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始終認為當音響性提升到最高,失真降到最低之後,喇叭的音樂性就會自然浮現,但是Atria II的境界顯然更高,它不但能徹底挖掘出隱藏在錄音中的所有細節情報,還能將音樂家與演奏者灌注在樂曲中的情感完全呈現,讓聽者全身全心的沉浸在音樂的感動與喜樂之中。就算是特性再好、失真再低、用料最燒的喇叭,我也從未聽過可以如此逼近音樂重播涅槃之境者。Atria II的確是我所聽過最具音樂性的喇叭,而它,竟然只是Rockport的入門款而已。
在本刊歷年採訪過的Hi End音響原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屬總編在2003年親赴美國緬因州採訪的Rockport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Rockport)。對於這個品牌略有瞭解的音響迷應該都知道,Rockport是站在Hi End音響最頂峰的喇叭品牌,售價當然也是貴到頂天的等級。如此頂級的品牌,通常會與奢華形象連在一起,但是在那篇報導中,總編所描述的創辦人與設計者Andrew Payor,卻與我想像中頂尖Hi End音響工廠老闆的形象大異其趣。
▲
Rockport創辦人Andrew Payor的生活非常儉樸恬淡,研發喇叭對他而言並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實現夢想。
享受生活,追求夢想
總編在那篇報導中對於Andrew有非常生動的描述:「他平日只開豐田貨車,穿T恤牛仔褲,一份雞肉三明治配薑汁汽水就是人間美味,一般生活開支不大。住所附近都是樹林,3000人的小鎮沒有SOGO百貨,也沒有華納威秀,只有滿山的樹林與寧靜的海灣湖泊,清風明月不需付錢就可享受,所以不需要也不必汲汲營生。」
照理說,Andrew製造喇叭的喇叭如此昂貴,身為老闆的他應該可以賺大錢才對,但是實際上他的生活卻是如此儉樸恬淡,這兩種形象實在相差太遠,令我對Andrew及他所設計的喇叭充滿好奇。深入研究過這家公司之後,我發現其中源由其實並不難理解。
首先,研發喇叭對Andrew而言並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實現夢想。所以Andrew從1984年創業以來,公司始終維持微型規模,堅持小量手工打造每一對喇叭,如此才能確保每一對出廠的喇叭都能維持在最高品質。也因為如此,每一對喇叭從下單到交貨,恐怕都要等上三個月到半年。老實說,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生產速度,根本是賺不到錢的。
▲
開模鑄造鋁合金箱體的製造模具成本極高,但是唯有金屬鑄造,才有辦法做出Lyra旗艦喇叭體積巨大而複雜的一體成形箱體結構。
實現大廠不敢做的事
其次,Rockport雖然是微型規模,但是他們卻實現了許多大廠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事。喇叭箱體的製造就是一個例子,大多數採用鋁合金箱體的喇叭,都是用鋁塊車削組裝箱體,但是Rockport旗艦喇叭Lyra採用的卻是鋁合金鑄造箱體。許多人以為採用鋁塊車製的箱體比較堅固,其實不然,採用鋁塊車製箱體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較低,如果開模鑄造鋁合金箱體,光是製造模具的費用就高到嚇人。為什麼Rockport要選擇成本較高的作法呢?因為唯有金屬鑄造,才有辦法做出Lyra喇叭體積巨大而複雜的一體成形箱體結構。
請注意,開發模具並不是一次就能定案,Lyra的箱體模具就歷經三次修改,才達到讓Andrew滿意的標準。對於產量不大的Hi End喇叭而言,投入這麼高的研發與製造費用可能根本無法回本,就連一般Hi End音響大廠都花不下去,沒想到Rockport竟然毫不妥協的做到了。到底賺不賺得回來?我想這根本不是Andrew考慮的重點,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做出最好的喇叭。
▲
Rockport現役四款喇叭的中音與低音單體,都是他們從零開始自行開發,這是大多數Hi End喇叭廠所難以辦到的。
令我驚訝的是,Rockport現役四款喇叭的中音與低音單體,竟然都是他們從零開始自行開發的。請注意,我說的「自行開發」,並不是開出規格條件,請單體廠做出符合要求的單體,而是從振膜、音圈、懸邊與彈波、磁力系統、單體框架全部從頭自行開發,這是大多數Hi End喇叭廠所難以辦到的。
為什麼Rockport要花那麼大的功夫與成本自行開發單體?花錢買世界上最好的單體來用不就好了?事實上,Rockport在2011年以前使用的單體,的確是與丹麥Audio Technology合作開發的產物。Audio Technology的單體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選擇之一,如果要進一步突破,也的確只有自行開發單體,才能達到Andrew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境界。
或許你會懷疑,單體設計是極為專業的學問,Andrew具備此能專業能力嗎?不用擔心。Andrew在投入喇叭研發之前,曾經是黑膠唱盤與唱臂的設計專家。他所製造的System III Sirius,更被認為是黑膠唱盤的顛峰之作,說Andrew是機械工程的天才設計師一點也不誇張,設計喇叭單體當然難不倒他。此外,Rockport的規模雖小,但是各種3D設計軟體與模擬分析測試設備一應俱全,這也讓Andrew可以精密設計出完全符合自家喇叭需要的單體。由此也可見Rockport為了喇叭研發所投入的大量成本。
▲
Rockport的規模雖小,但是各種3D設計軟體與模擬分析測試設備一應俱全,讓Andrew可以精密設計出完全符合自家喇叭需要的單體。
自行開發最理想的單體
寫到這裡,就讓我們先瞭解Rockport現役單體的設計特點。Rockport現役四款喇叭所使用的中音與低音單體都是自家開發製品,機械結構與使用材料基本相同,就算這次評論的Atria II是入門型號,單體設計也與旗艦一致,不因為價格較低而有所妥協。
先說振膜,Rockport從2011年自行研發單體,就開始採用碳纖維三明治振膜,Atria II的振膜則是進化版本,表層的碳纖維有菱格狀編織紋路,這層碳纖維的厚度僅有0.004吋,必須先浸潤在特殊配方的epoxy中進行固化,再以高溫高壓精密黏合在Rohacell發泡材質的表面。
Rohacell的結構中充滿微小氣室,可以說它的最主要組成成分,其實就是「空氣」,不但重量超輕,而且阻尼特性優異。
採用Rohacell當作振膜的單體並不罕見,包括Focal與B&W等Hi End喇叭大廠都使用這種材料製造單體振膜,不過Andrew使用的Rohacell有更精密的調校,關鍵在於振膜中央與周邊區域的厚度是漸次變化的,可以更進一步打散振膜共振。黏合完成之後的碳纖維三明治振膜,是Rockport所測試過硬度/重量比表現最好的一種中、低音單體振膜,也是他廠難以取代與模仿的獨家技術。
▲
以Atria II所使用的中音單體為例,它的振膜盆分裂發生在6.5kHz,而且就算產生共振失真,幅度也極其輕微。重點是這個振膜的盆分裂產生頻率,已經遠高於中音與高音單體的分音頻率,根本不會被人耳所聽到。簡單的說,只要在這只中音單體的重播頻率範圍內,它都可以進行極度精準、穩定而完美的活塞運動,不會產生失真音染。
除了振膜之外,Rockport中音與低音單體的磁力系統也經過精密設計,並且特別重視散熱能力,藉此大幅提升單體在大功率、大音壓時的承受能力。音圈筒採用的是加工難度與製造成本最高的鈦合金材質。這種鈦音圈筒不但堅固耐用,而且對於單體阻抗變化的影響最低,市面上只有最頂級的單體才會採用這樣的設計。
除此之外,Rockport中音與低音單體的鋁合金鑄造框架也是自行設計,注意到「鑄造」這個關鍵字了嗎?一般廠家不會花大錢開模製造這種消費者看不到的組件,但是Rockport卻毫不妥協的這麼做了,可見Andrew義無反顧追求完美的決心。
▲
高音單體周邊的鋁合金短號角導波器,對於Atria II的聲音表現有關鍵影響。
Atria II使用的鈹振膜高音單體來自Scanspeak,是唯一非Rockport自製的單體,不過單體周邊的鋁合金短號角導波器,是Rockport針對這款單體所量身訂製,也是Atria II與前代的主要差異之一。
請不要小看這個客製化的導波器,它有三個重要功能:第一,它可以控制高音單體的指向性,讓高音單體在分頻點附近頻段的聲波擴散性可以更接近中音單體。第二,這個高音單體可以提升分頻點附近頻段的靈敏度達5dB,達到類似機械分音的效果,讓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能有更好的銜接,讓兩者的重播能量與動態更為一致。第三,更高的靈敏度,代表高音單體能夠更容易的被擴大機驅動,失真因此得以大幅降低。簡單的說,這款鈹振膜高音單體雖然不是Rockport所自製,但是加上了Rockport精密計算的導波器之後,可以讓高音單體與Rockport自製的中音單體完美銜接,無縫融入Atria II的整體設計之中。
前障板厚達10公分
介紹過單體之後,讓我們繼續看Atria II的箱體設計。Rockport最受矚目的設計,是Lyra旗艦喇叭使用的雙層鑄造鋁合金箱體結構。不過這種獨家箱體僅限Lyra使用,其他三款喇叭的箱體主要是由HDF密集板構成。
寫到這裡,或許你會有點失望,覺得HDF箱體沒什麼特別的吧。我在本刊396期的越洋專訪中,就針對這個問題詢問了Andrew與Rockport現任總裁Josh Clark。Josh認為箱體設計對於聲音表現至關重要,而且是佔據Rockport喇叭整體成本最高的一個環節。Atria II雖然採用HDF製造箱體,但是前障板一共使用了多達四層HDF黏合,厚度達到10公分,HDF之間還使用了特殊阻尼黏合,構成類似Lyra的三明治箱體結構,也讓箱體的硬度與阻尼特性達到接近Lyra旗艦的水準。
Atria II的HDF木料箱體特性可以接近Lyra旗艦的雙層鋁合金鑄造三明治箱體?老實說我原本覺得Josh說的有點誇張,但是實際測試聆聽之後,我才發現Atria II的箱體的確穩如泰山,即使播放強勁低頻樂段也文風不動,對抗共振的能力或許比不上Lyra,但是Atria II箱體的極低共振音染的確不會比Lyra差太多,Josh在專訪中說的其實並不誇張。
再進一步探究,其實Atria II的箱體絕非只靠厚度與重量取勝,它的箱體厚度其實是有變化的,最厚處為4吋,最薄處則漸遞減為2.2吋。這種作法可以避免共振能量在單一頻率累積,有效降低單體音染干擾。
▲
Rockport對於降低箱體繞射也很重視。Atria II的前障板寬度幾乎與單體切齊,前障板表面鋪上了厚厚的毛氈,周邊則有大面積的斜角,這些都是降低聲波繞射的有效作法。
個別調校每對喇叭的分音器
分音器設計一直是許多頂級喇叭廠的不傳之秘,Rockport也不例外。這次專訪總裁Josh,他雖然一樣沒有說明線路架構,不過還是透露了四個關鍵:第一,每一款Rockport喇叭的分音器,都是針對單體與箱體特性所做出的最佳化設計。第二,「每一對」Rockport喇叭的分音器都必須個別測試、個別調校,必須將分音器所有元件的誤差降低到1%以內,全頻段相位也必須調校到精準一致的完美狀態。第三,分音器的所有元件都是點對點手工搭棚焊接,排除印刷電路板的寄生電容干擾。第四,分音器所有元件都是特別訂製,其中包括實驗室等級的精密元件。
▲
「每一對」Rockport喇叭的分音器都必須個別測試、個別調校,必須將分音器所有元件的誤差降低到1%以內
我對於Rockport堅持微調每一對喇叭的分音器感到特別驚訝,因為分音器的每一個元件都是彼此相關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精密微調絕非易事。Josh說他們為此特別制訂了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可以更精準而有效率的進行分音器調校。不過實際上到底是怎麼執行的?國外一篇報導曾經直擊了Andy的調校過程,其中提到就連改變元件接腳的長度,都會影響喇叭的相位特性,可見Rockport的分音器微調是多麼精密、繁複而耗時的工作。每一對Rockport喇叭在出廠前竟然都要進行這樣的調校工作,可見Andrew對於喇叭品質的要求有多嚴苛。
▲
鈦孚的聆聽空間非常大,而且喇叭距離聆聽位置也特別遠,沒想到Atria II的重播能量竟然能夠充滿整個空間而不被稀釋,即使開大音量也毫不勉強,非常穩定的展現出交響樂的重播氣勢與層次感。
「三輪車」的記憶
我在十多年前曾經聽過Rockport的Mira落地喇叭,它可以算是Atria II的前身,雖然是Rockport的早期入門型號,但是聲音表現卻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令我驚訝的是它的低頻表現,我必須老實說,那時我所聽到超快暫態、毫不妥協的低頻爆發力與極其紮實而高密度的低頻質感,至今依然是我測試音響系統的參考標準。我之所以老是喜歡用dmp那張「Tricycle三輪車」測試低頻,就是要與我當年用Mira播放的「三輪車」聽感做比較。十多年過去,我還記得當年的聽感嗎?我不敢說我記得十多年來評論過所有器材的聲音,但是就Mira這對喇叭的聲音記得特別清楚。雖然它只是Rockport的入門型號,但是低頻表現卻是毫不妥協的示範等級,因為當時的印象是如此強烈,所以至今依然可以隨時回想起當年的聆聽感受。
與當年的Mira相較,Atria II當然在各方面都已經全面進化,不過我最關注的是低音單體的差異。Mira的低音單體設置在箱體的側邊,Atria II則是設置在前障板。記憶中Mira的箱體很深,我一直以為Mira的低音單體比Atria II大上許多,不過實際查過,我才發Mira每聲道配備一只10吋低音單體,Atria II的則是9吋,兩者的差異其實並不太大。實際聆聽呢?我可以先告訴大家,我的低頻參考標準已經被Atria II所改寫了!
▲
沒想到Audio Research管機與Atria II的搭配竟然如此合拍,自然水潤的音質迷人極了。
與Audio Research天仙配
再繼續描述聽感之前,我要先說這次來到鈦孚試聽所搭配的參考系統。印象中Rockport喇叭總是用晶體擴大機驅動,不過鈦孚這次搭配的卻是Audio Research管機。其實鈦孚這樣搭配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他們之所以取得Rockport的總代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來自於Audio Research的推薦。還記得曾經來過台灣的Audio Research的品牌大使David Gordon嗎?這位在Audio Research工錯超過30年的老將不但懂技術,而且也懂聆聽,他自己家裡的音響系統,用得就是Audio Research管機搭配Rockport Atria II喇叭!因為David Gordon的大力推薦,才讓鈦孚吃了定心丸,決定代理Rockport這個天王級喇叭品牌。
管機推得動Atria II嗎?原廠規格標示Atria II的最低擴大機功率只需要50瓦,Josh在專訪中也說Rockport現役四款喇叭的阻抗變化都非常和緩,僅在3~4歐姆之間,的確不難驅動。鈦孚這次搭配的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160M單聲道後級輸出功率有150瓦,驅動Atria II綽綽有餘。事實上,這次試聽過程中有99%的時間,我都是將160M後級切換到三極管狀態,此時的輸出功率減半為75瓦,驅動Atria II聽大多數音樂類型都毫無不足之處。請注意,鈦孚的聆聽空間非常大,而且喇叭距離聆聽位置也特別遠,用三極管輸出75瓦的160M管機驅動Atria II,在這麼大的空間中依然可以發出充沛飽滿的能量,可見Atria II真的不難驅動。
至於那1%將160M切換到五極管的時間,我到底聽了什麼音樂呢?答案正是那張「三輪車」,要在這麼大的空間中,讓Atria II發出如閃電般猛爆飛快的腳踩大鼓低頻,的確需要更大的輸出功率。不過我還是要再次強調,將160M切換到三極管輸出75瓦,聽99%的音樂類型都已足夠。我沒料到的是Audio Research管機與Atria II的搭配竟然如此合拍,自然水潤的音質,我相信與Reference 6SE前級密切相關。而那纖毫畢露的音樂微弱變化與層次感,則根本是超高效率號角喇叭或是移除了分音器的全音域喇叭加上最純粹的單端管機,才有可能達到境界。
▲
鋼琴高音觸鍵有如鑽石般通透無瑕,尾韻延伸飄逸又自然,並且散發出既溫潤又通透的光澤感。
從沒聽過這麼多錄音細節
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來聽阿格麗希演奏阿根廷作曲家Alberto Ginastera的鋼琴曲「Danzas Argentinas」,我聽得是阿格麗希在「Live from The Concertgebouw 1978 & 1979」專輯中,在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的現場演奏錄音。老實說錄音品質並不發燒,但是出生於阿根廷的阿格麗希演奏此曲就是特別對味,第二樂章慢板已經很美,阿格麗希自發性的律動感,更能呈現樂曲開闊蒼茫的況味。用Atria II聽來會是什麼景象?我簡直整個人被音樂吸了進去,彷彿瞬間置身在阿根廷的大草原上,感受著風吹草動的波浪起伏,全身全心的沉浸在音樂所描繪的原野景象中。
我知道上面的描繪實在太抽象,應該說說我到底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前面我說阿格麗希這張錄音不太發燒,所謂不太發燒,我說得是高音觸鍵聽來不太有層次、不太有光澤,尾韻延伸也不是太豐富,之前用大多數系統聽來都是如此,但是這次用Atria II播放,聲音表現卻有脫胎換骨的轉變。此時我所聽到的高音觸鍵,音質竟然有如鑽石般通透無瑕,尾韻延伸飄逸又自然,並且散發出既溫潤又通透的光澤感。不只如此,鋼琴觸鍵中還開展出非常細緻的波動層次,彷彿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一般清晰分明!
這真的是我之前所認為的那份不太發燒的錄音嗎?不,透過Atria II的重播,這首曲子的音質無比純淨美妙,細節層次豐富到前所未聞,根本就是超級發燒錄音啊!我必須老實說,評論音響十多年來,從來沒有任何喇叭可以讓我聽到那麼多的細節。重點是這種強大的解析力並不是靠突顯高頻的刺激感來達成,一切的細節都是自然而然的流洩,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壓迫疲勞。這顯然又是一次讓我前所未聞、印象無比深刻的示範級音響重播表現,如果以後看到我又拿出阿格麗希這張專輯測試器材,我心中想到的絕對是這次難以忘懷的聲音記憶。
回到前面我所說的,為何我要提到號角喇叭與全音域喇叭?因為在我所聽過的音響系統中,只有藉助壓縮驅動器與號角放大的號角喇叭,或是排除分音器污染的全音域喇叭,才有可能具備如此驚人的細節挖掘與層次解析能力。問題是這兩類喇叭各有各的物理天限,而Atria II卻是表現力全面的多路分音喇叭。
換個角度思考,對一款多路分音喇叭而言,恐怕唯有將單體的失真降到最低,將箱體的音染降到最低,再將分音器的阻礙與扭曲消彌無形,才有可能將錄音中的一切細節情報,毫無減損、毫無阻礙的盡顯還原。理論上不可能有任何喇叭可以做到這點,但是Atria II真的逼近這個理想境界了!
超低失真提煉絕美弦樂
接著測試弦樂,我要用四張不同的小提琴錄音說明Atria II的聲音特質。先聽我熟悉的曾宇謙「Reverie」,這張專輯採近距離收音,小提琴的能量特別強而直接,是較為硬質的小提琴錄音,Atria II毫不壓抑的展現出曾宇謙非常凝聚而穿透力強勁的小提琴演奏,但是神奇的是,Atria II卻又能夠將琴音中的生硬質感完全化解。大多數喇叭的中高頻段總有某些頻率特別突出,小提琴總會在演奏到某個音的瞬間,讓人覺得特別尖銳刺耳。Atria II竟然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我相信許多人甚至會認為Atria II的高音過於溫和,但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覺得Atria II的高音較為溫和,那是因為Atria II的中高頻完全沒有讓人聽來生硬刺激的失真,而且中音與高音單體的銜接簡直天衣無縫。
Atria II真的如此神奇嗎?我要祭出小提琴錄音的「大魔王」來考驗這款喇叭了。這是新加坡小提琴家甘寧(Ning kam)2001年推出的「Transatlantic」,這張專輯的小提琴錄音比曾宇謙那張更直接,而且錄音後製幾乎沒有添加人工殘響潤飾。聽第五軌「Yankee Doodle」,以往我絕少拿出這曲測試喇叭,因為大多數喇叭播放此曲,小提琴音質都乾澀生硬的像在鋸木頭,但其實我知道,這張專輯所收錄到的小提琴本質是非常好的,只缺好的喇叭還原琴音美質。Atria II就是這樣一款喇叭,它重播的琴音不會過度柔化,也不會尖銳生硬到刺穿你的耳膜。Atria II的重播,就像是走鋼索一般,走在琴音能量最強最凝聚,卻還不到壓縮失真的那個臨界點上。在這個點上,我們可以聽到最真實的演奏能量,最凝聚的演奏線條,以及最豐富華美的光澤感,卻不會感到緊繃刺耳疲勞。在我所聽過重播這首曲子的喇叭中,Atria II是極少數具備如此超凡中高頻控制力與承受能力者。
再聽Artis Quartett Wien演奏的魏本「Langsamer Satz給弦樂四重奏的慢板」,這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奏版本,不過以往聆聽總覺得琴音過於厚重了點。用Atria II重播則展現出了不同的面貌,原本過於濃厚的弦樂線條,此時變得纖細而凝聚,那纖細感絕不等於聲音細瘦,而是依然保有立體的厚度;而那凝聚感,則讓演奏力道的變化更為靈活明確,琴音質感也變得更為細緻滑順。以往描述弦樂,我的確常常用「凝聚力」與「穿透力」來形容弦樂線條、能量與質感,這兩個詞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過於緊繃壓迫的琴音,但如果你聽過Atria II所重播的琴音,你就會知道真正具備凝聚力與穿透力的小提琴重播,聽起來不但不會讓人覺得緊繃壓迫,反而會覺得非常真實。
聽Leila Schayegh與Jan Schultsz合奏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Leila Schayegh使用一把復刻古小提琴演奏,音質較為纖細內斂,聽來沒有一般小提琴的飽滿能量與豐富表現力,演奏技巧中也不會用到華麗的揉音,聽來往往容易讓人感到單調乏味。用Atria II播放,則特別能夠展現古小提琴纖細純樸的琴音質感,而且能將強奏與弱奏之間的層次變化充分展開。長音演奏到最弱音的盡頭,依然能夠清晰呈現那氣若游絲的微妙尾韻,充分展現出古小提琴的音韻之美。
無懼大空間的驚人低頻氣勢
該要測試低頻與大編制重播的表現了。前面已經說過用Atria II播放「三輪車」的表現了,重現犀利暫態與猛爆瞬間爆發力對Atria II來說輕而易舉,但是與我當年聆聽Mira不同的是,Atria II所展現的低頻顯然蘊含著更為豐富而分明的層次感。這種特質用鋼琴低音測試最為明顯。聽Alexandre Tharaud在「Le Poete du piano」專輯中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一號前奏曲,這份演奏的鋼琴低頻氣勢雖然恢弘龐大,但是低音卻有些鬆散。這次用Atria II播放,才讓低頻收斂凝聚,並且找回清晰分明的層次感。請注意低頻收斂不等於能量縮水,Atria II不但能夠展現出恢弘磅礡的低頻氣勢,還能明確紮實的展現充滿重量感的低音強奏觸鍵。令人難以相信Atria II每聲道只靠一只9吋低音單體,就能展現出如此開闊龐大的低頻氣勢。
再聽朱里尼指揮洛杉磯愛樂演奏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即使將音量開大,Atria II依然能展現層次豐富、穩定,而且能量充沛的弦樂、管樂齊奏。定音鼓擂擊更是有如狂風暴雨一般激昂暢快,同時又能呈現出非常透明的鼓皮波動層次,以及非常充沛飽滿的低頻量感。
值得注意的是Atria II的音場表現,前面聽鋼琴錄音時,我就覺得Atria II的音場特別開闊,可以如實展現大型平台鋼琴的規模感。聽交響樂時,管弦樂團的寬度甚至能夠擴展到兩支喇叭之外。請注意鈦孚的聆聽室實在太大,要Atria II這種體積的落地喇叭在這麼大的空間中發出足夠的能量,其實難度是非常高的挑戰。沒想到Atria II的重播能量竟然能夠充滿整個空間而不被稀釋,即使開大音量也毫不勉強、毫不混亂,非常穩定的展現出交響樂的重播氣勢與層次感。
呈現人聲最美好的特質
接下來測試人聲。先聽美國搖滾歌手Lou Reed演唱的「Vanishing Act」,這是細節非常多的錄音,我首先感受到的是Lou Reed透過胸腔共鳴所發出非常厚實而高密度的人聲中頻,可以感受到Atria II的中頻有著非常好的厚度、密度與飽滿感,絕對可以讓喜歡人聲的音響迷滿意。其次我還聽到了非常清晰直接的唇齒音與口水聲。唇齒音如果過度強調,很容易流於刺耳,但是Atria II的重播不但清晰,而且非常自然真實,好像Lou Reed真的站在喇叭中央演唱一般。
再聽森山直太郎演唱的「人間之森」,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曲子,但卻是很不適合用Hi End音響播放的曲子。怎麼說呢?因為這首曲子完全是流行音樂的錄音取向,錄音電平拉得特別高,用Hi End系統播放總覺得音質太硬太毛糙。 直到這次用Atria II播放,才神奇的還原了森山直太郎純淨、清亮又柔軟的美聲嗓音特質。
無可取代的音樂性
老實說,上述現象很難用理論解釋。一直以來,我始終認為當音響性提升到最高,失真降到最低之後,喇叭的音樂性就會自然浮現。以此推論,用Atria II播放「人間之森」應該也會缺陷盡顯才對,但是Atria II讓我聽到的卻是森山直太郎歌聲最美好的一面。難道是Atria II的解析力不夠好嗎?當然不是,Atria II是我所聽過解析力最高的喇叭。難道是Atria II的音響性不夠好嗎?當然也不是,Atria II的「音響二十要」全部都是最高水準。
很顯然的,就算是特性再好、失真再低、用料最燒的喇叭,也未必可以重現Atria II那可以將人吸進音樂中的強大音樂感染力。透過Atria II的重播,我們聽到的是音樂,而不是音響的聲音。它不但能徹底挖掘出隱藏在錄音中的所有細節情報,還能將音樂家與演奏者灌注在樂曲中的情感完全呈現,讓聽者全身全心的沉浸在音樂的感動與喜樂之中。Atria II的確是我所聽過最具音樂性的喇叭,就算與價位更高的喇叭相較,Atria II依然是無可取代的存在。而它,竟然只是Rockport的入門款而已。
規格:
產品類型:3音路3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
1吋鈹振膜高音單體×1
6吋碳纖維三明治振膜中音單體×1
9吋碳纖維三明治振膜低音單體×1
頻寬:28Hz–30KHz(-3dB)
靈敏度:87.5dB SPL/2.83V
平均阻抗:4歐姆
最低擴大機功率:50瓦
諧波失真(90dB,1m):
小於0.3%(100Hz-20kHz)
小於1%(30Hz-20kHz)
外觀尺寸(WHD):317.5×1105×508mm
重量:68公斤
參考售價:1,230,000元
參考器材:
訊源:
Playback Design MPT-8 SACD轉盤
Playback Design MPD-8 Dream DAC
擴大機: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前級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160M後級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結合HDF與特殊阻尼夾層的三明治結構箱體,前障板厚達10公分。
② 自家開發的碳纖維三明治振膜中音與低音單體,每聲道僅靠一只9吋低音,就能展現超乎想像的低頻能量與氣勢。
③ 鈹振膜高音單體搭配新設計的短號角導波器,可以讓高音與中音單體更完美的銜接。
④ 無與倫比的細節挖掘能力與層次解析能力。
建議:
與Audio Research搭配非常合拍,國外評論用Ayre MRX Twenty後級、Constellation後級搭配也非常契合,甚至用845單端管機也可充分驅動,可見Atria II並不特別難以驅動。
圖示音響二十要:
音質:5
音色:5
高頻段甜美度:5
中頻段飽滿度:5
低頻段紮實度:5
音場寬深:5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5
透明感:5
層次感:5
定位感:5
音樂活生感:5
結像力與形體感:5
解析力:5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5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5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5
樂器與人聲質感空氣感:5
細節再生:5
空間感:5
整體平衡性:5
音響五行個性圖:
金:3
木:3
水:5
火:5
土:4
金:外放活潑爽朗。木:溫暖內歛親和。水:柔美中性溫潤。火:快速熱情衝擊。土:厚實飽滿穩重。
樂器人聲十項評量:
小提琴線條:纖細、中性、壯碩2
女聲形體:苗條、中性、豐滿2
女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男聲形體:精鍊;中性、壯碩2
男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大提琴形體:精鍊、中性、龐大2
腳踩大鼓形體:緊密、中性、蓬鬆2
Bass形體:緊密、中性、蓬鬆2
鋼琴低音鍵弦振感:清爽、中性、龐大3
管弦樂規模感:清爽、中性、龐大3
Rockport Technologies官網:https://rockporttechnologies.com
進口代理:鈦孚(02-2570-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