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入耳式耳機]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3 天前 |已閱:1216|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台北
字體縮放
2024年5月31日到6月3日,我去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音響展時,在會場上遇到朋友,他把我拉到一邊,跟我說,他有一位朋友花了幾年時間研發一副入耳式耳機,研發期間他也曾參與聆聽評價,相當不錯,那副耳機有在會場參展,他想送一副給我聽聽看。我心想入耳式耳機體積很小,請他交代一聲,我自己去攤位拿就好。沒想到去到攤位,顧攤者不在,鄰座說可能上廁所或買東西吃去了。由於我的時間緊迫,也就不等了,用微信跟那位朋友說了,他說會請廠方寄到台灣給我。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0945+0800-1842766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大馬士革鋼打造的入耳式耳機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0906+0800-1815682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包裝出乎意料之外
回到台灣沒幾天,公司收到一個相當大的包裹,是大陸寄來的,我心想這是什麼東西?包裝那麼大,不可能是入耳式耳機。拆開一看,盒中有盒,最後是一個280x260x110mm的精美硬殼包裝盒。再打開,裡面有二層,下層是「抽屜」,內中有許多小盒子,最後我終於看到二個入耳式耳機。天啊!一副入耳式耳機需要這麼豪華的包裝嗎?這副耳機一定不便宜,我這樣想著。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1940+0800-1658158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上半部大馬士革鋼,下半部鋁合金

這副耳機就是加拿大Space In Ear(以下稱SIE,聲學奇點)Oumuamua(奧陌陌)動圈入耳式耳機。我上網查了一下,標準版售價約6,500人民幣,旗艦版售價約10,900人民幣,台灣已經有賣。外盒上印著Voyager Series字樣,打開盒子,盒蓋內面有行星圖樣。而在一個厚紙帶裡還附贈一張Cosmic Records紙板模型與架子,那是旅行者二號(Voyager 2,1977年發射)上面攜帶的「The Sound of Earth」航海家金唱片的紙模(原件是12吋的金屬盤,包含聲音與影像)。從這些滿滿宇宙意象的設計來看,SIE這個Oumuamua奧陌陌耳機看起來的確與眾不同。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0124+0800-1909998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包裝箱巨大

標準版與旗艦版
到底標準版與旗艦版有何不同?旗艦版的耳機線是無氧銅鍍24K金線,振膜材質也略有不同,此外就是調聲方向不太一樣。寄給我的這副耳機線是金色的,應該是旗艦版。而標準版的耳機線則是銅鍍銀線加上石墨烯材料混編而成。簡單說旗艦版耳機線的聲音比較溫潤,標準版耳機線的聲音比較年輕。
Oumuamua奧陌陌第一批總共只推出199副,前面50副是旗艦版,其餘149套為標準版。奇怪,耗費那麼大的心力,只生產199套?這不符商業操作模式啊!我相信這應該是第一批推出的數量,如果賣得好,應該還會繼續生產下去。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0430+0800-3837308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旅行者系列

與太空宇宙有關
SIE這家公司我第一次聽到,而Oumuamua奧陌陌這個型號名稱更是特別。到底Oumuamua是什麼意思呢?根據維基的解釋,它是第一個被人類發現、穿過太陽系的星際物體(Interstellar Object),還記得諾蘭的電影「星際效應」嗎?英文名稱就是Interstellar。

這是Robert Weryk(1981-)於2017年10月19日,在夏威夷Haleakalā 天文台使用Pan-STARRS天文望遠鏡發現的。Robert Weryk是加拿大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目前在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任教,難怪他會用夏威夷原住民語來命名。

這下子一切都湊起來了,SIE是202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創立的品牌,創立者是幾位華裔設計師,而生產工廠則在大陸。因為是加拿大品牌,所以引用加拿大天文學家所發現的星體為名,我猜那幾位研發人員中,可能有對天文有興趣者。而且,Space in Ear這個品牌名稱不是很有諾蘭「星際效應」的味道嗎?不過我想這個品牌名稱與型號名稱應該也有開闊無垠來自宇宙之聲、與眾不同的意味。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0551+0800-4537712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宇宙符號

1993年開始設計耳機
Oumuamua奧陌陌的主設計者華人設計師Frank從1993年就開始從事耳機設計,可說是經驗豐富。我透過微信跟他聯絡上,請教他許多問題。首先是聲音特性的調整,他很謙虛的說其實各品牌的耳機各有自己的聲音特色,就好像料理的口味一般,用家喜歡就好。而Oumuamua的聲音特色是經過許多音樂人士、錄音師、音響迷不斷來回試聽原型機之後才定案的,這個過程花了三年時間。

再來我請教他Oumuamua有沒有加入Harman補償曲線?Frank回答說沒有,因為研發團隊並不喜歡Harman補償曲線的聲音,就如前述,是請許多專業人士與音響迷反覆聆聽,最後才微調定案的。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1056+0800-2859554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附件周全

大馬士革鋼的花紋
Oumuamua奧陌陌外觀有如縮小版鸚鵡螺,渾身沒有直角,都是圓滑曲線。腔體分上下二部,上半部明顯可以看到多條細紋,那是以整塊大馬士革鋼,用CNC加工而成,而下半部則是鋁合金製成。由於大馬士革鋼是多層鍛造的,所以可以看到漂亮的花紋。也因為大馬士革鋼硬度很高,所以當初在加工腔體時遇上許多困難,造成良率不高,最後整個耳機腔體外殼是用首飾加工高等級北京精雕五軸CNC去雕成。我記得Noble Audio 的Viking Ragnar入耳式耳機腔體也是大馬士革鋼製成,不過它用了10個單體(靜電、動鐵、動圈),售價要十幾萬台幣。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2339+0800-1952526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精緻攜帶盒

特殊12mm動圈單體
Oumuamua奧陌陌內部只採用一個12mm動圈單體發聲。標準版振膜材質是DLC類鑽石振膜,加上石墨烯塗層。而旗艦版則是在振膜中央做了特殊強化處理。這個驅動單體做出來後,還要經過人工篩選,據說百中取一,難怪產量那麼小。而磁力結構是所謂ITER,這種結構類似平板式耳機,除了原本動圈單體的磁鐵之外,在振膜前方又架一個磁鐵,用來提升對振膜的控制力。

為了讓前面這個磁鐵不至於影響高頻段聲波的傳送,他們花了大半年時間去解決這個技術問題,最後才完成這種獨特的動圈單體,這是他們的專利之一。而腔體內則採用所謂的WEBB雙腔體結構,除了外面那個腔體之外,裡面先封一個內腔體,用來降低共振。還有,在腔體上(鋁合金那部分)可以看到鑽有二個小孔,那是用來調音之用。

在耳機線與腔體結合那端,Oumuamua的耳機線也跟許多入耳式耳機一樣,加了一截透明套管,這是方便用家掛在耳廓上的設計。不同的是,Oumuamua這截線好像已經加工定型,成為圓圈形,無法拉直,老實說這樣的設計使用起來反而不方便。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2606+0800-6439088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可以裝得下攜行DAC耳擴的硬盒,方便旅行用。

與耳罩式做比較
聆聽Oumuamua時,使用的是串流音樂與CD,我跟許多耳罩式耳機做過比較,售價有比它便宜者,也有比它貴者,包括Focal、AKG、Hifiman等。至於有線入耳式耳機,我手邊沒有值得比較者,本來想借Sennheiser IE900來比較,但代理商已經沒貨,只好作罷。

至於耳擴DAC則主要用COS H1搭配Oppo與emmLabs當CD轉盤。此外也還使用Weiss DAC502與山靈CD-T35的內建耳擴,以及Audirect Team 1便攜型DAC耳擴搭配蘋果手機。甚至有3.5mm耳機插孔的iPad我都用上了。整體來說,Oumuamua奧陌陌沒有無法驅動的問題,靈敏度高,就算使用Audirect Team 1,也只要使用M增益(高中低增益可調)就夠了。最後的結論是以COS H1音響耳擴DAC為主。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2656+0800-3328216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硬盒內部有保護設計

入耳式一定要慎選耳塞
在跟大家分享聽感之前,我要先強調,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耳道的耳塞。因為如果耳塞不緊,會讓高頻變得很突出,而低頻量感變得很少,這完全不是入耳式耳機本來的聲音。到底要如何找呢?二個重點,一是要能夠緊緊塞在耳道裡,身體動作時不會掉出來,這樣才算達到「緊」的要求。第二是你自己將牙齒上下咬一咬,如果聽到越大聲的磕磕聲,代表耳塞越密合。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22_212731+0800-2147912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我挑的泡棉耳塞

提供十幾種耳塞
SIE深知耳塞的重要性,所以提供四種不同材質的耳塞,每種材質的耳塞又分大中小至少有三種尺寸,其中一種還提供四種尺寸,可說設想周到。我自己將每個耳塞都試過之後,才找到最適合者。用最適合的耳塞之後,耳機線不必掛在耳廓上,耳機也不會滑出來。我最後決定用的是泡棉式耳塞。

找到您認為最適合的耳塞之後,還要找幾首自己熟悉、不同的曲子來驗證。曲子要包含高、中、低頻的測試,音樂當然要找自己熟悉的,這樣才有辦法判斷對錯。此外,聆聽過程中,您可以手指稍微按下耳機,看看是否高、中、低頻段的表現會更好?如果更好,代表耳塞還沒有完全密封。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3120+0800-5600302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旅行者金唱片的紙模

流行與古典二大類
聆聽Oumuamua奧陌陌,我大概分為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二大領域,有些人喜歡古典音樂,有些人喜歡流行音樂,一副耳機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任何音樂都好聽,不過通常難免會有傾向。Oumuamua奧陌陌的聲音特性也有傾向,不過對於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都能兼容,沒有排他。

先說聽姚斯婷「男人如歌」那張唱片給我的感受,這是姚斯婷這麼多張唱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張。整體聽來,姚斯婷的嗓音屬於比較年輕,甜潤,唇齒音有一點突出,但還不至於影響聽感。樂器的聲音鮮明,錄音師施加的人工堂音清晰,樂器尾音浮現,Bass音粒明確,腳踩大鼓飽滿彈跳。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0613+0800-1614818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這副耳機看起來像不像宇宙之眼?

年輕有勁
聽姚瓔格那張「聽」,她的嗓音磁性溫軟迷人,形體不過於龐大。伴奏大提琴的音質音色很美,Bass與腳踩大鼓合塑的噗噗聲豐滿軟質。聽宇文文的「心跳」,她的嗓音凝聚清晰,有穿透力,腳踩大鼓與小鼓打起來火熱,Bass音階音粒清晰,電吉他的狂嘯很有味道,尤其整體音樂的暫態反應非常快,彈跳力非常足,屬於活潑年輕有勁那種。

聽韓紅唱的「莫尼山」時,剛開始的鋼琴伴奏音粒就聽得出實體感,韓紅的嗓音特質也跟我用大音響系統聽到者相似,錄音師炮製的空間迴響很清楚。當低頻出來時,量感很足,形體大又豐軟,但是腳踩大鼓的噗噗聲卻又能維持凝聚,不會散形。這是一個低頻量感豐足、延伸很低,控制力又很好的入耳式耳機。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1317+0800-2011766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附有十幾組耳塞

小提琴嬌柔甜潤
再聽韓紅的「絨花」時,旁白前奏時的小提琴聽起來音質很美,不會有一般流行音樂那種加料過重的金屬聲,而弦樂群的聲音也豐厚柔軟清晰。整體來說,伴奏中的弦樂群錄音效果聽起來有古典音樂錄音的水準,代表奧陌陌相當不錯。而韓紅的嗓音依然聲線突出,獨特味道浮現。

聽江蕙的「紅線」時,我認為她的嗓音特質也跟我以大型音響系統所聽到者相似。而伴奏的小提琴聲音嬌柔甜潤,也是很好的表現。同樣的,Bass量感豐足,但又不會模糊。江蕙的唱片我常聽,奧陌陌能唱得如此,已經相當好。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1505+0800-2140652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旗艦版所附的鍍24K金耳機線

電Bass音粒清楚
而聽張赫宣唱的「假行僧」時,電Bass的聲音線條音粒特別清楚,背景伴奏很清楚有實體感,嗓音粗獷喉頭振動明顯。聽The One的「暗香」,編曲複雜,而且高潮迭起,音樂強弱的動態範圍很大,而奧陌陌都能呈現很清晰的伴奏,顯然它的解析力很高。聽華晨宇的「荒野魂鬥羅」,從吉他與他的嗓音中,可以聽出Oumuamua的速度反應很快,乾淨俐落又能量十足,飽滿有勁。

聽徐佳瑩的「一無所有」時,她的嗓音甜潤清爽迷人,電Bass柔軟凝聚音粒又很清楚,鼓組打起來氣勢龐大勁道十足,和聲線條縷縷清晰,聽起來很過癮。
而聽蕭敬騰與林俊傑合唱的「Hello」時,二位歌手的辨識度非常高,一點都不會模糊。而錄音師炮製的歌唱尾音清晰又長,細節非常清楚。當低頻出來時,整個音場瞬時擴大磅礴,低頻解析力還能維持,而且腳踩大鼓的噗噗聲很有勁,其他伴奏樂器的實體感都很好,不會虛虛的。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1530+0800-2175740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耳機線接端

通過嚴苛低頻考驗
最後聽Malia & Boris Blank那張「Convergence」,這是一張低頻大考片,我要考驗的是Oumuamua對於低頻、極低頻的延伸能力與解析力,還有質感。Oumuamua的低頻可以盡顯錄音中的極低頻,而且對於極低頻、低頻的解析力很好,完全不會含混,低頻中的細節也能聽得很清楚,只不過無法展現如喇叭那種聲波驅動空氣打在皮膚上的體感。而最難表現的極低頻演奏質感(當然是錄音師炮製出來的)Oumuamua也能清楚再生。一般耳機的極低頻延伸能力都很強,不過要做到很好的低頻解析力與真實演奏質感就不是那麼容易,而Oumuamua奧陌陌做到了。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13_001838+0800-2241922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附有二種平衡端子,可拆換。

清澈開放透明高解析
總結流行音樂的聽感,Oumuamua清澈、開放、透明、高解析、鮮明、飽滿、紮實、拳拳到肉,屬於陽光活潑的個性。而且高頻、低頻延伸很厲害,中頻飽滿,中頻與低頻都很彈跳,高頻則是線條紮實、刻畫清晰的那種個性。假若您想要的是軟細的聲音,或略帶模糊的美感,那麼奧陌陌不是您的菜。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23_112627+0800-2738540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可用iPad直接聽

小提琴那麼美
接下來我要試古典音樂。當我聽Sergei Stadler所演奏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時(Peter Lilye指揮Moscow RTV Symphony Orchestra),老實說我有點嚇到,怎麼小提琴的音質音色那麼美,演奏擦弦質感那麼真實,琴腔內的共鳴聽得那麼清楚,光是這種小提琴的表現就已經是許多喇叭系統所不能及。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20240623_181202+0800-2567786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可接便攜行DAC耳擴聽

真的超值
而管弦樂更是氣勢磅礴、內聲部清晰無比。更棒的是,演奏者(無論獨奏或樂團)的演奏力度躍然於耳道之中,細微力度變化非常明顯。能將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演示得這樣,這副耳機已經不負他的價格了。老實說我不願意講「超值」,因為這種價錢的入耳式耳機真的不便宜,但它真的超值。


百萬元喇叭也是如此而已
再聽Isabelle Faust與Alexander Melnikov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樂器只有小提琴與鋼琴,但這二種樂器所呈現的美質,就算是百萬元級的喇叭大概也是這樣而已。Oumuamua展現的是非常快速、非常活潑、音質非常美、演奏質感又非常真實的聲音。

Space In Ear Oumuamua奧陌陌,可以跟高階耳罩相抗衡的入耳式耳機 IMG_0809_調整大小.jpg Space in Ear Oumuamua 奧陌陌 入耳式耳機 動圈單體
主要用音響耳擴DAC來聽

大提琴寬鬆
聽Daniel Trifonov所彈奏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時,鋼琴的音粒如滾珠,乾淨俐落,音粒實體感足,低音鍵的重量感與弦振感也讓人興奮。更重要的是音質夠美,細節夠豐富。而聽Sheku Kanneh-Mason所演奏的Elgar、Bridge作品(Simon Rattle指揮)時,大提琴的木頭味十足,寬鬆又帶著細微擦弦質感,無論是音質音色或演奏質感的表現都是第一流的。

聽Sphinx Virtuosi的那張「Songs for Our Times」時,Oumuamua奧陌陌呈現出軟質厚實又有彈性的弦樂群,尤其低音弦樂部竟然跟高音部一樣,聽得出絲絲縷縷,這種低頻解析力就厲害了。

承受強烈的衝擊力
而聽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時,Oumuamua奧陌陌也是很驚人,面對強烈的定音鼓一點都不軟腳,而輕敲的大鼓鼓形也都能夠清晰呈現。木管更是溫潤異常,弦樂群柔軟細緻,低音弦樂部的擦弦質感都能呈現。

更強的是奧陌陌能夠完整呈現極大的動態範圍與強烈的衝擊力,還有龐大的音樂規模感。在此我要提醒,用入耳式耳機聽馬勒的交響曲(尤其是伯恩斯坦指揮的)有點危險,因為突強的地方太多了,如果音量開太大,很容易損及聽力。

大鼓效果漂亮
再聽Franz Welser-Möst指揮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一開始的強烈總奏加上強勁龐大的鼓聲,聽起來就像我喇叭系統的縮小版,大鼓的威力太棒了。而管弦樂的一切都有,一切都足,一切都很平衡,差別只是沒有空間充滿音樂那種體感而已。入耳式耳機能夠表現得如此,已經可以讓用家100%滿足了。

可以跟高階耳罩式相抗衡
以上是我對Oumuamua奧陌陌的評價,這個評價是基於入耳式耳機的範圍。如果越級跟高價(十幾萬、二十幾萬台幣)耳罩式耳機相比呢,我必須說,以絕對值表現而言,Oumuamua在細節、清晰、直接、高、中、低頻段的表現上可以與它們一爭長短。

不過若是論音樂寬鬆的程度上、Oumuamua還是有所不及,我認為這是耳罩式耳機先天上的優勢。當然,若論便攜性,入耳式耳機又好過耳罩式耳機了。假若您想要的是便攜性與高表現能力二項優點,SIE Oumuamua這個新冒出頭的入耳式耳機可以去試聽看看。

規格:入耳式動圈耳機。驅動單元直徑12mm,頻率響應5Hz~20kHz,平均阻抗32歐姆,靈敏度:107dB。

下一篇:沒有了...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29 13:58 , Processed in 0.529566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