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響的道具類產品中,墊材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類型。那麼究竟墊材是透過那些方式在音響系統上發揮作用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分析在音響產品上墊材作用的幾種方式。
在我們生活周遭當中,細微的振動其實無所不在,只是人的感知不一定能感知到。但是這些人體難以感知的振動卻會影響器材運作。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高倍率顯微鏡,如果沒有任何抑振措施,就會因為振動難以精準對焦。
而在半導體、精密工業等需要高精密度的行業上,也有工業用的避震臺等產品解決振動問題。因此並不是只有音響需要抑振,其實很多領域都會需要處裡外界振動。差別只在於音響就算沒有處理,還是可以正常使用。不過一但著手處理振動的問題之後,整體就會獲得明顯改善。
而分析音響用的墊材之後,我們可以把這些墊材處理振動的概念分類為幾種方式:
一、改變共振頻率。
二、導引疏導。
三、轉化吸收。
四、減少接觸。
五、主動式。
第一種改變共振頻率,就是利用墊材去改變器材本身的振動頻率。這種概念很大部分是從樂器設計獲得靈感。比如說小提琴,它就是把弦的振動用形狀與材料經過設計的共鳴箱放大。而共鳴箱使用的木頭會大幅影響小提琴的音色。通常這類墊材都會使用特選的木料,讓器材能夠發出更為悅耳的聲音。
▲SPEC便是大量使用木材進行調音的品牌之一。圖為SPEC使用鋼琴琴鍵木材製作的HK-4腳墊。
第二種概念是引導,將振動盡可能快速從器材中排出。這類的設計會使用容易傳遞的材料,並透過特殊結構讓特定方向的振動更容易傳遞。這類墊材多半以容易導振的金屬為主要材質。
▲Monitor Acoustics推出的MA-3512就是比較經典的引導設計。透過特選鋁合金搭配碳鋼,將器材振動快速導出。
第三種概念就是吸收、轉化,也就是將振動吸收或是轉化為熱能。這類產品多半是用軟質阻尼物、彈簧等吸收振動;或者是使用某些特殊材料,將振動轉化為熱能。
▲ISOAcoustics產品的內部就是使用彈簧與特殊材料等作為阻尼,來達到吸收振動的效果。
第四種作法就是隔離,也就是減少接觸或完全不接觸。最經典的作法就是利用磁力的互斥力,讓器材能夠脫離與外在的接觸,讓振動無法傳遞。
▲SAP Relaxa 530即是運用磁浮原理,讓外來振動不會傳遞至上頭的器材。
第五種作法就是主動式設計。這類產品原理就是設置振動偵測器,當感應到振動時,就打出一個反向振動互相抵銷。很多工業使用的避震臺就是這一類。
從前面介紹當中,已經得出任何音響器材透過墊材處理振動之後,表現都會提升。不過如果沒辦法一次讓所有器材都使用墊材,那有沒有先後順序呢?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有一件器材最好是購買時就順便考慮使用墊材,那就是書架喇叭。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大多數器材都有直接設計腳墊,只是使用多高等級的問題。而落地喇叭,廠商也會附上專屬支架與腳釘等等。唯獨書架喇叭,絕大多數廠商是不附帶腳墊的。因此如果你是用書架喇叭,請立刻開始找一個適合的墊材。
當然,大部分器材附帶的腳墊只是最基本的工業橡膠,雖然有效果但並非最理想。因此日後替換為更高級的墊材,也是提升音響系統聲音的重要環節。如果你選擇了理想的墊材,那使用之後你就很難接受使用前的聲音了。這在當中,個人認為訊源使用的優先度會比擴大機稍微優先一些,尤其是黑膠、CD唱盤等工作時本身就在振動的更是如此。
最後,大家一定想知道的是,墊材究竟要怎麼選擇?個人的看法是,最終還是要聆聽使用效果來決定。因為既然是音響產品的一種,那麼最終能不能反應在聽感上,才是最至關重要的。
第二個原因是,聲音表現是非常主觀的,每種墊材的實際效果每個人的看法會有些不同。既然如此,那只有親耳聆聽才是最終的選擇方式。不過一般消費者很少有機會可以比較,比較難知道那些墊材適合自己的系統。因此也可以多看「音響論壇」、「新視聽」等專業音響雜誌,還有我們普洛影音網,來了解各家推出那些產品。先經過一論篩選之後,再依照口袋名單進行聆聽,會是更容易的選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