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高菲夫的這齣「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曲音響迷人人都有。有些人可能不喜歡他另外的芭蕾舞曲「三橘之戀」,也可能不喜歡他的「灰姑娘」,但對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基於音樂好聽,錄音效果通常相當好,所以接受度很高。基本上,音響迷都會有普列文(Andre Previn,1929-)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這個版本,還有Decca那張馬捷爾指揮克里夫蘭管絃樂團的版本。
普羅高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有第一組曲、第二組曲、全曲等不同版本,甚至也有節選者,還有鋼琴版。如果是全曲版,CD就要二張,黑膠要三張,普列文這個版本就是三張一套的黑膠全曲版。到底是馬捷爾那個版本好?還是普列文這個版本好?老實說各有長短,不分軒輊。如果以音響效果來說,馬捷爾版比較厚重些,尤其銅管效果我認為優於普列文版。而普列文版的錄音效果則比較清澈透明,音場內細微的細節浮現得很好,弱音時的樂器形體線條也相當浮凸。
如果以詮釋的觀點來看,老實說我無法分辨,因為這是一首芭蕾舞曲,芭蕾舞曲其實就是依照劇情去演奏詮釋的,如果考慮到真實的舞台演出,在速度上更要搭配舞者。換句話說,舞台導演對於樂團指揮的影響很大,不可能樂團指揮與舞台導演、舞蹈指導三頭馬車。所以,對於芭蕾舞曲,我只能說到底哪個版本比較符合自己的想像。普列文的版本在許多地方的速度慢得比較慢,顯得浪漫些。而馬捷爾版本則顯得更有性劇性與衝擊性。總之,這二個版本都很好。
普列文這個版本是1973年在倫敦Kingsway Hall的錄音,同樣這個廳,Decca與EMI經常使用,但因為錄音師不同,所以二家唱片公司所錄出來的音響效果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Decca比較厚重粗獷些,而EMI的則比較清澈細緻些,二者各有美感。巧的是,馬捷爾那麼版本也是1973年錄製的,不過錄音地點是在克里夫蘭Masonic Auditorium。
既然是1973年錄音,當年當然是類比錄音,不過EMI早就把類比母代轉為數位母帶,所以這次的黑膠復刻也是用數位轉成類比去刻片的。到底復刻版跟原本相比如何?我想不必比,現在新進的黑膠迷如果能夠買到復刻版就已經很棒了,不必去追逐高價的原版。復刻版180克,版質相當不錯。由於普列文的指揮強弱對比很大,最好開大音量聆聽才過癮。不過也要小心大音量時自己的喇叭能否承受。如果您喜歡那著名的「Dance of the Knights」那段演奏,Decca阿胥肯納吉的版本也推薦。
華納唱片出版,各大唱片行都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