放大電路的「頭段」,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許多高階製品會採用Purifi Eigentakt,而各家自行設計的Buffer Amp就能讓每一款採用Eigentakt的擴大機各自表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性格。
因此就算更多品牌同樣使用Eigentakt,各家緩衝放大電路設計製作有別、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音色與個性,像是Purifi自己銷售的EVAL1套裝組合在Eigentakt之前緩衝放大電路是用雙極性晶體輸入的OP Amp、NAD M33後級部分的緩衝放大電路則是用FET輸入的TI OPA1652,這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有人講究性能規格(音響性)、有人重視聽感(音樂性),從Buffer Amp的OPA晶片選擇、我認為NAD的作法是屬於後者。
▲目前Purifi Eigentakt電路有兩種,一種是Purifi自己出品的Eigentakt模組(現在只有1ET400A)、另一種則是Purifi授權由音響廠商自行製作,我比對M33與1ET400A的規格,兩者數據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我不能斷定M33的Eigentakt是否為「授權版」,為了讓各位理解Purifi Eigentakt的特性,在此我以Purifi原廠公布的1ET400A模組測試資料作解說。只要輸出功率高於0.4瓦,Purifi Eigentakt 1ET400A無論是推8歐姆或4歐姆喇叭1kHz的諧波失真都會低於-100 dB,在100瓦輸出狀態下更是低於-115dB(0.00017%),確實有「高功率超低失真」的特性。
▲這是Eigentakt在1瓦、10瓦、100瓦「全頻段」諧波失真曲線,D類功放若聲音「冷硬刺耳」、原因就是高頻諧波失真高,Eigentakt則相反,它不但諧波失真非常低、且高頻失真率還略低於中、低頻呢!
▲這是1ET400A在100瓦輸出狀態下18kHz+19kHz互調失真的測試結果,互調失真(IMD)是由擴大機產生「原始信號不存在」的音訊成分,Purifi Eigentakt 1ET400A則是在1瓦、10瓦、100輸出狀態下IMD都低於0.00027%,並且它的雜訊僅僅只有11.5μV(請注意不是mV),這些測試結果足以證明Purifi Eigentakt確實把「不屬於輸入音訊」多餘的聲音去化得非常徹底,這就是NAD M33聲音極為純粹的關鍵因素。
到底M33的性能有沒有超越前作?從客觀數據看M33的額定功率(200瓦)是M10(100瓦)的兩倍、比M32(180瓦)高出一成;M33的阻尼因數(800)則是M32(160)與M10(190)的四倍以上,這表示M33對於喇叭會有更好的低頻控制力。在訊噪比方面,D類功放電路的底噪幾乎是固定的,因此「小功率輸出狀態」的訊噪比數據相較於大功率都會比較難看,但NAD還是很老實標示了「1瓦輸出時的訊噪比」:M33超過100 dB、M10大於85 dB、M32大於92 dB,這表示M33在以正常音量聆聽音樂的狀態下,它的底噪連M32的一半都不到,因此就客觀條件評估,M33的性能確實優於M32。
Dirac Live版本與設定方式
Dirac Live有分成「標準版」與「付費版」,標準版校正的頻響範圍從極低頻到500Hz(已涵蓋到部分中頻段)、付費版則可做全頻段頻響校正。我認為對多數玩家來說,用標準版就已經很夠了,足以解決Room Mode在250Hz以下低頻造成的駐波與凹陷、而且對喇叭「原本的」聲音個性不會造成太大改變,若您真的想達到全頻段響應的正確性,付費版也只要給99美元就行。
M33的Dirac Live可以採取兩種設定方式:一種是用M33附贈的麥克風加上USB介面插入背板的USB端子、在手機下載Dirac Live App執行測試設定程序;另一種則是自己有更好的測試麥克風,插入筆電執行Dirac Live,導入麥克風校正檔之後進行測試。測試過後用家即可自訂或採用「自動產生」的目標曲線,Dirac就會根據實測頻響與目標曲線計算Filter、最後上傳到M33執行。
▲請見圖1至圖3,現在的Dirac Live測試已經比以前更簡便,可以不必用電腦,像是M33就只要把NAD附上的測試麥克風轉接插上背板的USB端子、在手機安裝執行Dirac Live App即可執行測試流程,用家可以選擇座位的型態、校正要以單人為主或多人,總共要測試主要聆聽位置與其周圍的8個位置(請見圖4)。
▲在測試完9個測試點之後,就會顯示各聲道實測的頻率響應曲線與目標曲線(上圖),還能顯示各聲道校正前與校正後暫態響應的差別(下圖),最後完成「Export Filter」程序、把調校結果上傳給M33執行即可。
讓聆聽空間的壁面與天花板完全消失
M33可以記憶5組Dirac Live的校正結果,所以我就來試試看:用「附贈麥克風」和「儀測麥克風」(我用miniDSP UMIK-1)各自以手機App與電腦程式執行測試設定,並分別儲存在M33的不同組記憶準備隨時切換比較。
我先選用以M33附贈麥克風用手機執行完校正程序記憶的那一組與「Dirac Live: Off」的狀態比較,我想絕大多數稍有經驗的玩家一旦開始用Dirac試聽就知道「回不去了」,它幾乎就像是讓聆聽空間的壁面與天花板完全消失,就算喇叭擺位「沒有很到位」,M33仍能藉由Dirac Live把中頻下端、低頻到「喇叭能力所及的極低頻」的頻率響應均衡性優化到趨近完美的程度,尤其是在低頻與極低頻,它有效消除了駐波造成特定頻段的膨脹與轟鳴、同時補償陷落頻段的能量,讓M33呈現出密度更高、更結實「高解析度的低頻」。並且Dirac還改善左右聲道發聲的對稱性(包含頻響、音壓與時間差),使音像定位更為明確而安定、「形體」更具體。
▲Dirac Live有PC與Mac兩種電腦版本的應用程式,我會用PC主要是為了接更好的測試麥克風,用PC執行測試程序可導入麥克風校正檔。
▲最新電腦版Dirac Live空間測試點的數量比「用App」還要多4個、總共13個測試點,使M33能夠作更精準的校正。
另外用miniDSP UMIK-1加筆電測試記憶的那一組呢?我只能說「結果讓我相當意外」:我原以為跟附贈麥克風的調校結果的差別只有頻率響應不太一樣,哪知道用儀測麥克風設定的這組音質更為細緻、柔順且更富有層次,我沒有辦法解釋也不妄加推測為什麼使用不同的麥克風與測試方法居然會讓M33 Dirac Live的音質細緻度與解析度顯然有別,我只是向各位如實報告這個狀況:想讓M33的音質更好,您有筆電的話就多花三千元台幣上網買支儀測麥克風吧,跟朋友借也行。
▲若您擁有NAD M33,我強烈建議您使用「付費版」Dirac Live、可作全頻段的頻率響應校正。請見圖,這是Dirac Live免費「標準版」測試後的狀況:頻響校正的上限是500Hz,圖中的黃色粗線為目標曲線,Dirac Live預設的目標曲線是從低頻到高頻的緩降曲線,主要以「衰減」方式修正頻響,我們在500Hz之後還會看到幾個連貫目標曲線的參考點,但如果是用「標準版」、500Hz以上頻段沒有衰減校正就有可能使500Hz以上部分頻段的能量高於500Hz以下「有校正的部分」,中高音相對於中、低音更響亮,相對來說就會覺得低頻的厚度少了一點。
▲若用標準版Dirac校正,我建議採取本圖的方式:稍微提高500Hz以下的目標曲線、讓500Hz以下的能量與500Hz-2kHz頻段齊平,這樣就能讓M33的低音更厚實有勁、三頻的響應更均均衡,雖然這麼做難免會增加功放電路的負擔,但M33配備非常夠力的Purifi Eigentakt、完全不用擔心。
清晰無比、強烈的視覺感
相較於絕大多數沒有數位空間校正(DRC)能力的擴大機,M33遠比它們更容易在玩家的聆聽空間達到三頻能量的均衡性與聲音的正確性,並且Eigentakt D類功放的失真率極低,因此我想全世界不論哪位音響評論員撰述M33聽感、應該都不會少掉「中性、寫實」兩詞。
M33與傳統英國聲中頻濃郁豐潤、高頻溫和收斂的風格顯然不同,它毫不保留、一點都不修飾,盡其所能地表現音樂軟體低、中、高頻所有的聲音訊息,剛開始聽就會覺得幾近無色無味、如純水般純淨通透,沒有一絲薄霧,關燈或閉眼欣賞音樂可以從聽覺清晰看見音樂演出現場的畫面,「視覺感」這麼強的擴大機我一年也難得遇到一回啊!在我試聽工作進行到第二天、第三天,M33的聲音特質有了變化:原本「純水派」的聲音漸漸變得更有溫度,音樂的韻味、音像形體的結實程度與重量都有「聽得出來的提升」,而強烈的視覺感依然不變。
自然細膩、毫不生硬的高解析特性
我相信音響玩家們在使用M33聽音樂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洞察錄音細微變化的能力」突然變得很強,像是某些「有點年份的流行歌曲」剛過前奏、就聽出底噪忽然變大了些,原來是開始要混入人聲那一軌增加了雜訊。M33就像頂級顯示器材以趨近無光的純黑獲得超高的對比度,底噪極低、讓非常微小聲音成分也能超過Noise Floor,讓人聽清細微的質感與在樂器發聲後空間殘響漸弱的變化,輕鬆自然地展露出高解析度的特性。
它的解析度已經高到「很容易讓玩家誤判」的程度:播放CD等級的音樂檔或是在CD轉盤數位輸入的狀態下,質感的細緻度、清晰度與高頻光澤感真會讓人以為在播放Hi-Res音樂檔,當我用它聽88.2k、96k、176.4k與192kHz/24bit Hi-Res音樂檔,隨著取樣率提高、聲音的資訊量愈豐富獲得了更好的線性,與CD等級的音樂檔相比,Hi-Res音樂檔的高音顯得更柔和,聲音的質地更軟、更綿密且精細,無論是聽鋼琴獨奏、協奏曲或交響樂,聲響「複雜而和諧」的程度又更上一層樓,1960、1970年代的爵士樂與流行音樂轉製成的Hi-Res音樂檔則有著濃郁的類比錄音風味與年代感。
驚人的速度與動態、渾厚而清晰的低頻與極低頻
儘管M33與M10都是採取Hybrid Digital設計,但我認為M33與M10「聲音表現的級別差距」非常明顯,這不只是因為M33的訊噪比高出一截,更現實的是M33 D類功放的輸出功率與阻尼因數差別很大,純粹以低頻控制力來說我真的要給它滿分:腳踩大鼓狠狠「蹬」出來低頻瞬間迸發的強勁力道、結棍的程度就算是前後級分體式組合也未必能如此「又快又狠」。
現在也因為用耳機聽音樂的人多、所以像是流行、嘻哈音樂50Hz以下電子低音的量感都給得很大方,M33能夠開大音量充分驅動喇叭發出壯碩、飽滿「肌肉型」的低音,非常渾厚且毫不膨脹模糊,用它全頻段驅動一對Pioneer S-1EX落地喇叭,結實豐沛的低頻與極低頻聽起來還真像是外加了一支高階主動式超低音喇叭呢!另外我在大聲聽音樂的時候還察覺到一個不尋常的現象:通常我們在音壓大到某個程度的狀況下都是「聽爽的」、幾乎沒辦法感受音質,而M33開很大聲不只是穩如泰山、還讓我注意到音質還是那麼精細,我想這要歸功於Purifi Eigentakt在很大功率輸出下失真依然很低(M33的諧波失真只有M10的1/10)。
最佳推薦
無論以「絕對性能」與「性價比」兩種標準作評估,我認為NAD M33都應該獲得最佳推薦,純粹以音質水準而言,M33能與價格多三分之一(大約台幣30多萬)的串流擴大機或多部器材組成的串流音響組合平起平坐。如果您已經受夠了那些把音響系統聲音失衡還硬說成好聲的鬼扯,堅持正確是好聲的必要條件,NAD M33能幫玩家跟空間討回調聲的主導權,不再讓空間響應扭曲聲音、破壞均衡性,用科學解決空間聲學的問題、以最先進的放大電路大幅降低對聲音信號的有害物質(失真),它的設計極度理性,一切的努力卻是為了讓聆聽者更接近音樂作品的本質、意念與感情。
NAD M33重要特點
- EISA Award 2020-2021最佳智慧擴大機
- NAD綜合擴大機最新旗艦
- 全世界率先配備Purifi Eigentakt D類功放的綜擴
- 內建Dirac Live空間校正
- 內建BluOS多室音樂串流機能
- 有兩個超低音輸出端子、可自訂分頻點
- 配備高階ESS 32bit DAC晶片「ES9028Q2M」
- 配備7吋全彩TFT液晶觸控面板
- 雙向藍牙可使用無線耳機
- HDMI ARC端子對應智慧電視數位音訊回傳
NAD M33規格
●型式:網路串流綜合擴大機●額定輸出功率:二聲道每聲道>200瓦(8歐姆)、橋接模式單聲道640瓦(8歐姆)●IHF動態功率:每聲道550W(4歐姆),每聲道300W(8歐姆)●阻尼因數:800以上●總諧波失真:0.003%(1W至200W,8歐姆與4歐姆)●訊噪比:大於120 dB(200瓦8歐姆)、大於100 dB(1瓦8歐姆)●頻率響應:20Hz〜60kHz(±3 dB)、20Hz〜20kHz(±0.2 dB)●數位輸入:HDMI ARC×1、AES/EBU(XLR)×1、數位同軸(RCA)×2、Toslink光纖×2●USB輸入:USB-A×1●類比輸入:RCA×2(含MM/MC Phono)、XLR×1●輸出端子:喇叭端子×2組、前級輸出一組(RCA)、超低音信號輸出×2●耳擴輸出阻抗:22歐姆●尺寸(寬×高×深):435×133×396 mm●重量:9.7公斤●參考售價:267,000元。
進口代理:迎家02-2299-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