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台北電器公會主辦的圓山飯店音響展中,出現了一個我從未見過的品牌Perlisten,這是我的初體驗。在此之前,市面上也沒有這家喇叭廠,事實上,他們最早露面就是在2021年CES,後來在CEDIA展也露臉。Perlisten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您在字典上找不到,這是Perceptual Listening的縮寫,意思是感性聆聽。不過老實說,當我們聽R4b加D12s超低音2.1聲道系統時,心中感受到的並非感性,而是驚嚇。為何我們會驚嚇呢?以下我會慢慢說,現在讓我從頭來介紹這家新喇叭廠吧!
▲
R4b書架型小喇叭外觀漂亮,設計有亮點。
老將創業
Perlisten的CEO、創辦人之一Daniel Roemer曾經待過NHT、AR、Advent等喇叭廠,後來成為MITek的研發部門主管,也是很多家廠商的顧問,還參與汽車音響OEM的設計,包括Aston Martin、Land Rover與 Ford。也設計耳擴,主動式喇叭等,可說是音響界的老兵了。
另一位靈魂人物是LARS JOHANSEN,他曾在JBL、Harman Kardon、 Klipsch、 Jamo等公司工作過,1990-1999年在Harman International擔任管理工作。還參予Peerless喇叭單體的元件研發,後來又成為Danish Sound Technologies的行銷總監。最近十年,他是Miller & Kreisel (M&K Sound)的總裁。您看,這二個人資歷顯赫,難怪喇叭一推出就轟動武林。
▲
D12s超低音雖然體積不大,但強勁無比。
THX頂級認證
Perlisten早在2016-2019年之間就開始構思與組成,2020年就試做了六款喇叭,2021年才正式推出。目前他家喇叭有多型,大體上分為比較貴的S系列與比較便宜的R系列。所有的S系列、大部分R系列,以及超低音都通過THX Dominus認證,這是最高等級家庭電影院認證,要求非常高,例如喇叭靈敏度要達到92dB以上,在1公尺前測試時要達到120dB音壓,而且是在低失真狀況下。
在此順便說一下THX的四級認證聆聽空間大小涵蓋度,第一級是Compact,觀影距離2.4米,聲波涵蓋容積28立方米。第二級是Select,觀影距離3米,聲波涵蓋容積57立方米。第三級是Ultra,觀影距離3.6米,聲波涵蓋容積85立方米。第四級是Dominus,觀影距離6米,聲波涵蓋容積184立方米。THX認證的喇叭中,大部分喇叭可以達到Ultra等級,只有少數喇叭能滿足Dominus要求。而Perlisten的喇叭中,只有R4s與R4b屬於Ultra等級,其餘都是Dominus等級,真的厲害。
▲
這是所謂的DPC高音陣列
測試規格透明
Perlisten喇叭為何一推出就轟動武林呢?因為他們有一個與其他喇叭廠大不同的做法,那就是提供很詳盡、很透明的測試報告,包括在軸頻率響應、離軸頻率響應、阻抗曲線、相位曲線、失真等,還有水平、垂直的指向性時頻譜(Spectrograms)。老實說,主動提供這麼詳盡的測試數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可見他們對自己的產品多有信心!
▲
165mm中低音單體振膜以多種纖維混成
DPC高音陣列
Perlisten的喇叭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那就是高音單體的設計。那是在一個橫置橢圓類號角導波器(Revel高音單體也有類似設計)中安置三個高音單體,中央內凹的那個外露,其餘二個上下隱藏著。這上中下三個高音單體排列的方式,他家稱為Directivity Pattern Control (DPC)。
看到這個名詞會不會覺得似曾相識?沒錯,Dynaudio的高階喇叭也採用這種理論,主要用來控制高音單體朝天花板與地板的聲波輻射角度(當然也能適當控制水平輻射)。請注意看那個高音總成,中央那個外露的單體是內凹的,這是要跟中低音單體達成時間相位一致性的設計,也就是發聲點都在同一條垂直線上。
▲
三個高音單體,二個隱藏,所負責頻域也不同。
Perlisten的喇叭都有這樣的DPC高音,只不過略有不同。比較便宜的R系列露出外面的那個是26mm軟凸盆絲質振膜,而比較貴的S系列採用28mm鈹振膜單體。另外一上一下那二個隱藏在透氣孔中的高音單體,S系列採用Thin-Ply Carbon材料,跟低音單體振膜相同。而R系列也是26mm絲質軟凸盆單體。
▲
在雜誌社1號聆聽室聆聽
分頻點獨特
比較特別的是,原廠稱呼這個外露的高音單體為Full Range Tweeter,而另外那二個隱藏的高音單體則是負責Midrange。原來R系列這三個高音單體負責大約1.25kHz以上的頻域(S系列在1.1kHz以上),而那二個隱藏的「高音單體」在4.4kHz就開始衰減了,唯有那個外露軟凸盆高音單體是持續向上延伸的。從分頻點約1.25kHz或1.1kHz來看,的確可以說是Midrange。這種獨特的分頻點可說是非典型濾波網路。
再來看底下的低音單體,R系列單體的振膜材料跟S系列不同,S系列用的是他家所謂的Textreme Cone,碳纖維製成,外觀看起來有一格一格的花紋。而R4b用的低音單體稱為HPF振膜,這是一種以硬木纖維、竹纖維、紙纖維混合而成的材料。
▲
以二聲道聆聽時實力無法盡顯
S系列與R系列
Perlisten的S系列與R系列很容易區分,只要低音單體振膜有印方格紋(Thin-Ply Carbon),那就是S系列,沒有方格紋的就是R系列。二個系列各有落地式、書架式,以及超低音。落地式也可說是家庭電影院系統的主喇叭,書架式則是環繞聲道,此外還有中置聲道。比較特別的是書架型還分二種,一種是S4s(R4s),一種是S4b (R4b),前者的箱體是斜面向下的梯形,高音在下,設計來掛在高處往下投射聲波;後者的箱體則是正常矩形,高音在上,用來掛在正常高度或當二聲道小喇叭使用。
而搭配S系列的超低音有四種,搭配R系列的超低音只有二種。超低音的編號如果是三位數,第一個數字一定是2,代表內中有二個低音單體。後面那二個數字則代表低音單體的尺寸。例如D212s就是使用二個12吋低音單體,D215s就是有二個15吋低音單體。如果是D12s,代表只有一個12吋低音單體。
▲
喇叭線端子品質不錯
可當主喇叭與環繞喇叭
R4b雖然是小體積書架型喇叭,但它的面板厚達2吋,其他地方則是1吋厚度,箱體內的補強結構則是0.75吋。箱體板材用的是HDF,而不是一般的MDF。來到背面,可以看到四個螺絲孔,這是設計來吊掛用的。事實上,R4b被設計來當作家庭電影院喇叭系統的環繞聲道,也可以當二聲道小喇叭使用,不過原廠建議做2.1聲道來用。
▲
超低音背後端子
1,500瓦功率
再來說到D12s超低音,這個超低音我在2021年12月電器公會圓山音響展時就親自用過(在Epson房間演講時),效果非常好。D12s超低音跟R4b一樣,也屬於氣墊式設計,採用一個12吋碳纖維低音單體,這個碳纖維低音單體使用多重Normex彈波,鋁線音圈,超大磁鐵,衝程可達+/- 30mm。
D12s超低音的背板上各有1、2二個RCA與XLR的Input與Output端子,您可以看到四個RCA端子與四個XLR端子。那四個XLR端子的Input與Output不會弄錯,因為公母不同。此外就是電源插座。另外在背板上方有一個USB維修端子,以及一個12V觸發開關。
▲
超低音內部結構
10段參數EQ調整
D12s內建1,500瓦擴大機,以這麼大的功率來驅動12吋碳纖維低音單體,絕對可以氣吞山河。除此之外,內部還以TI 48bit DSP、32bit ARM M4 Cortex Processor來做各項設定控制,用料一點都不手軟。D12s還提供10段參數EQ調整,而且可以設定三組,讓用家靈活運用,真的太強了,如果聆聽空間的低頻搞不定,還可以用參數EQ來修正。D12s的設定與操控可以在箱體頂部的LCD觸控幕來控制,不過下載App用手機來設定控制比較方便。D12s的體積448x420x150mm,容積並不大,但重量41公斤,真嚇人,要二個人來抬。
相當難推
前面把R4b與D12s大概都介紹過了,接下來要說為何我會大驚嚇。話說此間代理商伊諾特國際送來公司一對R4b,請我聽聽看,給他們意見,不一定要寫。既然人家委託,我當然要盡心去做,於是將R4b放在我們三個聆聽室輪番聽過,也用幾部不多的擴大機搭配過。
結論是這對書架型的R4b相當難推,原因是它屬於氣墊式設計,而且靈敏度只有84.5dB,更要命的是它的平均阻抗為4歐姆,如果將4歐姆帶入2.83V來計算,靈敏度數字還會更低,我估計大概就是等同於平均阻抗8歐姆喇叭的80、81dB左右。老實說這麼低的喇叭靈敏度多年來我已經很少見到,這是1960年代氣墊式喇叭的「通病」,所以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這種設計了。
氣墊式設計
在此順便說一下氣墊式喇叭(Acoustic Suspension),這是由Edgar Villchur所發明的,後來在1954年他跟Henry Kloss創立AR(Acoustic Research)喇叭,名噪一時。而Henry Kloss在1957年自創KLH喇叭品牌,也是主打氣墊式設計,KLH就是由三位創始者Henry Kloss、 Malcolm S. Low、以及 Josef Anton Hofmann的姓組成。
氣墊式設計的重點就是箱體密閉,不會漏氣,讓箱內的空氣形成空氣彈簧,所以稱為Acoustic Suspension。氣墊式與低音反射式箱體最大的差別是,氣墊式在-3dB截止點以下的低頻是以每個八度12dB衰減,而低音反射式在-3dB截止點以下的低頻會以每個八度24dB來衰減。換句話說,低音反射式的低頻會衰減得很快。
不過,低音反射式的-3dB截止點通常會低於氣墊式,所以在50Hz-100Hz之間的頻域聽起來會比氣墊式飽滿,但氣墊式對整個低頻段的控制力會更好。其實,無論是氣墊式或低音反射式,都各有其優點,不過氣墊式因為先天靈敏度會比較低,需要大功率擴大機來驅動,所以市面上的喇叭反而以低音反射式居多。
三個聆聽室輪番聽過
話說回頭,我在三個聆聽空間輪番聽過R4b之後,確定R4b雖然是書架型小喇叭,但如果要做二聲道使用,需要大功率擴大機。但如果拿來做環繞聲道,由於環繞聲道所負責的音壓很小,所以也不需要大功率擴大機來驅動。聽R4b的期間,我發現R4b的高頻段延伸很好,而且內斂,又很清晰,音質又甜美。中頻段很飽滿,聽一般流行音樂也沒問題。唯一我有意見的是低頻段,雖然廠方實測最低可以延伸到38Hz,但廠方也很誠實的標示其線性頻寬是80Hz-20kHz+/-1.5dB,這就跟我的聽感符合了,因為我聽古典音樂或比較特別的流行音樂時,的確會感受到最低的頻域量感不夠,而且音樂規模感也不夠大。
有看家庭電影院的人都知道,如果把超低音關掉,整個電影音效就像氣球消風一般,音場的規模感都沒了。所以,聽音樂也是一樣,如果低頻量感不夠飽滿寬廣,音樂的規模感也會縮小,聽起來音樂好像跟人距離很遠,完全沒有音樂親密性與包圍感。
2.1聲道是王道
老實說,如果純粹以二聲道來聽,我覺得R4b要賣這個價錢,說服力還不夠,一對R4b的價錢已經可以買一些體積比較小的落地式喇叭,甚至KEF新推出的LS 60 Wireless DSP主動式落地喇叭也才這個價錢而已,人家只要一支手機就可以唱歌了,而R4b還要搭配擴大機與訊源。此時,我想到原廠建議以2.1聲道的方式聽R4b才是正宗。於是請業務向伊諾特國際借超低音喇叭,很快的D12s送到了。我也在雜誌社1號最大的聆聽室中來聽這2.1聲道。
要組建2.1聲道之前,需要先確定需求,那就是,到底您是要讓原本的二聲道小喇叭完整的發聲、超低音只是增加低頻量感而已?還是要將小喇叭的低頻段切掉、以超低音來擴大音樂規模感?如果是二、三十年前,我建議讓小喇叭完整發聲,因為當時還沒有現在這麼成熟的DSP分頻技術,小喇叭經過超低音的分音器之後,音質會大受影響。而今天,我的作法是將小喇叭的低頻段切掉,以超低音來銜接。
為何要切掉低頻
為何要將小喇叭的低頻段切掉呢?因為如果不切掉,小喇叭的中低音單體負擔仍然很沉重,開大音量時很容易失真,一旦中頻段失真,音樂聽起來絕對是難聽的。而如果將小喇叭的低頻段切掉,中低音單體因為少了低頻的負擔,可以開更大聲而不失真。此時再加上超低音豐富的低頻量感助威,可以營造出龐大的音樂規模感,整體音樂不僅可以開更大聲聽,而且音樂與聆聽者會更親密,音樂的包圍感也會更好,讓人沉浸於音樂之中。
既然2.1聲道的架構已定,接下來就是要找一部可以做分音的前級,或類似AV環繞擴大機功能的擴大機。剛好雜誌社裡有Anthem AVM 90環繞前級以及MCA 525 Gen2五聲道後級(225瓦8歐姆),我可以用AVM 90內部的DSP分音來將R4b的低頻段切掉,切掉低頻段的R4b以每聲道225瓦來驅動,保證一定吃飽飽。
以REW輔助
搭配已定,剩下的工作就是主喇叭擺位、超低音擺位,以及分頻點的決定這三件事。這三件事沒有先後之分,是反覆擺位聆聽而成,我們除了以耳朵聆聽之外,最重要的是用REW免費軟體,搭配MiniDSP專業麥克風,找出最適當的聆聽位置,還有超低音喇叭擺放的位置。最終的結果是:分頻點設在100Hz,超低音喇叭擺在皇帝位右後方大約1公尺處,喇叭正面向前。
在這樣的條件下,低頻量感很豐富、但不至於失去控制;而主喇叭可以開大音量又不失真,如此一來就能呈現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聽任何音樂都不怕。在此我要提醒您,這是以二聲道的皇帝位為基準來做的聆聽、儀器測試,所以最佳的聆聽位置就是皇帝位。如果在皇帝位以外聆聽,低頻量感可能會更多,也可能會更少,絕對無法跟坐在皇帝位一樣銜接得那麼好。
編輯們大驚嚇
好,該來說大驚嚇這件事了,其實不是我受到驚嚇,而是雜誌社同仁受到驚嚇。我早在開普洛唱片音響時代,就已經以Linn Kan喇叭搭配超低音在聽了,可說是很早以前2.1聲道的推手,對於二個小喇叭加上超低音會產生什麼變化很熟悉,所以,當調整完成、我聽到脫胎換骨的聲音表現時,並沒有受到驚嚇,而是有完成一件優異搭配調整的滿足感。
而編輯們就不同了,單獨聆聽R4b時,我也要他們進聆聽式聽過,對於R4b的二聲道聲音表現心裡有底。而當我把2.1聲道調整好、請他們輪番進去聽時,他們聽到的卻是天翻地覆的不同、天壤之別的聲音表現,難怪他們會受到驚嚇:怎麼書架型小喇叭會搖身一變,成為大型落地式喇叭?而且音場開闊無比,低頻好像無極限,可以將音量開得很大,產生很好的音樂包圍感,整個人好像沉浸在音樂中。
能量排山倒海
例如,聽「滿城盡帶黃金甲」的「End of the War」時,龐大的低頻撲面而來,猛打的大鼓氣團一團團震到胸口,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與飽足的低頻段好像是用多聲道在聽電影配樂般,那如排山倒海的音樂能量很難想像是從二個書架型小喇叭所發出的。又例如,聽Tracy Chapman那張同名專輯的「Fast Car」時,Chapman漂亮迷人的嗓音絕對是R4b所發出,而那軟Q彈跳的低頻則是R4b與D12s的合體,單是聽R4b,絕對不可能有這種飽滿又軟Q彈跳的低頻;光是聽D12s,當然也不可能會有這種效果,一定要雙劍合璧才可能產生這種奇妙的音響效果。
▲
以Anthem AVM90當作分音前級
魔幻般如臨現場
還有,聽Roger Waters那張2018年阿姆斯特丹現場演唱會的「Time」時,一開始的暴雷就有如對喇叭的當頭棒喝,但R4b卻一點都沒在怕。接下來的奇幻聲音好像在整個聆聽空間中,那麼大的聆聽空間,但R4b與D12s所發出的音樂卻將整個空間塞得滿滿的,各種音響效果讓人聽得神迷,而且音樂的衝擊性很強,有在搖滾音樂會現場的感覺。這套2.1聲道唱這首歌的驚人表現編輯們都說簡直無法相信,即使是大型落地式喇叭也不一定能有這種撼人的效果。
▲
後級以Anthem MCA 525 Gen 2五聲道後級
音質優美
這套2.1聲道聽人聲表現如何?銜接有問題嗎?我可以說天衣無縫。前面的Chapman不說,聽Jim Reeves的「Adios Amigo」時,厚實帶磁性的男低音真的迷人,整體音樂從高到低銜接得非常好。聽Janis Ian那首「Breaking Silence」時,低頻的凝聚彈跳、暫態的快速反應,整體音樂的飽滿、寬廣深遠的音場表現,還有大小適中、嗓音優美的人聲表現都讓人以為是在聽大型落地式喇叭。
加了超低音之後,對R4b的原本音質有影響嗎?聽Sueye Park那張「Journey Through A Century」小提琴獨奏時,小提琴的聲音又甜又有光澤,音質超美的。而聽Leonid Kogan那張「Encores」時,小提琴的豐富擦弦質感、琴腔共鳴引人入勝,一點都沒有加了超低音之後音質被劣化的問題。
打趴許多落地式喇叭
編輯們印象深刻的,還有聽蕭士塔高維契第四號交響曲(鄭明勳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這首曲子一開始就如炸彈開花般,強勁的音樂能量緊緊將人包裹住,音場深處的滾滾大鼓聲能量不可能是R4b能夠發出的,而是擺在後面的D12s所致,但聆聽時沒有人會注意到D12s,因為根本沒感受到D12s在發聲,所有的音樂彷彿都是從那二個小小的R4b所發出,這也是讓人驚嚇的聲音表現。老實說,這樣的澎湃音響效果絕對可以打趴一票幾十萬落地式喇八,而且還不佔地方。
給對2.1聲道有興趣者參考
R4b單獨聽時,也是一對不錯的書架型小喇叭,但這僅止於不錯而已。但是加上D12s之後,2.1聲道所展現的驚天動地音響效果就好像施加魔法般,即使用脫胎換骨來形容也無法搔到癢處。聽這套2.1聲道時,可以盡情將音量開大,高頻甜美,中頻寬廣,低頻滾滾而來,能量逼人,音樂規模感龐大無比。這次的2.1聲道經驗,說得誇張些,獲得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大於10。這樣的經驗我相信對於許多音響迷而言是有用的,所以我將過程寫出來,提供給有興趣的人參考。
規格:
R4b:
三音路四單體氣墊式設計。推出時間2021年。高音單體採用三支26mm軟凸盆,以DPC方式排列,低音單體165mm一支,平均阻抗4歐姆,靈敏度84.5dB(1m, 2.83V),線性頻寬80Hz-20kHz+/-1.5dB,頻寬45Hz-32kHz(-10dB),低頻延伸38Hz(房間內),最大音壓107.6dB(100Hz-20kHz,二次、三次諧波失真小於3%),體積382x230x236mm,重量9.5公斤,參考售價21.8萬(一對)。
D12s:
12吋氣墊式超低音,內建1,500瓦擴大機,TI 48bit DSP、32bit ARM M4 Cortex Processor,10段參數EQ調整,可設定三組不同數據,體積448x420x450mm,重量41公斤,參考售價18萬。
進口代理: 伊諾特國際 02-2726-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