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主動式喇叭有三大優勢:第一,它的擴大機內建,每個單體都有專屬擴大機驅動,並且針對兩者的特性做過最佳化調校,解決了被動喇叭與擴大機的搭配問題。第二,主動喇叭的的訊號事先經過電子分音,再由內建擴大機放大,每組擴大機只要負責特定頻段,工作負擔因此得以大幅降低。第三,主動喇叭的每個單體都有擴大機直接驅動,兩者之間沒有分音線路耗損擴大機的功率,所以擴大機的工作效率可以發揮到最高,對單體的控制力也將提升到最大。以上三點都是一般被動式喇叭無法取代的優點。可惜這種喇叭不能另外搭配後級擴大機,少了搭配調音的樂趣,所以在家用市場一直屬於小眾另類產品,倒是在專業錄音領域常見,因為專業領域不玩器材搭配,最重視中性精確的重播,主動式喇叭當然是最佳選擇。
奇妙的音場包圍感
這次評論的Focal CMS 50就是完全針對專業錄音室打造的主動式鑑聽喇叭,根據原廠資料,CMS最適合在後製錄音室中使用,這種空間通常不大,喇叭是擺在工作台上使用,以非常近的距離進行鑑聽。原廠宣稱CMS系列的最佳聆聽距離是40~150公分,兩支喇叭即使距離拉開,只要單體朝向聆聽位置投射,就可以建構出精準的音場與定位。
試聽時,我實際用這種近場擺位方式聆聽,結果一種從來不曾體驗過的神奇音場在我耳邊浮現,虛擬音場毫無縫隙的圍繞在我四周,音像定位不但精確,而且前後的層次感也非常分明。這種體驗就像是聆聽調校良好的多聲道劇院系統一般,一方面環繞喇叭彼此緊密的銜接,營造出絕佳的音場包圍感,一方面我彷彿還戴了3D眼鏡,影像立體的浮現眼前。不同的是,此時我只用兩支喇叭與兩聲道訊號,就感受到了環繞包圍的音場效果。
或許你會說,這種聆聽狀態不是跟聽耳機很像嗎?並不完全正確。用耳機聆聽無法呈現我所感受到的音場開闊感,也不可能呈現出前後分明的層次感。換句話說,只有在近場聆聽CMS 50的重播時,我才能明確感受到,原來錄音師在炮製我們聽到的唱片時,是如此用心的營造了這麼豐富的層次感。這些細微的訊息隱藏在錄音中,就連頂級Hi End音響系統恐怕都不容易完整呈現,所以當我從CMS 50聽到這些以前從未發現的錄音細節時真的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當然,要聽到這樣的表現,前提是錄音本身必須十分優異,否則錄音中的缺陷將無所遁形,尤其在使用CMS 50時,我發現錄音優劣之間的差異特別分明強烈。這就是使用鑑聽喇叭的宿命,不可能讓任何錄音都悅耳!
鑑聽家用皆合適
擺位方面,我試過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兩支喇叭拉開,在距離喇叭約50公分處近場聆聽,這是原廠建議的使用方式,前述聽感就是在這種聆聽方式下得到的。另一方面,我也嘗試了一般家用喇叭的擺位方式,聆聽位置與喇叭相距約2.5公尺,兩支喇叭與聆聽位置之間以正三角形方式擺設。在這種擺位下,專為近場聆聽設計的CMS 50能夠發出好聲嗎?實際試聽之後,我發現它的表現其實與一般喇叭無異,頻段依然均衡,低頻甚至因為聆聽位置在空間中的前後距離改變,而聽到更為延伸的低頻。不過因為聆聽位置後移,所以細節情報量無法像近距離聆聽時那般豐富,低頻的暫態反應速度也略減一些。總而言之,CMS 50在一般家用環境中使用一樣適合,不會比傳統書架喇叭遜色。不過如果能以近場方式聆聽,CMS 50的優勢將更充分的展現。
直觀中性之聲
在前面的聽感描述中,我不只一次使用了「中性」這個字眼,因為在試聽CMS 50時,我還感受到另一個奇妙的體驗,彷彿自己就是錄音師,非常肯定的確信自己聽到了這些唱片真正的錄音原貌,這種體驗讓我覺得CMS 50的重播非常中性而真實。我知道許多人一定認為我在亂說,如果所謂「中性」,代表音響重播能忠實還原錄音時所希望呈現的聲音,那麼我其實永遠無法確定什麼才是中性的重播,因為我不可能聽過錄音當初的聲音原貌,所以無從藉由對照比較,證明音響重播是不是真的與原始錄音非常接近,就算我真的聽到了中性的重播,也無從得知此時我所聽到的是否為真。請別以這種哲學性的思考是在繞口令,因為即使「中性」無法證明,我依然明確而強烈的感受到CMS 50的重播就是「對的聲音」。為什麼我敢如此確定呢?請容我大膽假設,這種肯定來自於「經驗法則」,在我的經驗中,我曾經聽過比較豐厚的重播,也曾經聽過比較清瘦的聲底,所有這些聆聽經驗加總平均之後,我發現CMS 50的重播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所以我雖然沒有聽過原始的錄音,依然能根據聆聽經驗,肯定CMS 50的聲音很中性。更有甚者,如果正確的聲音是一種普世價值,那麼就算我沒聽過原始錄音,音響聆聽經驗也不足夠,我依然可以透過「直觀」,對正確的聲音產生強烈共鳴。這也就是CMS 50讓我深刻感受到的現象。
細節超多,音場超準
讓我們結束形而上的討論,回歸聲音表現吧。到底CMS 50的重播有何特質,讓我肯定它的聲音非常「中性」?首先,它的細節表現讓我覺得非常真實,近場聆聽時,細節情報量尤其驚人。人聲嗓音的細微變化非常清晰,小提琴擦弦的沙沙聲響纖毫畢露,鋼琴尾韻的延伸不但完整,甚至可以讓我明確知道延伸到盡頭的停止點。鐃鈸輕敲的細碎金屬聲響與重擊的強大高音能量,就像在現場近距離聆聽爵士鼓演奏一般真實。最重要的是,CMS 50沒有某些鑑聽喇叭聲底太乾而乏味的問題,只要給它優質錄音,你不但可以聽到非常真實的樂器質感,也可以聽到非常豐富而美妙的泛音光澤。
其次,它的音場定位讓我覺得非常真實。前面已經說過,它的定位不但精準,而且能夠綿密的建構出充滿包圍感的音場。我認為造成這種音場的原因有三:第一,近場聆聽的反射音干擾最少,音像聚焦因此更為精準。第二,CMS 50的全頻段指向性控制得當,所以音場銜接完美。第三,主動式設計大幅降低了內建擴大機與單體之間的相位失真,這也讓音場表現更為精確。
示範級的低頻暫態
最後,它的低頻衝擊與暫態速度也讓我覺得非常真實。這裡我只談許多發燒友熟悉的「三輪車(Tricycle)」第一軌,腳踩大鼓的低頻雖然衝擊力既強又沈,質感既飽滿又紮實,但是暫態收放只在一瞬之間,只要反應速度稍有遲疑,就聽不到那電光石火的真實感。在我的聆聽經驗中,只有一套系統讓我聽到了極致的表現,從那次之後,我一直想聽到同樣的聲音,但卻沒有任何系統達到那個目標。令我驚訝的是,CMS 50竟然辦到了!老實說,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主動式的CMS 50或許具備飛快的反應速度,但它畢竟是小喇叭,低頻的量感與延伸都有限制,怎麼可能贏過我所聽過的許多大型系統?事實上,這是有可能的,關鍵就在全頻段的均衡性,CMS 50的低頻雖然有限,但是全頻段的比例分布卻非常均衡,所以聽感上,就連聆聽大編制交響樂,也不會覺得下盤空虛。事實上,CMS 50的低頻並不少,在本刊大聆聽室中,即使將它遠離前牆,低頻氣勢依然有模有樣,開大音壓也沒有壓縮劣化跡象,這些都是造就CMS 50低頻驚人的幕後因素。
成熟紮實的設計
到底是什麼樣的設計,讓CMS 50展現出如此優異的聲音? 其實它的設計沒有秘密,好表現來自Focal最成熟的技術與紮實的製作。它的箱體由鋁合金鑄造成形,像個小磚塊一樣堅固,共振低而音染輕微。高音單體採用鎂鋁合金振膜及Focal獨家凹盆設計,不但擴散性優異,而且盆分裂失真極低。中低音體振膜由玻璃纖維表層與發泡材質基底構成複合材質,具備質輕、堅硬與絕佳阻尼特性。喇叭內建50瓦與80瓦擴大機各一組,分別驅動高音與中低音單體,兩者都是AB類設計。元件用料上經過精心挑選,前者採用微動態與解析力優異的LM 3886功率晶體,後者採用的TDA 7293則能確保低音單體在大動態、大音壓重播時也不壓縮失真。
CMS 50具備RCA與XLR兩種類比輸入,背板上設有豐富的調整功能,除了高、低頻等化之外,還可設定低頻截止點,方便與超低音喇叭搭配。如果是擺在桌上使用,可以設定160Hz以下的量感,抵消桌面反射所增加的低頻量感。背板上還設有增益調整,方便與不同前級搭配。前障板則有音量控制旋鈕,即使直接與訊源連接,也可在此控制音量。
參考級小鋼炮
CMS 50的定價不到七萬,但是聲音卻極度中性精準,足以當做任何喇叭或音響系統的參考基準。如果你是電腦多媒體一族,CMS 50將是你的首選。如果你不想在喇叭與擴大機的搭配上傷腦筋,CMS 50絕對值得考慮。就算你坐擁天價系統,都值得買一對CMS 50回家當做調音參考。如果你像我一樣,一方面難以忘情自家老喇叭的美聲韻味,一方面又情不自禁的被CMS 50那「真實的聲音」所召喚呢?最後的抉擇恐怕不是移情別戀擁抱新歡,就是想盡辦法坐享齊人之福吧!
Focal CMS 50規格
類型:主動式低音反射書架喇叭
推出時間:2013年
單體:鎂鋁合金凹盆振膜高音單體×1 5吋玻璃纖維複合振膜中低音單體×1
頻率響應:55Hz - 28kHz
最大音壓:107dB SPL(1米處峰值音壓)
內建擴大機:AB類50W RMS×1、AB類80W RMS×1
輸入端子:RCA×1、XLR×1
重量:7.7公斤
外觀尺寸(WHD):190×299.5×201mm
參考售價:69,500元
進口總代理:音寶(02-2786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