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Aura的歷史,還真有點一波三折。Aura最早成立於1989年,筆者上網翻閱過去報導都找不著創辦人的背景,只知道叫Michael;倒是擔綱設計的Kenneth Grange頗有名氣,Aura最早的綜擴V40就採用鍍鉻面板(背板也是鍍鉻),外型簡潔素雅,聲音表現也不俗,於是被B&W集團相中,並且收購,直到1997年,Aura推出第13款告別作暫別音響圈,當時第14款產品「Note」其實早就設計好,直到2007年,Aura才藉日本AuraDesign Japan Limited起死回生,並推出第一代Note,而設計者依然是Kenneth Grange,相關評測寫在本刊231期「音響生活風」,過了兩年,Aura又乘勢推出Note Premier(253期),再過五年,這才推出本次評論的Note V2。
Note V2待機時會顯示時間,按下面板左側Stand By才會進入使用狀態,使用時可從面板右側的Mode鈕切換各種訊源,有CD、Tuner(自訂20台)、iPod、PC、USB、OPT、BT、AUX1/2,確認後便可從面板上直接調整音量或選擇曲目,若是接上USB,還會顯示曲目、歌手、取樣率等資訊(僅限英文),音量部分從Min至Max,總共100階。
從背板來看,Note V2最主要的改良處是採用牢靠的WBT端子。前代Premier有的AM廣播端子已取消。中間上面則新增一組藍牙接受器,提供藍牙SBC傳輸模式。
回過頭來談Note V2本身,跟2009年推出的NotePremier相比,Note V2有幾項重要更新:一、新增藍牙功能,目前為A2DP,未來可升級至apt-X。二、採用優質WBT端子,不像廉價器材端子孔位短淺,插Pin容易露出大半。三、輸出功率從原本的Hitachi J162/K1058 MOSFET單端推挽放大模組,每聲道50瓦,改為B&O旗下的ICEpower 250ASX2,每聲道擁有125瓦(8歐姆)推力。四、內部線路仿照Eximus(April Music旗下另一個品牌)的DP1數位前級與S1後級,並採用韓國MCS Logic MLC3700 32bit處理器作為核心CPU,優化原有Cirrus Logic CS4398 DAC晶片與CS3310音控晶片的執行效能(THD 0.001%,動態範圍116dB),使取樣頻率從原本的16bit/32-48kHz提升至24bit/192kHz。最後一項很簡單、也很重要的變動:價格。秦漢社訂價實在公道,售價不僅比前代Note Premier還要便宜三萬多,還在音響展期間推出組合優惠,光是加料又減價這點就值得「最佳推薦」了。
詳細報導請見328期音響論壇
Aura Note V2 |
| |
| |
| 最高可解PCM 24bit/192kHz(光纖、USB B Type)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