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nicola 於 2014-11-17 23:18 編輯
到了Q&A時間,向James Shannon再提問幾個問題。
發表會最後也有問答,把今天的發表要點全部整理一下,最後從七個問題,來瞭解HV系列的最後一塊拼圖吧!
1. PDP 3000 HV(以下系列型號全部省略HV)的研發背景? HV系列是T+A研發的心血結晶,用高電壓讓晶體機有類似真空管的工作特性,先前此系列已經推出過P 3000(前級)、A 3000(後級)、PA 3000(綜擴)、PS 3000(電源),還有數位流訊源MP 3000可播CD。除了追求活生的管味,動態與線性的頻率響應當然是強項!而且還具備真空管難以企及的低失真、低噪訊特性。這款訊源在哪裡用上HV(高電壓)呢?答案是「所有增益級」(all gain stages)都有。
2. PDP 3000的設計基因? 先看看HV系列的精神吧!HV系列=嚴謹工藝+全平衡設計+分離原則。甭懷疑,PDP3000所有作法都顯示它的HV血統:全鋁機殼、五大隔間。製作非常嚴謹,能分離的區塊就分離,包括電源也是依循數位類比分離的製作原則,將干擾降到最低。HV系列的致勝關鍵不只是高電壓而已!
3. PDP 3000 HV與 MP 3000 HV差別在哪?不都是數位訊源? 一言以蔽之,定位不同!會推出支援DSD與SACD的訊源也是因應市場需求。先前推出的MP 3000可以視為「播放平台」,能夠接受多種數位串流,包括網路廣播。而PDP 3000與MP 3000直接比較,差別是PDP 3000更為「專注完美」,原則上PDP 3000就是專攻「SACD/CD唱盤」與「USB DAC」:少了「Streaming Client」,多了「DSD支援」與「SACD播放」。不過還是具備7組數位輸入,當成純DAC來用也是頂級DAC了。
4. DAC作法講究之處? 全系列貫徹頂級全平衡架構思維,所以從訊源開始就採用全平衡,可以與自家系統完美銜接,從背板端子架構就能看出。而原廠說的「Double Differential Quadruple Converter」意思是「在每個聲道使用4個數類轉換晶片」,根據James所說,都採用Burr Brown最新32bit製品。支援度是目前最高,PCM可到32/384與32/352.8,DSD可到DSD512。(最高解析度需走USB,另外,實測以DSD64-256為準,因為原廠沒有太多DSD512數位檔。)
5. 解析度越高,不就是時基誤差越嚴重? 沒錯,這個道理原廠也知道。所以T+A除了精準的時鐘以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兩種訊號、各自處理」,PCM有PCM的解碼路徑,DSD也有自己的直通解碼路徑;換句話說,PDP 3000裡面「有兩個數位電路」。這避免多數可解DSD的訊源會碰到的抉擇:優先把PCM做好,DSD以DoP方式作到最好;或者反過來,DSD做得很好,PCM只能盡量優化。為什麼多數訊源製作上需要這種殘忍的抉擇?因為通常只用一個解碼路徑通吃兩種格式。另外,轉盤送訊號出來,在進入DAC之前,還會經過一個「降低時基誤差」(Jitter Reduction)工作階段,讓數類轉換更精準。
6. 好吧!T+A真的很有心,那濾波呢? 嗯,這問題真是正中原廠下懷……原本T+A設計給MP 3000就有四種濾波,當然,那是給PCM使用的。如同上面說的,現在PDP3000有兩種格式的解碼路徑,所以依循「兩種訊號、各自處理」的原則,PCM訊號與DSD訊號都「各有四種濾波」喔!真是用心啊~
7. 初次見面會被哪個地方驚豔? James說他與PDP 3000初次見面,紮實的結構在他意料之中,不過真正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怎麼承盤結構進出時這麼安靜啊!」現場試用,果然是這麼一回事,這種精密的機械裝置就讓人心底不由得生出一股高級感……對了,承盤結構可是T+A自家開發的喔!
最後,這台訊源不是單兵作戰,整體搭配更是亮點,請大家密切關注,說不定12月台北音響展就整套展出。到時請您別忘了聽聽那甘美通透的聲底與前級EQ的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