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音響迷都有一個觀念:一個聆聽空間如果想要聽到20Hz的極低頻,其空間長度至少一定要有約17公尺長度,讓20Hz的波長完整再生才能聽到。或者,要有半波長8.5公尺才能聽到20Hz。所以,小空間不可能再生夠低的低頻。
很久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但後來發現錯了。錯在哪裡?人耳分辨頻率的高低並不是聽出波長有多長多短,而是從耳膜感受到每秒空氣分子擠壓、放鬆多少次得來。例如人耳聽50Hz時,是從耳膜接受到每秒50次的空氣周期振動,耳鼓將這每秒50次的振動最終傳遞到大腦中,大腦則反應出50Hz的聽感。人耳並沒有具體分辨波長是多長或多短的能力,我們對波長的概念是從聲波速度÷頻率=波長的數學等式而來。
不過,大部分人也都有以下的經驗:假設喇叭能夠發出30Hz的低頻,但是在小空間(長度小於30Hz的波長約11公尺)中卻聽不到夠低的低頻,然而移到大空間(長度大過30Hz的波長)中就能夠聽到,難道這不是因為大空間可以完整再生30Hz的波長所致嗎?
不是!這是因為小空間中牆面的低頻反射干擾太強烈,遮蔽或抵消了30Hz低頻。這些低頻反射包括低頻駐波、Room Mode自然共振、梳形濾波效應的增強抵消等。在小房間中,如果能夠將這些因為牆面反射而產生的低頻干擾移除,只要喇叭確定能夠發出30Hz,一樣能夠聽到30Hz的低頻。而在大空間中,低頻反射干擾的情況降低,所以能夠聽到比較低的頻率。
再舉一個例子:使用耳機時,耳機驅動器振膜距離耳膜那麼短的距離,如果必須要擁有完整再生波長的空間才能聽到30Hz,我們戴耳機時怎麼能聽到30Hz的頻率呢?耳膜與驅動器振膜距離那麼短,如果一定要能再生完整波長才能聽到該頻率,耳機對於聽音樂來說根本就是廢物。廠方公布的耳機頻率響應曲線是量測假的?
還有,麥克風量測喇叭的頻率響應時,是否也要將麥克風放在距離喇叭11公尺處才能量測到30Hz呢?事實上量測喇叭頻率響應時,通常是將麥克風放在喇叭前1公尺處。
再舉轎車內聽音響為例。轎車內空間那麼小,為何用頻譜量測儀可以測出20Hz-40Hz的極低頻呢?難道說麥克風壞了?不!麥克風的振膜跟耳膜一樣,是以空氣分子每秒來回振動多少次來呈現多少Hz。就說轎車內部空間大約2公尺長好了,依照波長計算方式,大約是172Hz。轎車內最低只能聽到172 Hz嗎?顯然不是。
再舉錄音室監聽室(有監聽喇叭有混音台那間)為例。通常錄音室的監聽室空間不會太大,我去過不少錄音室參觀,都還沒見過有17公尺(再生20Hz)長的監聽室。如果一定要完整再生低頻波長才聽得到該低頻,所有的監聽室都不及格。
小空間也能聽到夠低的低頻,關鍵在你的喇叭能否真正發出那麼低的低頻?量感夠不夠?還有你如何降低六個牆面的低頻反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