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是1950年,那年,法蘭克辛納屈(1915-1998)錄製了「Sing and Dance with Frank Sinatra」這張單聲道黑膠唱片,當年是以10吋唱片發行。70年後的我聽到這張黑膠唱片,真不敢置信70年前的錄音竟然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活生,那麼的直接,就算今天也錄不出這樣的音響效果。要知道,現在我所聽到的黑膠已經是經過Impex復刻的,復刻必須找出當年的母帶,而母帶經過70年的歲月折磨,音效一定不如當年。所以,我可以想像當年聽到首版的音響迷,心裡是多麼的震驚,這真是一張會讓人大驚奇的錄音。
不過話說回來,70年前的音響重播系統會有現在那麼好嗎?70年前的音響迷能夠聽到現在我在家裡所聽到的音響效果嗎?老實說未必。不過無論如何,這張黑膠唱片可以證明錄音水準早在70年前就已經達到讓人震驚的真實直接程度。而現在的數位錄音未必能夠展現70年前那種直接又真實又透明的音響效果,只不過現今的數位錄音聲音特質一定會跟70年前不一樣,有些人會喜歡現在的錄音,有些人會喜歡70年前的錄音,端賴他的音響系統調整得如何?而我呢?二者都接受,只要聽起來夠真實、夠自然、夠美。
法蘭克辛納屈是影歌雙棲巨星,早在1935年就開始登台唱歌,1939年就首次錄製唱片,1941年就獲得告示牌年度最佳男歌手。1943年他與Columbia唱片公司簽約,1944年正式與電影公司簽約,在1950年前,法蘭克辛納屈的演藝生涯已經如日中天。不過,從1950年開始他就走下坡了。那年,他替Columbia唱片錄下最後一張合約唱片,也就是這張「Sing and Dance with Frank Sinatra」。度過幾年低潮,法蘭克辛納屈很快又成為演藝界焦點,這是後話。
這張唱片的音樂風格就是那個年代流行的Swing風格,樂團由George Siravo領軍,編制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爵士大樂隊那種,以銅管為主、加上鋼琴、套鼓、Double Bass等。那個時代還沒有什麼電子合成器,所以內中演奏的都是原音樂器。這些樂團演奏跟法蘭克辛納屈的唱歌是分開錄製的,而且相隔很久。例如第一首樂隊錄音時間是1950年4月14日,而法蘭克辛納屈卻是在5-10月之間錄製唱歌的(沒有明確日期)。奇怪的是,每一首歌的樂隊錄音時間都有確定的日期,但法蘭克辛納屈錄製唱歌卻都以5-10月帶過,難道錄音時重複錄製很多次,乾脆就不寫明正確日期嗎?
當初發行10吋黑膠唱片時只有8首歌,其中一首It all Depends On You是在1949年錄製,其餘都是在1950年。當年除了10吋33 1/3轉黑膠唱片之外,還發行78轉黑膠唱片。1952年還發行7吋 45轉EP。除了原本的8首歌之外,這張黑膠唱片還另外收錄Bonus Track五首,放在B面,其中有三首是以前沒有發行過的。這五首Bonus有錄音時不同的Take,還有法蘭克辛納屈不停吃NG的忠實紀錄。老實說唱片製作人未免也太嚴格了,因為一般人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啊,但製作人(或錄音師)卻不斷要法蘭克辛納屈重唱,真是辛苦啊!老實說,聽B面的Bonus真是樂趣無窮。
到底這張黑膠唱片的錄音效果有多驚人?老實說我算是見多識廣了,但是聽到這張黑膠的音響效果,卻仍然不禁要感嘆三聲,當時的錄音師到底是施了什麼魔法?當年到底用的是什麼麥克風?什麼錄音設備,怎麼能夠把法蘭克辛納屈的人聲錄得那麼真實?怎麼能夠把爵士大樂隊的銅管錄得那麼光輝燦爛?無論是人聲、樂隊都是無比的真實,加上透明感非常高、聲音非常直接,聽這張唱片時簡直就像法蘭克辛納屈活生生站在二支喇叭之間唱歌。而這卻是1950年的錄音啊!足足70年前。
事實上這張黑膠唱片也是因為紀念這張專輯發行70周年,所以才由Impex唱片復刻的。Sony唱片把他併購各唱片公司的母帶、16吋漆盤都很謹慎的保存在220尺深的石灰岩地窖裡面,以恆溫恆濕控制,地點就在賓夕法尼亞州的Boyers。也就是因為有這麼謹慎的保存環境,使得這捲70年前的母帶到今天聽起來還是有如嶄新狀態。真的要感謝Sony唱片公司。
這張唱片也同時發行SACD,SACD多了一首It's Only a Paper Moon,跟第二首一樣的歌曲,不過是另外一個Take。黑膠的音效真實得嚇死人,SACD的音效也一樣讓人吃驚,二者不相上下,只不過黑膠唱片有唱針接觸的那種感覺,而SACD則沒有。由於只有第四首It all Depends On You是1949年錄製,而且是法蘭克辛納屈跟樂團一次過錄音的,所以Bonus特別選這首曲子來讓大家聽聽看實際錄音過程中的反覆演唱、演奏情景。這段安排在黑膠唱片B面第五首,SAC的第十四首,非常精彩。
這是一張絕對不能錯過的黑膠唱片與SACD,Impex復刻發行,Joy Audio有售。