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喇叭製造領域中有哪個廠商僅以短短10年的時間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巔峰並建立鮮明而難以被取代的歷史地位?答案就是Alon Wolf創立的Magico。如果你夠瞭解Magico,就知道他們有多麼與眾不同,當業界普遍都是遵循一套既定規則與製作標準的原則設計喇叭,Magico則是選擇走自己的路,建立屬於自己的標準,而且這套標準難以被仿效,因為幾乎沒有人敢花這麼大的成本設計製作一對喇叭,自製率更是超乎想像的高。以不在產品型錄上的旗艦喇叭UltimateⅢ為例,從下定到取貨至少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取得難度更勝任何一款手工打造的超跑。
還記得去年十月份筆者曾專訪負責人Alon Wolf,當時採訪重點擺在全球限量50對,為慶祝品牌10週年而推出的M Project喇叭。據瞭解,代理商在Alon到訪前就已經下定兩對,但是直到今年四月底才正式運抵國內,而且其中一對早已被識貨的玩家訂走了,因此筆者趕快把握機會趁第二對還未遇到有緣人前來到傑富音響展示空間見見其廬山真面目。
位於塔悠路的傑富音響代理了許多頂級歐美品牌。
雖然是商業空間,傑富音響負責人羅先生仍然費心隔出了專屬的試聽空間。
以定位論,M Project並非Magico最旗艦的產品,其上還有價格更高UltimateⅢ與Q7,但它絕對是最獨特的存在,所有一切都是量身訂做,而且依舊是以最高標準看待這款慶祝里程碑的作品。M Project的設計一如自家其他喇叭,以箱體、單體與分音器為三大設計主軸。
首先看到箱體。M Project的箱體依舊沒有花俏的外觀或誇張的線條,為水滴造型,目的是可有效排除箱內駐波問題。我們都知道Magico以極其複雜的鋁合金骨架結構著稱,在經過精密的電腦運算程式運算下,可大量減低箱內阻尼材料的使用,前障板與頂板的弧度同樣精密計算,可以有效消除聲波繞射干擾。總之,M Project用上了全新設計的鋁合金骨架箱體,一共用上了300多根螺絲牢牢鎖緊,側板是碳纖維材質。碳纖維側板則是極少數Magico委外生產的東西,而且要達到Magico要求的碳纖維結構所需的加工機具很大也很貴,成本超乎想像高昂,如果你親眼見過M Project的碳纖維側板,就知道質感有多棒。同樣是碳纖維,等級差異也是很大。當然,M Project的鋁合金外部烤漆質感也是一絕,頂級超跑的水準不過如此,一些金屬轉折處的細緻加工處理更是讓內行人看門道。
M Project的箱體設計讓我想起了賓士汽車經典的豪華房車190E,這款車的外觀並沒有對手來得那麼張揚狂野,但是當時試乘過的車評都為它下了這麼一個註解:「這可能是當今底盤最紮實的一款車!」M Project與Magico任何一款喇叭的箱體都有著與對190E底盤的評價,紮實度超群,M Project單一聲道喇叭淨重達180公斤。除了箱體,Magico也擷取先前開發QPods抑震錐的經驗為M Project設計了專用的複合材質鋁合金抑振錐,可有效抑制特定敏感頻段的共振。所有的細節,Magico全考慮進去了。
這就是台灣唯二的M Project,為黑色外觀版本。
這就是M Project的箱體結構裸視,用上的當然還是航太級鋁合金,除了了鎖上為數眾多的螺絲外,可以看到用上了許多金屬棒貫穿補強。
M Project側板使用的碳纖維肯定是筆者見過質感最好之一,相機鏡頭只能拙劣表達眼睛所見。
M Project的金屬烤漆質感肯定是超跑級。
請仔細看看每個接縫處與金屬折角處的處理功夫,完全無可挑剔。
這是擷取先前開發QPods抑震錐的經驗而設計了的專用複合材質鋁合金抑振錐。
單體部份。業界有不少大廠能設計生產單體的不在少數,但是像Magico這種規模品牌能獨自設計生產單體的卻是鳳毛麟角,而且完全不是以降低成本為前提,用料同樣驚人,而且還罕見用上了有限元素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軟體設計單體。這是一套能建構幾何模型的電腦設計軟體,廣泛用在高精密機械設計領域,它同時可以運用於熱傳導學、流體力學以及電磁學,相當厲害。
M Project採三音路五單體設計,其中又以高音最引人注目,首次用上鍍上鑽石純鈹振膜單體,振膜尺寸為更大的28mm(自家其他喇叭採用高音振膜尺寸為26mm),配合上全新設計的大磁力總成(散熱更好)與單體後方腔室,讓單體有著更好的控制能力與更低的失真。據了解,要將鈹與鑽石結合相當不容易,原廠用上是5微米的碳分子粉末加工於鈹振膜之上,加上鑽石層的鈹振膜重量幾乎不會增加,但是硬度卻大大增加。據了解,Magico在設計這款振膜時,共用壞了10組加工工具。
至於中音,M Project用上了與Q7相同的6吋Nano-Tec振膜單體,這也是Magico自家研發的第七代單體。Nano-Tech奈米碳管振膜為三明治複合式設計,共有四層結構,其中奈米碳管層製作完成後還需要泡在特殊的液體樹脂當中,每一片振膜重量僅6克左右,不但超輕(是前一代的三倍強度),也超堅固,一個成人站上振膜也不會變形。就目前所知,就只有Magico敢砸重本用上單振膜成本就高達180元美金(你沒看錯,就是一片6克振膜的成本)的單體。
鑽石鍍層鈹振膜單體初登場獻給了M Project。
看看M Project高音單體的固定方式有多麼牢固,單體本身就有兩層金屬結構,然後鎖在箱體上之後,再鎖上一層鋁合金障板讓單體看起來像埋入前障板中。
這只6吋中音單體不但用上特殊的Nano-Tech振膜,並採大口徑(55mm)短音圈設計,配上同樣昂貴無比的大尺寸(直徑120mm、厚度10mm)N48H釹鐵硼磁鐵,讓僅15mm磁隙空間創造出高達1.7 Tesla的磁力,效率奇高。更可怕的是,這只線性衝程範圍為±6mm的單體,在120dB的極大音壓下並不會產生失真,這只不過是中音單體啊,就足以打趴一堆厲害的大尺寸低音單體了。
中音單體都這麼猛了,低音單體呢?M Project用上了三只10吋Nano-Tech振膜單體,是專為M Project而開發的,衝程長達半吋,並且能在50Hz頻段下發出120dB的無失真音壓(1公尺處測得),潛力同樣超驚人。
M Project的中音與低音單體都是Nano-Tech振膜,都能發出120dB無失真的音壓。
最後看到分音器。M Project用上的是獨家的ESXO(Elliptical Symmetry Crossover)橢圓對稱設計,兩個不同頻段單體的分音點間的分音曲線是呈陡降狀態,不會有過多頻率重疊,頻率響應非常線性。這種分音設計仍需要仰賴先進的測試軟體,必須精準掌握單體與箱體特性,創造出最適合的滾降(陡降)曲線。當然,被動元件品質也視關重要,昂貴的Mundorf電容毫不手軟的用上了,電阻更是委請Vishay製作的專屬規格品(耗時6個月研發)。放眼當今,可能也很難找到第二家喇叭廠的電阻是委請Vishay特別開發吧!
目前這款台灣唯二的M Project因為才剛開箱,筋骨還沒完全鬆開,就筆者初步聽來,低頻的封印尚未解開,喇叭的擺位仍需要多加嘗試,不過這對喇叭的那種極其龐大穩定的個性則是完全無法隱藏。因為此行目的是為了一見M Project真面貌,真正的試聽工作另有專人負責,請普洛影音網的看倌們仔細等候詳盡的聲音評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