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的,您沒有看錯,今天的錄音即將收錄在2018年高雄音響展紀念黑膠裡面。今年即將在4月14日到4月17日舉行的高雄音響展在現場販售的黑膠唱片就是近來話題不斷的「奈米黑膠」,曲目是顏華容老師所彈奏的「柴可夫斯基:四季」。明年2017的黑膠唱片呢?答案是即將於6月17日在台灣舉行「最後的世界巡演」的高齡89歲老大師保羅.巴杜拉-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的蕭邦錄音,這場音樂會由金革唱片贊助,錄音版權也由他們談妥,為本地樂壇寫下傳奇的一頁,錄音計畫將於6月進行。2018年的錄音主打「特別」,古典音樂裡面什麼最特別?古樂絕對夠特別,歐洲經過一波古樂復興,已經在古典樂壇創造一股勢不可檔的風潮,然而在台灣,許多樂迷還不知道什麼是古樂呢!
這次的錄音分兩天進行,3月16日進行A面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第3號錄音,這是黃主委的「指定曲」,音響迷一定都聽得耳熟能詳,但您絕對很少聽到用巴哈當時的巴洛克大提琴演奏的版本,夠「特別」吧!3月17日早上錄製收在B面的阿巴寇(Joseph M. C. F. Dall'Abaco,1710-1805)的「無伴奏大提琴奇想曲」中的第1號與第8號,下午則是傑米尼亞泥(Francesco Geminiani,1687-1762)的「給大提琴與數字低音的奏鳴曲」,這是四個樂章的合奏曲,由兩把巴洛克大提琴與大鍵琴共同演奏。B面的曲子則是大提琴家黃琪芝的「自選曲」,樂迷可能不太熟悉,但這種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悅耳動聽,入門絕對無障礙,光是聽巴洛克大提琴的琴音就足以讓人落淚,三件樂器所形成的和聲更是美到無與倫比。
這就是這次錄音三首曲子的樂譜。為了這次的錄音
錄音地點則是在愛河畔的高雄市音樂館,去年2015年高雄音響展紀念黑膠的大提琴女神瓦列芙斯卡與今年的「奈米創四季」都有在這邊演出並且錄音。
今天的錄音設備,錄製的數位規格是32bit/96kHz。
由Ray Audio(華克音響)所提供的隔離變壓器,為所有錄音設備提供穩定充沛的電源基礎。
錄音師是大家很熟悉的徐育聖。
大提琴家黃琪芝是兩岸三地巴洛克大提琴演奏的權威,這次能請到她來錄音實在非常難得。本來遠赴德國深造大提琴演奏的黃老師因為在一場音樂會聽到巴洛克大提琴演奏的古樂而被震撼到,進而轉向學習巴洛克大提琴。這兩種提琴在一般人眼裡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實學習的過程讓黃老師吃足了苦頭,因為要擺脫之前學習現代大提琴的許多習慣。2008年,她順利取得科隆音樂院巴洛克大提琴碩士文憑之後回國,2012年又到德國特洛辛恩古樂研究所,主修室內樂。負責數字低音的就是她在德國一起修習巴洛克音樂合奏學位的同學Marius Harren,為了這場錄音他還特別從德國飛過來。
古樂與現代音樂不同,這些早期供在皇宮裡面的樂器非常嬌貴,音量也不大,但音色與現代樂器非常不同,這也是這次高雄音響展主辦單位選擇錄製古樂的原因。大鍵琴搬進音樂館之後,大鍵琴演奏家李怡瑩馬上開始調音,因為大鍵琴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調音過程必須非常小心,通常必須由演奏者自己調音,李老師花了大約40分鐘才調音完成。李老師曾經與黃老師兩人組成台灣唯一演奏古樂的原聲巴洛克樂團,但如果需要演出其他樂器時,常常必須從國外調人來演奏,可看出國內古樂演奏環境的匱乏。
因為溫度變化會讓大鍵琴走音,所以保持室內溫度恆定非常重要,錄音師徐育聖決定將音樂館的空調與舞台燈光完全關閉,用自己帶來的LED冷光源照明。一方面可以維持室溫的恆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背景噪音與電源的噪訊,達致最完美的錄音效果,錄音師的考慮還真是周全啊!
在台灣並不容易看到大鍵琴這種巴洛克時期的古樂器,其實它可以算是鋼琴的前身,但相對於現代鋼琴用敲擊弦的方式發聲,大鍵琴是用羽毛管去撥弦發聲,所以又稱為撥弦鍵琴(香港稱古鍵琴,大陸則叫羽管鍵琴,其實都是Harpsichord)。黃老師在德國主修巴洛克大提琴,副修大鍵琴,所以收藏一部大鍵琴,這次錄音用的大鍵琴就是由她提供。這次的Main Mic依然是兩支吊高的Neumann TLM 50,TLM 50就是傳奇M50的「復刻版」,TL代表的是Transformer Less,也就是沒有變壓器的版本。
三位演奏家在綵排時討論音樂內容與演奏方式。可以看到用來收錄兩支巴洛克大提琴的AEA R88MK2鋁帶麥克風,一支R88MK2裡面其實有兩組麥克風頭,採垂直排列,所以可直接收到左右聲道的立體聲訊號。
早期大鍵琴並沒有一定的製作規範與標準,基本上就是用家喜歡怎樣的個人風格或製作者愛怎麼做都可以,不但大小尺寸不固定,連琴鍵的數目也不一定。像是這次錄音所用的大鍵琴就只有一排琴鍵(也有像管風琴一樣有兩排琴鍵的),大約只有四個八度的範圍,所以琴鍵並不多,而且黑鍵與白鍵與現代鋼琴剛好相反,關於這個問題,李老師說可能是因為當時彈奏大鍵琴的都是名流仕女,用比較多的黑鍵剛好可以看到演奏者的手在黑色背景下飛舞,感覺特別好看。
錄製大鍵琴並不容易,因為它不像現代鋼琴可以藉著按鍵的輕重控制音量的大小,大鍵琴的音量大小比較難控制,所以只要是合奏的場合,演奏家都必須事先調配音量的大小與聲音的和諧。而且它也沒有踏瓣,所以無法像現代鋼琴做出複雜的音色變化。不過因為是撥弦樂器,大鍵琴的音色美感非常迷人,所以一直深受樂迷喜愛。錄音師徐育聖在現場用兩支DPA 4015麥克風收音。
這是徐育聖的錄音秘笈,用來紀錄現場麥克風的位置與距離,用來作為後續混音時的參考,左邊是雷射測距儀。為什麼距離這麼重要?因為會影響時間差,也就是會有相位的問題,如果沒有在現場就記錄下來,回去憑記憶亂猜會花費太多時間,有記錄就可以知道一個大約的範圍,很快就可以找到適當的延遲時間。
巴洛克大提琴(Baroque Cello)與現代大提琴(Cello)有什麼不同?從外觀上可以看到第一點不同就是它沒有尾針,不像大提琴是放在地上演奏,而是用小腿夾住琴身演奏。另外,它的指板也沒有現代大提琴那麼斜,琴橋也沒有拱得那麼高,用的弦是羊腸弦,調音並不是在下面,而是在上面的地方。巴洛克大提琴所用的弓也與現代的弓不同,並不是內凹而是外張的角度,所以運弓的手法也不太一樣,出來的聲響也不同。演奏的時候,音樂家也很少會有揉弦的動作。因為這麼多地方不同,演奏家所用的演奏方法也會有不同,使得樂器的表現力也不同。他們的調音是用A=415Hz,而不是現代樂團的常用的440或442,聽起來會感覺比較沉。羊腸弦與現代的鋼弦聲音完全不同,沒有那麼直接、明亮,聽起來比較柔和且富有彈性,別有一番韻味,但缺點就是容易走音也更容易斷。
巴洛克大提琴跟大鍵琴一樣,早期也沒有什麼規範與標準,所以您看黃老師的琴與Marius的琴大小差蠻多的,並不像現代大提琴是one size的。還有注意Marius手上的弓也與現代的弓不太一樣,演奏姿勢則是用小腿夾住提琴。
三位音樂家在用耳機聆聽剛剛的錄音成果,經過他們認可之後,今天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了!有人可能會說2018年的事現在就做會不會太早?一點都不會,這就是音樂工作的真實樣貌,背後有著無數人的努力不懈,才會有完美的音樂重現在您的面前。在此,也要向所有幕後的工作人員致上最高的敬意!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有最動人的音樂可以聆賞。
黃老師的
原聲巴洛克樂團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5%8E%9F%E8%81%B2%E5%B7%B4%E6%B4%9B%E5%85%8B%E6%A8%82%E5%9C%98-117363668287086/
原聲巴洛克樂團
http://www.bcello.com.tw/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