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教我的歌」是2018年5月30日晚上在台北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的演奏會,小提琴家是Igor Pikayzen,鋼琴伴奏是他的母親Tatyana Pikayzen。當晚的聽眾並不多,我觀察到場的觀眾幾乎都是相互認識的,還有許多揹著小提琴來的,所以猜測應該有很大部分是「老師學生應援團」。而我呢?一個人坐在7排1號,沒人認識我,這樣很好,可以放鬆聽音樂。
為何我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呢?因為貝岡朵音樂的錄音師黃宏仁說,他要去錄這場音樂會,而且徵得表演者的同意,將會拷貝20份盤帶對外發售,也是他Sasimi系列的一部分。當下我就馬上訂了一份,而且買了票,我要驗證在觀眾席上聽到到的聲音與「麥克風」所聽到的有什麼差異
當晚的演出 很精彩,雖然我以前沒有聽過這二位音樂家的演奏,但聽完之後滿意度破表,而且不是只有我認為精彩,從滿場熱烈的掌聲中也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覺得很精彩。這麼精彩的演奏會只有那麼少人聽到,實在太可惜了。在我的位置上所聽到的小提琴是很柔的,很美的,距離七排,其聲音的直接當然沒有聽唱片那麼鮮明,擦弦質感也不可能一直聽到冬瓜纖毛,不過整體上來說,無論是小提琴或鋼琴音響效果都很好。
今天(6月15日),收到黃宏仁寄來的帶子,晚上當然就是什麼事也不必做了,一定要把這三卷帶子聽過至少一遍才行,事實上其中一卷我聽了二遍,也就是第一卷。為何第一卷我要聽二遍了,雖然事先我已經開機唱了一個鐘頭,但是我知道會越唱越好聽,第一卷一定是最吃虧的,所以我聽完三卷之後,又回頭聽第一卷。果然,第一卷前後二次聽的聲音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小提琴與鋼琴都是。什麼不同?光澤、甜味、水分、寬鬆的感覺都不同,當然是第二次好。
比較了在音樂廳現場與在家裡透過音響系統聽的差異,我要說就是鮮明的程度不同。在音樂廳,由於距離演奏者有七排,所以不可能聽到很鮮明的聲音,整體小提琴與鋼琴都會被空間 柔化。而盤帶呢?因為是錄下麥克風所拾取的音樂訊號,麥克風那麼靈敏,距離樂器又那麼近,所以拾取的聲音肯定比我在現場所聽到者還要鮮明很多。除此之外,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同。
到底是現場聽的音響效果好呢?還是聽盤帶的音響效果好?坦白說,聽盤帶的音響效果好過現場,那種樂器的鮮明美感、音樂家演奏時的力度變化,以及火熱的情感都很直接的打入心坎。與盤帶相比,現場所聽到的效果是整體的,加上濃濃音樂廳的特性,這就是所謂的現場感。
黃宏仁的Sasimi計畫對於我們這種擁有盤帶機的音響迷來說,開闢了一條可以最接近源頭的路子,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推斷平常我們所聽的唱片,其母帶可能的效果該是如何?當然,Sasimi計畫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必須獲得演奏者首肯,而且只拷貝20份,老實說黃宏仁全部算賺的也沒多少錢,這根本就是熱情與興趣所驅使。而音樂家會同意出版Sasimi系列,也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想永久留下當時的精彩演出。否則,每次的演出如果沒有留下錄音,等於過往雲煙。即使留下錄音,但沒有釋出,那也只能孤芳自賞。所以,黃宏仁這項生魚片計畫等於是在音響迷與音樂家之間搭了一座橋,讓二者除了音樂廳現場之外,還能透過家裡的音響系統相濡以樂。
黃宏仁這場音樂會錄音效果如何?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