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hensingyo 於 2015-1-21 10:42 編輯
英國品牌Naim創立於1973年,是音響界的老將了,新款的Mu-so最早現身在去年的慕尼黑音響展,熟悉Naim的人見到它應該都挺意外,它跳脫Naim過往黑色機身、綠色Logo的設計,以嶄新面貌,成為走在時代尖端的一體式無線喇叭,Naim稱作無線音樂系統(Wireless System)。
傲人的研發實力
筆者對Naim的印象是外觀樸實,而研發實力驚人,市面上很少有廠商像Naim一樣,懂得做擴大機、唱盤、數類轉換器、喇叭、汽車音響、網路播放機、獨家的DIN端子、喇叭架,還出自家廠牌的唱片(Naim Label),這應該是傳承自創辦人Julian Vereker的研發精神,他十歲就會改裝汽車,創辦Naim前便懂得自行設計喇叭、擴大機、錄/混音機,想必他一定是樂在產品研發的人,不然怎麼會堅持自行設計、製造呢?Naim甚至要求生產人員從頭到尾組裝、測試一件產品,而非專做一部分零件,相當特別。
Naim很早就擁抱數位流,08年推出HDX 硬碟播放機,09年推出Uniti一體式播放機,12年推出NDS網路播放機,13年推出USB DAC-V1,每一次出手都技驚四座,而Mu-so作為旗下首款一體式無線喇叭,除了展現自家工業設計的水準,專屬Mu-so形象廣告也拍得動感十足,在Naim官網中,您會發現只有Mu-so的網頁設計特別突出,這樣做無非為了呈現Mu-so的玩賞性:髮絲紋的鋁質貼皮(箱體為木造)、操作感十足的旋鈕、結構簡約的鋁合金散熱板、表面如水波浮起的網罩(共有黑、橘、紅、湖水綠四色),開機時,旋鈕的白色背光以及投射在Logo的LED燈都增添Mu-so的神秘感,等待玩家徹底剖析一番。
Muso全機只有一個旋鈕,黑色外觀為觸碰式面板,開機時會自動偵測Wifi,並出現一環冷白色背光(三段調整),可調整音量、播放控制、輸入源以及切換網路電台。
Muso實為三音路六單體低音反射式喇叭,拆下網罩便可清楚見到它的單體排列,低音反射孔設在左側底部。
承襲頂級汽車音響
Mu-so在同類器材中會有競爭對手嗎?筆者在拆開網罩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懷疑,Mu-so的核心源自Naim為Bently所打造的頂級汽車音響,三音路六單體的設計,每只單體配備75瓦擴大輸出,內建32bitDSP,高效整合軟硬體功能,光是外觀就比下大半無線喇叭了。
Mu-so的輸入源分成類比、數位、網路三個部分,主要類比的輸入源是右側3.5mm插孔,方便用家連結電腦、手機使用;數位方面則靠USB和TosLink光纖線連結各種主機,而Mu-so內建的DAC最高可解24bit/192kHz數位檔案(WAV、FLAC 、AIFF),連上家中UPnP影音伺服器便可播放,至於網路,選擇iRadio模式便能播放數以千計的網路電台,並支援藍牙AptX技術、Apple Airplay、Spotify App,透過iPad、iPhone操控,最高能播放16bit/48kHz的串流音樂。
簡單來說,Mu-so共有六種輸入源(光纖、USB、3.5mm、藍牙、網路/iRadio、UPnP),要如何整合、迅速切換各種輸入源,才是一體式音響的真正考驗,筆者通常會先不看說明書、憑直覺來操作,於是發現Mu-so App很好上手,下載App後開啟Mu-so,左側訊號燈會顯示不同顏色,比方說,白色顯示以接上網路線,橘色代表已經連上WiFi,紫色代表正在和其他裝置配對,App會顯示其他燈色的意義;設定完成後,來到App畫面首頁,便可憑直覺選擇輸入源,這比遙控器操作簡單得多(不必盯著器材面板遙控)。Mu-so的App不僅操作簡單,還有一些令人驚喜的附加功能,像是App佈景切換(六色)、主機顯示背光調整(三段)、Loudness功能(增加低頻量感)、Room Position(以背牆距離來調整低頻),如果房子裡有多台Mu-so,也可全都新增在App裡,同時操作多台Mu-so,簡直是另類的環控系統。
Muso遙控器,可操作大部分的功能,右邊類似取卡針的小物主要是用來設定USB連結功能。
Muso的右側,最上面的設定孔主要用來連結USB與Apple iOS裝置,用類似Sim卡取卡針插入(一秒),便可分享手機網路,並且使用Muso App播歌,若插入六秒,則是將Muso恢復成出廠設定;第二個是訊號燈,有藍、紫、閃紫、橘、白、閃紅六種狀態,再來就是3.5mm類比輸入,以及USB插孔(平常可用來充電)。從這個角度還能見到Muso底部厚實的壓克力底座。
右側底部凹槽可見網路、光纖音源以及電源插孔。內建DAC可解24bit/192kHz。
聆聽建議
說完Mu-so的軟硬體功能,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它的聲音到底如何?在此先說明上述六種輸入源的比較方式,有三個原則:一、數位勝類比;二、有線勝無線;三、音樂檔案勝網路串流,二和三比較好理解,主要就是差在訊號穩定度,尤其是當您接上網路線連接NAS時,便可直接播放24bit/192kHz音樂檔,如果是用無線網路播放,解析度最高只到16bit/48kHz;至於第一項,主要是因為Mu-so只有3.5mm類比輸入,再加上數位流本來就是Naim的強項,因此想聽到最好的音質,建議您選擇有線方式播放高解析檔案。抱起Mu-so時,原則上是握住兩側底部的凹槽,播放前先取下網罩,器材高度最好能與肩(耳)平行,左側凹槽是低音反射孔,可以離牆擺(至少25公分),筆者聽過五種輸入源(除了UPnP),最終搭配PSAudio PWT轉盤,用光纖連接Mu-so來聆聽。
儘管Mu-so不屬二聲道,無法列入正式器評,但它在音響二十要中的幾項頗有水準,已然勝過大多數同類音響,首先是音質,聆聽Kenichiro Nishihara的爵士嘻哈專輯「Natural Relax」,內中的電子低頻是紮實地擊中胸口,不像一般無線喇叭那樣軟糊、散形、箱音重,具有一定水準的暫態與速度感,而在詮釋女聲、鋼琴、小提琴時,會覺得Mu-so的音色屬偏冷、纖細、嬌貴類型,用中等音量聆聽也不覺緊繃,如果輸入源夠解析,音量開到接近八成不是問題(三點鐘位置);而它的罩門在於音場、定位、層次、空間感,這些是二聲道呈現Sound Stage的重要指標,Mu-so礙於箱體結構,並不適合聆聽中、大編制的爵士或古典樂,不然您會覺得樂器都擠在一塊發聲,適合它音樂是經電子混音過的流行歌、R&B或電子舞曲。
Mu-so App一次可操控多台Mu-so,成為多房控制系統。
進入主要設定畫面,Mu-so App告訴您右側指示燈的顏色來引導設定。
如果有問題,App也會告訴您是什麼狀況。
進入主畫面,可見到七種播放方式。
點擊右上角的Settings,會出現圖中的選單,如果您希望有更多的低頻量感,可直接點選Loudness。
點進去「Styles」,有六種佈景可選。
換了橘色的,質感很不錯,播放時,下方也會顯示目前輸入源,如果是Spotify,還會顯示當前播放曲目。
進入區域網路,可透過UPnP播放高解析音樂檔。
透過App設定旋鈕背光和底座LED燈。
Room Position功能(以背牆距離來調整低頻)
生活風的真諦
老實說,用音響二十要來寫Mu-so不在批評,而是為了認識它的真正樣貌,現今很少有Hi End大廠願意研發一體式音響,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大廠會預先想好使用情境,一般而言不脫客廳、私人聆聽室、錄音室兩種;那如果是在書房或臥室呢?再厲害的喇叭都難以發揮,換成是營業空間,二聲道喇叭也無法複製多個皇帝位,還是得藉PA音響來滿足多人需要;而如果換成Mu-so,不僅賞心悅目,可換不同顏色網罩,其便利性與夠水準的音質就足以讓人徜徉在音樂中,模糊了時尚與Hi End的界線。Mu-so比一般無線音響大得多,相當適合用在室內Party,若您是東道主,可以用Spotify安排整晚歌單,臨時換歌也只要拿出手機操作App,人多的時候,也不用擔心一堆音響器材占空間(又怕被碰壞),讓您省時省力又有面子的Mu-so,還有誰可以取代呢?
Naim Mu-so
類型:一體式無線喇叭,三音路六單體低音反射式設計
推出時間:2014年
輸入端子:S/PDIF (TosLink)光纖×1(可解24bit/96kHz)、 3.5mm Jack×1(TosLink)、USB type A×1
網路播放:支援UPnP™、AirPlay、Spotify、Bluetooth(aptX)、網路電台,使用Mu-so App可多台遙控
支援檔案類型:WAV、FLAC 、AIFF (最高24bit/192kHz),ALAC (最高24bit/96kHz),MP3、AAC (最高16bit/48kHz),OGG、WMA(最高16bit/48kHz),藍牙支援SBC、AAC與AptX編碼
內建擴大機:六組75瓦輸出,總共450瓦(D類,6歐姆)
尺寸(WHD):628×122×256mm
重量:13公斤
代理商:垣慶(02-2365-6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