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音域喇叭實驗室#3:訪麥桑,全音域喇叭可以大聲唱歌嗎?
VIDEO
繼續上一集的話題,每聲道用一只單體重播全部聲音頻段的全音域喇叭,可以大聲唱歌嗎?根據上一集影片的分析,理論上並不適合,但是一切耳聽為憑,這次我來到了麥桑的音響室中,實際聽聽看麥桑店裡三款全音域喇叭的能耐。
#01
Diatone P-610FB
年份:1979年
振膜:6.5吋紙盆
磁鐵:鐵氧體磁鐵版本
第一對聽的是日本Diatone P-610,麥桑的是1979年推出的P-610FB版本,是New Old Stock全新庫存,P-610F的F代表鐵氧體磁鐵,另一個版本P-610D則是使用Alnico鋁鎳鈷磁鐵版本,兩者聲音特性不太一樣。紙盆上同心圓狀的凸起有機械分音作用,可以將中高頻限制在錐盆的內緣振動發聲。這款單體採用的是泡棉懸邊,許多人擔心耐用性問題,不過這款單體的泡棉懸邊材質已有改良,歷經將近40年歲月,依然完好如新。
箱體並非貼皮,而是台灣國寶級老師傅鄭鴻霖用純手工上了10道日本上等環保漆,由礦物與氧化鐵形成的天然色澤質感,每一對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箱內配線是麥桑試過WE、德律風根等無數經典老線之後,所教選出的最佳選擇。
這種喇叭端子是麥桑特地從國外找來的古董元件,看似簡陋,但是聲音卻與P-610最為合拍。為什麼?那個年代的單體,就是用那個年代的元件、那個年代的導體、那個年代的端子搭配調聲的,如今這些元件重新聚首,才能還原當年設計者耳朵聽到的聲音原貌。
麥桑那天用輸出功率8瓦的復刻WE 91B管機驅動P-610FB,還用馬勒第五號交響曲考驗這款6.5吋全音域單體,影片中雖然是相機內建麥克風錄音,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聲音特質,單體雖小,限制了低頻延伸與量感,但聲音絕非悶葫蘆,不論銅管或弦樂都非常直接真實。聽小提琴才是P-610的拿手絕活,自然、順暢、靈動、活生的表現,有一般多路分音喇叭無法取代的魅力。
#02
Lowther PM7A
年份:1950年代
振膜:9吋雙紙盆
磁鐵:Alnico鋁鎳鈷磁鐵
第二款是Lowther早期的PM7A全音域單體,採雙振膜設計,同樣是以機械分音方式,讓內側的錐盆負責重播中高音頻域。Lowther的好聲秘訣無他,超輕雙紙盆、超短衝程、超強磁鐵,加上製作難度超高的超窄磁隙,讓Lowther單體得以再生超多細節、超快反應速度,以及無與倫比的透明感。
原廠規格標示頻率響應為30Hz~20kHz,低頻延伸與箱體設計關係密切,麥桑搭配的是原版復刻Acousta箱體,用美松木與樺木夾板調音,巧妙利用背載號角補足低頻延伸與量感。
Lowther原廠設計的Acousta箱體與背載式號角結構。
麥桑收藏一對原版Acousta箱體,背板有原廠銘牌。
這對PM7A用輸出功率12瓦的復刻WE 124B驅動,女聲無比清澈透明,嗓音拔高毫不勉強。鋼琴演奏直率奔放,瞬間速度收放犀利,卻又難以言喻的著優雅貴族氣質。
#03
RCA LC-1A
年份:1950年代
振膜:同軸15吋紙盆
磁鐵:Alnico鋁鎳鈷磁鐵
RCA LC-1A是15吋的巨大單體,但是高頻延伸竟然可達15kHz!關鍵在於採用了同軸設計,中高頻以上由振膜中央的2吋高音振膜負責重播,低音振膜雖然巨大,但是錐盆角度較淺,將擴散角度拉開到120度。
雖然是雙音圈、雙磁鐵、雙振膜的同軸設計,但是分音線路只在高通部分串了一顆電容,分頻點設在15kHz,高音與中低音的銜接主要還是依靠機械分音方式達成。請注意低音振膜上七個錐狀凸起,這種設計可以強化振膜結構,降低振膜共振,讓頻率響應更平直。這七個錐狀凸起的大小與位置其實略有差異,可以看出RCA當年的精巧設計與細膩調校。
用大音量再一次挑戰馬勒第五號,大鼓擂擊的衝擊力與空氣撼動感,完全展現15吋大單體的威力。聽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小號吹奏直爽、寬鬆,有一種充滿說服力的真實感。用那個年代的喇叭系統,重播那個年代的經典唱片果然對味!
全音域喇叭能不能大聲唱歌?建議您走一趟麥桑的工作室,聽聽與多路分音喇叭全然不同的表現方式。如果你感受到排除分音器阻礙後,那種無比直接、順暢、自然、靈敏的聲音特質,相信你會發現全音域喇叭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